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娥,王雪蓮
(廣州航海學院,廣東 廣州 510700)
工程管理專業的興辦是隨著上世紀末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工程管理領域的傳統模式和方法滿足不了當時土木工程行業發展的高速需求,工程項目的全過程管理需要實施更完善、更有效的方法以及對既懂技術又懂管理、兼有經濟和法律知識和背景的復合型人才渴求的社會環境下成立。如今,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國土木工程建設企業更多的走向海外市場拓展,良好的國際工程項目管理人才成為工程建設單位急需的人才。我校作為廣東省首批轉型的應用型本科工科院校,為適應當前土木工程行業經濟發展的需求,必須對工程管理類專業進行改革,培養更能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1]。本文收集近幾年企業對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反饋意見,結合學校自身發展與改革,開展對我校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希望為后續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借鑒。
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時間不長,很多教學模式還處在摸索和研究中,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實踐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它的實施直接受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好壞的影響,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應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意識、將理論知識轉化到實踐的動手能力,這對于學生的素質提高以及將來走入社會是否具有職業競爭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所以,我校在建設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時就應重在“應用”二字,其目標是立足華南地區的土木工程行業,依據地區行業的發展需求和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服務于土木工程企業一線的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根據相關研究表明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圖1 實踐教學體系構成
對照這一體系,逐一分析我校實踐教學體系并找出不足點,提出優化改進措施。
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目標應充分體現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含義,即培養的人才屬于應用型人才,教育層次是本科教育,目標指向高級技術型人才或初、中級工程型人才。在這一基礎上,我校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教學目標是培養具備土木工程技術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中高級工程管理人才。當前我校對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沒有單獨提出并清晰定位,缺少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動態性,后期培養目標制定中應加強實踐教學目標的重要性[3]。
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是指為實踐教學培養目標服務而設計的知識體系,它是實踐教學的核心環節。具體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按照一定的能力層次,將具體的知識內容融合進實驗、實習、各類課程設計以及最后的畢業設計與實習等課程中,以加強學生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當前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4]:

表1 實踐教學內容
為對我校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采取對連續幾屆的畢業生和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設計題目為“您認為目前本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哪些方面做的好?(多選題)”,其中選擇對技術環節和專業環節分別達到為47.42%,53.45%,而實習類和綜合類環節比例不超過10%,說明在這兩項環節中我們做的不夠好,在今后的實踐教學體系中應加強這兩塊的調整。
與理論教學體系相比,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特質更為復雜,其主要原因在于實踐教學過程相當不易把握。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主要由實踐教學的管理機構、管理制度以及實踐教學質量監控文件等等。對此我們采取問卷調查方式,設計了“請問您所在學校的實踐教學體系管理制度是否完善?”這一問題,有 62.67%的學生選擇“不夠完整”,主要顯示三個問題:實踐教學的管理部門沒有很強的服務意識,缺少監控整個實踐教學過程的措施;管理制度沒有規范,人為因素大;管理者的管理方法比較生硬死板,沒有靈活創新意識。說明我校實踐教學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執行過程需要創新。
工程管理專業必須有足夠的保障體系來支撐實踐教學的開展,如政策及制度保障、實訓基地、設施、資金及師資隊伍保障等。學生針對這幾項進行問卷調查時,提出了師資隊伍實踐能力的教學有待提升,實訓基地的設施需要更新,實習基地過于分散等問題,因而在后期的改革中可應加強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提升。
實踐教學體系最后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它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效果起重要的反饋及保障作用,一般包括校內評價體系、校外評價體系及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的反饋。這三部分的建立可以促進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所有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及改進的作用,對工程管理專業的辦學方面起到激勵的功能。針對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滿意度調查時,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不滿意,基本滿意也只有30%,表明我校工程管理實踐教學體系還存在著較多不足,應盡快健全完善。
隨著我國土木工程企業走出國門的趨勢,以及當今工程技術的進步和工程市場的環境變化,對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及要求也出現新的變化,為培養合格的企業所需要的應用型工程管理技術人才,我們的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進行動態調整,其培養目標應重點體現人才的工程技術應用能力。從實踐出發,不斷索出人才培養的三個基石知識、能力、素質之間的協調關系,以理論技術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踐知識的創新能力為培養主線,突出重點和特點,提高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
改善我校工程管理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運行環境主要從提高工程管理專業實驗室的環境和提高工程管理實踐教學師資力量兩點入手。
(1)工程管理專業實驗室的軟硬件環境 :由于土木工程建設的特點,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大部分內容需要通過實驗室的平臺及儀器教學來完成,因而實驗室的軟硬件建設就成為實驗教學重要的前提條件。(2)工程管理專業師資力量的建設:我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主要由理論課教師和專職的實驗室管理人員組成。為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應能與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相適應,教師隊伍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掌握高超的工程管理應用技術,并能夠準確的向學生傳授這些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授業能力:a與一些大型企業聯手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定期安排老師進行實踐鍛煉。b校內采取一些獎勵措施支持實踐教學老師開展定期的教研活動和實踐教學的研究。c學校可以聘用一些工程管理企業有豐富實戰經驗的管理人員定期來我校指導實踐教學的工作。
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是應用性本科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最后一個重要收尾環節,它可以對整個實踐教學實現全過程管理。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應突出學生的學習表現、理論知識轉化實踐能力的程度、知識創新能力及人文素養等方面的評價,同時注重學生對學生弱勢能力的提高。評價體系中對老師的評價就重在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熱情及完善實踐教學。并通過評價監督實踐過程,反饋實踐結果,促使體系的相關者重視實踐教學,并建立一套有利于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正常運行的激勵制度。
培養具備一定強度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是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專業的一個重要培養目標,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需要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支撐。實踐教學體系的健全應從五個方面層層落實,依據分層培養、層層遞進、逐步提高的原則,不斷優化實踐教學內容的各個環節技術類環節、專業類環節、實習類環節和綜合類環節,使其體現獨立性、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的特點。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是合格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教育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今后的工程管理專業教學中只有不斷改進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與社會要求相適應才能有助于我校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