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摘 要】目的:探究CT、MRI影像診斷在判定直腸癌術前臨床分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來我院就診的80例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齡28~80歲,平均年齡(60.3±12.5)歲。36例患者術前進行了MRI檢查,64例患者術前做了CT檢查,25例患者術前同時做了CT和MRI兩項檢查。根據CT圖像和MRI檢查的結果對直腸癌進行術前臨床分期。結果:80例直腸癌患者術后病理臨床分期為:50例有淋巴結轉移(N1~2)、30例無淋巴結轉移(N0)。CT、MRI對淋巴結轉移判定的敏感性(61.23%vs67.34%)、特異性(63.54%vs62.32%)、陽性預測值(71.39%vs73.71%)、陰性預測值(51.09%vs58.92%)、準確性(64.57%vs66.77%)都比較相近,MRI對直腸癌淋巴結轉移預測的約登指數高于CT圖像診斷(0.34vs0.22)。結論:MRI中的DMI和T2WI序列在判定直腸癌術前臨床分期中的應用效果優于CT,MRI可廣泛用于直腸癌術前臨床分期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CT影像;MRI影像;直腸癌;臨床分期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直腸癌是位于齒狀線到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的癌,是腫瘤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原因與社會環境、遺傳因素和飲食習慣有關,多發群體為45歲左右的中年人。近年來,青年人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相關學者加大了對直腸癌判定和治療的研究,采取CT、MRI影像檢查的方式,術前預測直腸癌患者局部淋巴結的轉移位置,為后期的預防和治療工作提供參考意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來我院就診的80例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齡28~80歲,平均年齡(60.3±12.5)歲。36例患者術前進行了MRI檢查,64例患者術前做了CT檢查,25例患者術前同時做了CT和MRI兩項檢查[1]。
1.2 方法 CT檢查中使用CE Lightspeed16層螺旋CT機,準直器的寬度=20mm,螺距=1,管壓力為120KV,管流量平掃1613mAs。患者檢查前1d少飲少食,也可服用適量的緩瀉劑,檢查當天要空腹。掃描開始之前先使用鋼管往直腸內打入100ml的氣體。檢查時,患者呈俯臥位狀態,掃描范圍為500mm,包括上腹部和盆腔,常規層厚5mm,間隔5mm,增強的圖像重建薄層,層厚1mm。靜脈注射碘對比劑(優維顯100ml,3ml/s)后進行三期的掃描,動脈期30s、靜脈期70s、延遲期240s,掃描時間不短延長。
MRI檢查使用CE3.0T MR全身掃描設備,8通道相控陣表面線圈成像。常規做橫截面T1WI和T2WI。T2WI掃描參數:FOV36×36cm,矩陣128×128,層間距1mm,層厚4mm,NE,掃描時間為60s。擴散敏感梯度b=0s/mm2和b=1000s/mm2,擴散方向=3,軸位成像。掃描范圍為患者的整個盆腔。
1.3 影響分析
1.3.1 臨床分期標準 2名或3名有經驗的影像醫師在CT和MRI工作站內分析所有的圖像,對 直腸癌患者進行術前臨床分期,觀察直腸區域內淋巴結的轉移情況。臨床分期標準:NX,無法評價直腸周圍有無區域淋巴結;NO,無淋巴結轉移;N1,1~3個區域內出現淋巴結轉移;N2,4個或4個以上區域淋巴結轉移[2]。
1.3.2 CT和MRI對淋巴結轉移的評價 直腸周圍淋巴結在CT圖像檢查中表現為等稍高密度的結節,增強掃描可以發現強化。醫護人員選取視野內最大的強化淋巴結做短徑測量,若淋巴結短徑>5mm,形態不規則、邊緣模糊,淋巴結有轉移的可能;如果淋巴結強化不均勻,出現淋巴結轉移的可能性更高。直腸淋巴結在MRI中的表現是T2WI信號結節,DEI呈高信號,壓脂T2WI的信號稍高。在臨床分期中DWI圖像上的高信號淋巴結,可以選取視野內最大的淋巴結做短徑測量,若T2WI序列的圖層圖像上顯示淋巴結短徑≥5mm,淋巴結的邊緣模糊、形態不規則,則存在淋巴結轉移的可能。
1.4 數據分析 由2名或3名影像專家分析CT和MRI的數據得出診斷,以術后病理學的標準比較二者的準確性,計算出CT、MRI診斷有局部淋巴結轉移(N1~2)和無淋巴結轉移(N0)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計算出CT、MRI的約登指數(約登指數=敏感性+特異性-1)。統計分析采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
2 結果
80例直腸癌患者術后病理臨床分期為:50例有淋巴結轉移(N1~2)、30例無淋巴結轉移(N0)。CT、MRI對淋巴結轉移判定的敏感性(61.23%vs67.34%)、特異性(63.54%vs62.32%)、陽性預測值(71.39%vs73.71%)、陰性預測值(51.09%vs58.92%)、準確性(64.57%vs66.77%)都比較相近,MRI對直腸癌淋巴結轉移預測的約登指數高于CT圖像診斷(0.34vs0.22)。從CT和MRI對局部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預測值和統計比較中可以看出,MRI診斷的綜合指標(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比CT要高,診斷效果更明顯[3]。
3 討論
CT、MRI影像可以為出現局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提供術前輔助治療,術前準確的臨床分期在直腸癌的治療決策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使用CT和MRI的檢查方式對直腸癌的臨床分期進行評估,可以提高患者淋巴結的檢出率,有利于后期的治療。
參考文獻
秦云鵬,秦懷國,王翠蓮.CT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價值[J].養生保健指南,2018,(6):58.
李登華.CT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的價值[J].特別健康,2017,(24):52-53.
劉振.CT、MRI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價值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7,(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