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冰
(龍巖市永定區鳳城中心幼兒園,福建 龍巖 364000)
角色游戲材料是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基礎和條件,這樣一來,角色游戲材料的投放就成了角色游戲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和顯示其自身價值和效用的關鍵性因素。因此我在探索與實踐中,嘗試著依據具體情況,從幼兒的年齡段、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入手,對角色游戲中的開放性材料做一個科學的、合理的選擇并投入,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角色游戲過程的開展和效果的發揮。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有言:“因材施教。”陳鶴琴先生也曾經說過:“愛美是兒童的天性,通過這種天性,可以培養兒童的情感,陶冶兒童的性情。”因此,在教師對角色材料進行選擇的時候,應該從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出發,選擇一些適合這些孩子的材料,要著重考慮他們的感覺和喜好,使他們創設角色游戲的內容有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活源泉。比如,老師首先要通過本班幼兒的年齡段,確定出他們的理解力、認知程度大致是在一個什么樣的水平上,大致能理解到什么層面的東西。其次,老師在平時就要仔細觀察孩子們在玩耍時對什么東西比較感興趣,或者可以親自去問孩子們:“如果給你一個玩具,你最想要什么呢?”、“你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老師要是現在領大家做游戲,你們最想玩哪一種游戲呢?”類似這種循循善誘的話語。這樣,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們就可以大致弄清楚他們的興趣愛好是什么,什么才能激發他們繼續探索的好奇心和熱情。我們要知道,只有在材料適應孩子們的特點和需要的時候,他們才會積極地去使用材料和參與游戲,才能在自主游戲、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和發展。但是,兒童的心理也是極其多變的,他們總是擁有無窮無盡的好奇心,因而,他們所感興趣的事物也在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在不斷地變化著。所以,在每次游戲的開展之前,老師最好咨詢一下孩子們的想法,問問大家對游戲的形式和內容有沒有什么新的需要的想法。只有根據他們的愛好和興趣投放游戲材料,并且隨之不斷完善和改進,孩子們才能更加投入到游戲中去,從而讓游戲發揮其良好的效果。
正如同我上面所講的那樣,游戲中的材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不過,它變化的依據不僅僅是兒童自身的需要,還要根據游戲情節的發展程度和教育目標的不斷變更進步而變化。例如:針對“食品店鋪”這一情景的角色游戲的開展,可能以往老師是把固定的上面畫著各種食物和飲料的圖卡發到小朋友們手中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但如果想讓這個游戲得到發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老師可以讓小朋友們在前一天想一想,如果自己是食品店鋪的店員,自己想賣一些什么好吃的才能吸引顧客呢?然后大家每人準備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小食品,在第二天帶來幼兒園。大家把食品都放到一起進行游戲。這樣一來,在“購買”食品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心中會對神秘的食品充滿好奇心,也會在游戲中表現得更加積極主動。在游戲過后,老師可以組織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帶來的小食品,又能讓孩子們體驗到分享的樂趣。這種投放材料方式的投放者雖然不是老師而是小朋友,但是也具有很好的意義和價值。總之,無論投放者是誰,所提供的材料都要激發兒童的游戲興趣,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操作水平,才能有良好的效果顯現出來。
孩子們的天性就是游戲,但在幼兒園特地設計的各種游戲活動看來,我們帶領孩子做游戲的目的,是對他們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價值觀的滲透。因此,我們在游戲中投放的材料一定要與我們的教育目的相吻合,要投放得有價值、有內涵、有意義。這些材料最好是對他們認知世界、理解世界、感悟世界有很大的幫助和影響。比如:在“做家務”這一角色游戲中,我們為孩子們提供掃帚、臟的小塑料碗和洗碗布等,讓孩子們“各司其職”,體驗勞動的樂趣。游戲過后,清潔工作做得最好的小朋友獎勵一個奶糖。在這樣的游戲中,孩子不僅能自己動手實踐,體驗生活,他們還能意識到辛勤勞動會有所收獲和回報,從而讓他們更加喜歡勞動,養成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品格。
總而言之,老師在角色游戲的材料投放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理解認知能力和實際操作水平進行選擇,讓他們在游戲中更加主動和積極地去探索和感受,這樣才能真正地發揮出角色游戲對幼兒成長的引導作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