堵小紅
(常州市機關幼兒園,江蘇 常州 213000)
所有的兒童都有學習故事,每一個兒童他都能夠展現他獨特的一種學習當中的一些表現。所以,我們說所有的兒童都有豐富的不同于他人的這樣的一種學習故事。它是在兒童的日常生活,和他真實的情境當中的一種結構性的觀察。它和我們以往講到的,把兒童固定在實驗室,比較這個去除無關因素的這樣的一種特定的背景當中,環境當中的這個評價是不一樣的。它是更加真實的,更加開放的,更加來自于兒童的這個實際的生活情境。它所關注的是兒童能做什么,而不是他們不能做什么,這樣能夠清楚地展現兒童的長處和興趣。
通過一個學習故事,比如說我們關注的僅僅是它的這個認知,這個技能獲得了沒有,或者說他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它這個語言發展是怎么樣,我們可能用這樣的一種學習故事的評價的這種思路去看兒童的話,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整體的兒童。這個整體的兒童他包含了他在認知,語言發展等等方面,當然也包含了他在其它的一些這個非認知方面,比如說他的學習的品質,等等其它的一些方面的一些觀察。這樣的一種敘事性的評價,它還比較關注的是兒童在情境當中的他的一個和他人的關系。就是他是在一個真實的活動當中去記錄和評價兒童。但是這個兒童不是一個孤零零的個體,它是一個和他的環境包括和他人在互動的過程當中的這樣的一個個體。所以它也比較強調在這個記錄和評價的過程當中,怎么樣在一個比較寬泛的一個情境當中,去理解兒童以及兒童和他人之間的關系,去理解兒童的這個學習。
學習故事對老師來說,去記錄他,去評價兒童。用敘事式的方法去記錄和評價兒童的學習它的意義是什么,意義并不是為了要給兒童貼標簽,要去給兒童定性。這個意義就是,通過學習故事能夠為我們老師更好的,去計劃和制訂適合于兒童的學習打下一個非常扎實的基礎,或者說是提供一個非常扎實的一個參考。我們經常說我們的教育,我們的這個活動設計,應該是首先是順應著兒童的,那么兒童你到底對他了解多少,實際上學習故事的這種記錄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非常這個可靠的一種參考。學習故事還有這樣的一個價值,這種信息不僅可以和家庭分享同時也是可以和兒童本身來分享的。我想這是我們對于這個學習故事的一種基本的這個理解。同時這個學習故事記錄的展現的也是兒童在生活當中的情境當中的一些最最基本的一些東西。
在我們現在推進課程游戲化中,用學習故事的這樣的一種思路,去進行這個兒童學習的一種觀察和評價。我想有這樣值得我們去更好的去思考的幾點啟示。第一點,我想學習故事的思路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老師,學習到怎么去觀察和解讀評估兒童。當然它是一種方法,能夠有助于我們老師從關注,整齊劃一的教,到關注個別兒童的學,我想這個可能是更大的一個意義。就是我們把老師的注意力轉過來,注意力不是放在你怎么樣去教,而是注意力放在你怎么樣去看到每一個活生生的,不一樣的兒童的個體。它是怎么來學的,這是第一點啟示。第二點啟示,我覺得通過學習故事對兒童學習進行的評價,這個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要去評判兒童的學習情況,你要評判他,他哪一方面好?哪一方面弱?哪一方面這個不夠?不是。而是為了讓我們老師更好的去了解和傾聽兒童。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看你會不會懂兒童?你是不是了解兒童?你就能夠說你是不是一個專業工作者。所以我們是希望能夠借助著學習故事的這樣的一種方式,評價的方式,讓我們老師更加多的真實的去接近和了解傾聽兒童。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我們每一個不同的兒童個體的學習。那么第三點啟示,我認為就是當我們要用學習故事的思路和方法去觀察和評價兒童學習的時候,我認為作為老師來說需要反思的是如何看待兒童,如何看待兒童的學習。我們更應該關注到的是學習到了什么,老師可能更在乎的看到的是學習到的知識,而不是學習到的能力。所以我們中國人有一句很通俗的話叫做“授之以漁”。所以我想對一個兒童的未來學習和發展來說,我們更加關注的,要看重的不僅是他現有的知識和經驗,而是支持他長遠發展的學習的能力,學習的習慣,學習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