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羅曉汀 陳琳琳



“中國電影總票房創歷史新高”,《日本亞洲經濟新聞》27日如此表示。截至11月27日,2018年中國電影分賬票房已突破560億元人民幣,提前一個月超過去年523億的全年票房,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0%,創下新紀錄。而在創紀錄的數字背后,今年的中國電影還有一些新變化。
扛大旗的春節、暑期檔
“今年從2月春節檔就開始加速。”一位影院經理告訴筆者。事實的確如此:2018年春節檔7天票房超57億元人民幣,創下同期新紀錄,還涌現《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多部口碑票房俱佳的本土電影。在短暫平靜之后,暑期檔又開始“井噴”。今年暑期檔提前6天達成163.46億元的票房,輕松超越2017年暑期檔。中國電影資金辦的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綜合票房約174億,漲幅達6.74%。其中超10億元票房的影片有《我不是藥神》(近31億)《西虹市首富》(近25億)和《一出好戲》(12.6億)。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電影票房累計近490億元,當時整個業界對全年票房突破600億元可以說信心十足,”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說,但接下來的“寒潮”卻讓很多人對市場走向產生疑問。9月起,全國票房出現大規模下滑,但當時并沒有引起外界擔憂,因為業界都看好中秋檔和國慶檔會令市場回暖。
有17部影片上線的中秋檔首先遇冷,3天總票房僅5.28億元。國慶檔共有15部新片上線,但票房收入同比下滑近29%,為近5年來國慶檔最大跌幅。雖然口碑不錯的《無雙》和《影》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國慶檔的尷尬,但整個檔期票房加起來僅17.2億元,而2017年國慶檔僅《羞羞的鐵拳》一部票房就超20億元。
國慶檔之后,《快把我哥帶走》《無名之輩》等中小成本本土影片紛紛逆襲,和《毒液》等進口大片一同完成反擊。接下來的一個月,隨著《摘金奇緣》《海王》《龍貓》《印度合伙人》《蜘蛛俠:平行宇宙》《葉問外傳:張天志》《武林怪獸》等多部國內外電影上映,中國電影票房將繼續走高。
“好萊虎”涼了?
今年中國票房能突破600億嗎?業界對此并不樂觀,“問題在于國產片這兩個月彈藥不多。過去如果有這么多好萊塢大片集中上映,應該可以贏得院線更多信心,但現在情況不同,我們更擔心的是接下來缺乏有潛質的國產爆款。”這句話背后的潛臺詞是: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正失去昔日威力。
回到2017年,首周票房最高的影片是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8》(12.2億),其次才是《戰狼2》。《變形金剛5》《加勒比海盜5》等在北美遭遇票房滑坡的續集,在中國市場依然所向披靡。相比之下,今年截至目前的中國電影票房榜排名前十中,好萊塢大片僅占三席,分別是排名第五的《復仇者聯盟3》(24億),排名第七的《侏羅紀世界2》(17億),排名第九的《頭號玩家》(14億),累計起來不過55億票房。其他許多來勢洶洶的好萊塢大片,如經典重啟的《鐵血戰士》、凱特·布蘭切特主演的奇幻片《滴答屋》、迪士尼真人童話電影《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等,票房都難突破3億。
是什么引發好萊塢大片退潮?并不是影片質量下滑。據美國市場調研公司Comscore報告,截至10月10日,北美今年電影票房已達91.7億美元,較去年提早一個多月突破90億美元大關。也許正如美國《華爾街日報》所說:“未來5年,好萊塢在中國將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和競爭。在中國,好萊塢曾享受大批影迷追捧,現在看來,這個黃金時代即將落幕。”
本土電影質量提升
好萊塢的對手,顯然是日益占據主動的中國本土電影。日媒《日本亞洲經濟新聞》和雅虎網站肯定了中國電影質量提升:“票房排行第一的是《紅海行動》,排行第二的是《唐人街探案2》,之后分別是《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和《復仇者聯盟3》——前四名都是中國本土電影,也體現了中國民眾更加注重娛樂。”
一個最近的例子是:市場原本指望好萊塢大片“救市”的11月,一部缺乏流量明星擔綱,卻擁有陳建斌、任素汐、潘斌龍、章宇、王硯輝等一批實力派演員的《無名之輩》力壓眾多好萊塢續集影片,憑借口碑發酵完成票房逆襲。在27日票房排行榜上,該片單日票房已力壓同期《無敵破壞王2》《憨豆特工3》等進口大片。不僅是喜劇,以《紅海行動》為代表的軍事大片,以《無問西東》為代表的文藝片,以《風語咒》為代表的動畫片,以《動物世界》為代表的重工業特效大片,以《我不是藥神》為代表的現實題材等,都獲得不同程度的市場認可,同時贏得好口碑。▲
(圖為目前票房前三的《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
環球時報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