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日前指控臺灣“中選會”刻意操作棄保,使現任市長柯文哲以微弱優勢獲勝。丁先是申請重新計票,26日又改提選舉無效之訴。請問,“當選無效”和“選舉無效”有什么區別?
山東讀者 盛桂安
臺灣地區規定,如對選舉結果有爭議,敗選人可提起重新驗票、當選無效之訴或選舉無效之訴,后兩者最明顯的區別是被告不同,選舉無效的被告是“選委會”,當選無效的被告是當選人。
臺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118條規定,“選舉委員會”辦理選舉、罷免違法,足以影響選舉或罷免結果,檢察官、候選人、被罷免人或罷免案提議人,得自當選人名單或罷免投票結果公告之日起15天內,以“選舉委員會”為被告,向管轄法院提起選舉或罷免無效之訴。經法院判決無效確定者,其選舉或罷免無效,要重新選舉或罷免。
“當選無效”則是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120條規定,當選人有當選票數不實,或妨害他人競選、自由行使投票權或執行職務等行為,“選舉委員會”、檢察官或同一選區的候選人,得以當選人為被告,自公告當選人名單之日起30天內,向管轄法院提起當選無效之訴。經判決無效確定者,當選人的當選無效;已就職者,應自判決確定之日起,解除職務。
此前島內最著名的選舉訴訟,就是2004年“總統大選”陳水扁靠“兩顆子彈”當選后,敗選的連戰和宋楚瑜在選舉當晚向“高等法院”提起當選無效及選舉無效兩項訴訟,并要求重新計票,但最終沒有翻盤。▲
(張雯雯)
環球時報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