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萍 向紅梅
【摘 要】目的:對免疫檢測結果的灰區判讀意義進行研究。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的126例乙肝核心抗體(Anti-HBc)樣本,其檢測結果均為邊緣值,分別采用西門子電化學發光法與強生酶免疫化學發光法對樣本進行復檢分析,以對免疫檢測的灰區判讀意義進行研究。結果: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的126例灰區樣本,采用另外兩種方法復檢顯示,82例樣本結果得到確認證實,并且在對復檢結果存在差異的樣本采用乙肝PCR或既往乙肝標志物檢測分析顯示,復檢陽性與結果不確定樣本均存在既往感染情況,而復檢陰性樣本無既往感染發生。結論:免疫檢測受敏感性與特異性影響,存在灰區結果容易造成誤檢或漏檢發生,應引起重視。
【關鍵詞】酶聯免疫吸;附法 檢測; 灰區; 判讀意義
【中圖分類號】R39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乙肝病毒感染檢測是免疫檢測的重要內容,其中,乙肝表面抗原作為乙肝病毒感染的特異性標志,在乙肝病毒感染判斷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對表面抗原陰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就需要通過乙肝核心抗體的檢測來實現其病毒感染情況判斷,它也是進行乙肝病毒感染診斷的唯一性指標,對恢復期以及乙肝病毒攜帶者也可以通過該指標檢測分析進行判斷[1]。臨床中,對單獨核心抗體陽性的情況,也存在病毒傳染性,由此可見,乙肝核心抗體檢測及其結果準確性在乙肝診斷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下文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的126例乙肝核心抗體(Anti-HBc)結果處于邊緣值的樣本為研究對象,對免疫監測灰區判讀意義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的126例乙肝核心抗體(Anti-HBc)結果處于邊緣值樣本為研究對象,S/CO標準為0.50-1.50,均為在我院就診并進行乙肝標志物篩查患者,包含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57例,患者年齡在14至67歲不等,平均為(42.4±6.8)歲。
1.2 方法 對126例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儀器為美國寶特Bio-TekELX800全自動酶免分析儀,檢測試劑從上海榮盛公司購買)檢測顯示抗Anti-HBc結果處于邊緣值的樣本血清進行分離后,在-20℃環境中進行冰凍保存,以進行備用。根據上述Anti-HBc的免疫檢測結果,分別采用西門子電化學發光法(檢測儀器為西門子XP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試劑為配套試劑)與強生酶免疫化學發光法(檢測儀器為強生5600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試劑為配套試劑)對樣本進行復檢,對檢測結果分析中,將兩種復檢方式檢測結果相反,或者是至少一種復檢方法的檢測結果位于灰區的情況,判斷為不確定樣本,然后對復檢不確定以及與復檢結果相反的樣本,采用乙肝PCR(檢測儀器為ABI5700基因分析儀,檢測試劑為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或乙肝標志物檢測進行再次確認分析。
2 結果
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的126例灰區樣本,采用另外兩種方法復檢顯示,82例樣本結果得到確認證實,如下表1所示,即為各檢測方法對樣本的檢測結果對比。
此外,在對復檢結果存在差異的樣本采用乙肝PCR或既往乙肝標志物檢測分析顯示,西門子電化學發光法與強生酶免疫化學發光法復檢陽性的3例患者(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為陰性),均存在既往乙肝感染病史,且酶聯免疫吸附檢測結果最高為1.37;此外,14例西門子電化學發光法與強生酶免疫化學發光法復檢陰性樣本(酶聯免疫吸附檢測為陽性),經PCR檢測確認為陰性,無既往感染情況,其中,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最低值為0.56。另外,對27例不確定樣本經PCR檢查顯示為陰性,其中有6例存在既往感染情況,酶聯免疫吸附檢測顯示2例為陰性、4例結果處于灰區,結果范圍為0.92-1.14,而西門子電化學發光法與強生酶免疫化學發光法復查顯示結果為陽性或灰區,如下表2所示。
3 討論
臨床中,在進行乙肝病毒檢測判斷中,對乙肝核心抗體檢測主要檢測方式為酶聯免疫吸附法,在對檢測樣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判斷中,其檢測結果主要通過樣本檢測的吸光光度值與臨界值進行計算得出[2],其中,樣本檢測結果的陰性和陽性判斷,是根據其樣本檢測吸光光度值與臨界值比值進行判斷,其比值≥1時,表示結果為陰性,反之則為陽性,這一檢測結果的計算與判斷是由酶聯免疫吸附檢測儀器自動計算與判斷獲取。值得注意的是,酶聯免疫吸附法在進行樣本檢測分析中,由于會受到人員操作以及檢測環境、板間差異或孔間差異等因素影響,再加上對檢測儀器的校驗標準品較為缺乏與儀器自動判斷結果等情況影響,導致其在樣本檢測與判斷中,對同一個樣本重復檢測,其檢測數值也會出現一定的浮動變化,一旦檢測樣本的吸光光度值與臨界值相近,就會導致重復檢測過程中吸光光度值的波動變化造成檢驗結果判斷不一致情況發生[3]。針對這種情況,在實驗室檢驗環節,針對免疫檢測數值浮動變化及影響,是否針對臨界值附件樣本進行灰區設定,以解決檢測結果判定存在的問題,成為當前實驗室檢驗與判斷研究關注的重點。
上文中,在對我院收治的126例乙肝核心抗體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結果處于邊緣值樣本,通過不同方法進行復檢分析驗證顯示,82例樣本結果得到確認證實,并且在對復檢結果存在差異的樣本采用乙肝PCR或既往乙肝標志物檢測分析顯示,復檢陽性與結果不確定樣本均存在既往感染情況,而復檢陰性樣本無既往感染發生,其中,酶免檢驗樣本結果最小為0.56、最大為1.37。這一結果表明,酶免檢測在乙肝核心抗體判斷中,檢測范圍在0.56-1.37之間仍然會存在誤檢或漏檢情況,在不設定邊緣值的情況下,會導致3例樣本被漏檢、14例誤檢發生,與患者既往感染情況之間存在一定關聯。
總之,免疫檢測受敏感性與特異性影響,存在灰區結果容易造成誤檢或漏檢發生,應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梁振昌.乙肝HBsAg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信號灰區與血清免疫逃逸變異HBsAg的關系[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07):179-180.
李媛,譚艷,韓曉芳.ELISA檢測血清HBsAg、抗-HCV、抗-TP、抗-HIV灰區設定的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06):810-812.
高景波.HIV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設置灰區的必要性[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6,22(12):100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