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繪華 鄭瑞
【摘 要】目的:對手工法雙相血培養和BacT/Alert 3D全自動血培養儀在新生兒血培養的檢出結果作回顧性分析。方法:對2009-2011年使用手工雙向血培養瓶的432份血標本與2016-2018年使用全自動血培養儀的663份血標本進行細菌陽性檢出率、檢出時間、檢出種類的比較。結果:432例雙向血培養瓶陽性11例,陽性率為2.55%,污染率1.15%。663例全自動血培養儀陽性30例,其中與臨床醫生溝通符合病人臨床體征,有臨床意義的病原菌24株,陽性率為4.52%;污染率0.90%,48小時兩種血培養方法陽性菌構成比:手工法革蘭氏陽行球菌占67%,儀器法占73%。結論:在新生兒血培養中,BacT/Alert 3D全自動血培養儀的陽性率高,檢出時間短(一般陽性標本在48小時內可自動報陽性最早可在培養后6-12小時報陽性,24小時報陽性率較高),細菌檢出種類增多,提高了血培養的送檢數。
【關鍵詞】新生兒;血培養;手工雙向血培養瓶;全自動血培養儀;病原菌
【中圖分類號】R25.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新生兒免疫功能尚處于完善階段,難以完全抵抗分娩時及產后接觸的所有病原菌,常因此發生血流感染甚至敗血癥等疾病[1],增加其致死風險。臨床研究證實,新生兒分娩后行血培養及藥敏試驗,可提高其早期疾病檢出率,使治療更具針對性與預見性,對提升新生兒存活率及生存質量有意義重大。隨著全自動微生物標本接種儀的相繼問世,因其標本接種速度快,操作誤差少,菌落分辨率高,檢測周期短等優點,逐步受到微生物檢驗人員和臨床醫師的認可。本文通過收集2009-2011年使用手工雙向血培養瓶的432份血標本與2016-2018年使用全自動血培養儀的663份血標本進行細菌陽性檢出率、檢出時間、檢出種類的比較。對其作回顧性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1095例血培養標本來自于2009年7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就診的住院患者。
1.2 儀器與試劑血培養瓶: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手工雙相血培養瓶(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以下稱手工血瓶);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BacT/Alert3D。培養瓶:中和抗生素需氧瓶(FA瓶)、厭氧瓶(SN瓶)以及中和抗生素兒童瓶(PF瓶)。培養基: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哥倫比亞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杭州天河微生物試劑公司生產的麥康凱干粉培養基。ATB-Expression細菌鑒定及配套藥敏條,全自動血培養儀BacT/Alert3D240,V1TEK2compact細菌鑒定儀及配套藥敏卡,均為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質控菌株:標準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和糞腸球菌ATCC292120
1.3 方法
1.3.1 手工血培養以無菌操作取靜脈血5-8 mI.注入手工血瓶中,搖勻,放置35℃溫箱,每天上午、下午兩次觀察液體及固體培養基上有無細菌生長,如有細菌生長,涂片染色并轉種血平板、巧克力和麥康凱平板,使用ATB-Expression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連續培養7d無細菌生長,報告陰性。
1.3.2 儀器法按照BacT/Alert3D240。血培養儀標本采集量的要求,采集患者血液后注入相應的培養瓶,成人加入FA和SN瓶,兒童加入PF瓶,儀器報警陽性,進行涂片鏡檢并轉種,若有細菌生長為陽性,用VITEK2compact全自動細菌鑒定儀鑒定及藥敏;5 d無陽性報警,報告為陰性;當儀器提示陽性,涂片培養均未見細菌為假陽性,污染菌按照《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血培養操作規范》川及《實驗室對血培養污染的評估方案》[2]的依據判讀。
1.4 統計學 處理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培養瓶陽性檢出率比較2009-2011年使用手工雙向血培養瓶的432份血標本與2016-2018年使用全自動血培養儀的663份血標本進行細菌陽性檢出率、檢出時間、檢出種類的比較。結果:432例手工血培養陽性11株,陽性率為2.55%,污染率1.25%,663例全自動血培養48 小時內分離出30株病原菌,其中有臨床意義的病原菌24株,陽性率為4.52%;污染率0.90%;二者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48小時兩種血培養方法陽性檢出率細菌構成比(%):手工法革蘭氏陽行球菌占67%,儀器法占73%。
2.2 48 小時內兩種血培養方法細菌陽性檢出率比較:使用儀器法對于檢出陽性率,革蘭氏陽性球菌檢出率均高于手工方法。結果見表2
3 討論
3.1陽性率結果的比較分析本研究中手工法與儀器法血培養陽性率分別為2.55%和4.52%,二者有差異,但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儀器法的陽性率遠遠低于龔興旺報道的血培養15.1%陽性率[3]。
3.2兩種方法中均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要病原菌,這一結果提示,對新生兒的產后致病菌預防可將革蘭陽性球菌作為重點關注對象,此類菌株多具有耐藥性強、藥物耐受范圍廣等特點,對新生兒生命健康安全威脅極大。本次檢出的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大腸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檢出率最高,分別達到32%,22%,21%和17%,表明上述四類菌株在新生兒病原菌感染中最為常見,需引起臨床醫師重視。
參考文獻
宋海英,承曉京,張文蓉,等.新生兒血培養的病原菌及耐藥性分析.檢驗醫學,2012,27(7):540-543.
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血培養操作規范[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12.
龔興旺,周永,白梅,等.應用全自動血培養儀提高血液、無菌體液培養陽性率的臨床觀察[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5,28(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