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婷
【摘 要】目的:對舒適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進行探討。方法:選取某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手術病人,應用舒適護理方式進行護理。結果:應用舒適護理的300例手術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改善,術后隨訪滿意度為99.8%。結論: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并且給手術室護士提高業務素質帶來了新的動力,使手術病患得到快速恢復。
【關鍵詞】舒適護理;手術室;心理護理;生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現代手術室護理工作不能僅限于配合手術等單純的技術操作,而應更注重“以病人為中心”的手術全過程護理。舒適護理手術室護理是圍繞手術這一特定時期,針對手術和麻醉對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亂而采取的各種護理措施。以下就某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手術病人應用舒適護理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某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手術病人,男性137例,女性163例,年齡3個月至84歲。全麻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106例,脊髓麻醉154例,局部浸潤麻醉40例。普外科手術61例,婦科手術89例,心胸外科手術35例,腦外科手術19例,骨科手術35例,泌尿外科手術40例,眼科手術10例,口腔科手術11例。
1.2 方法
1.2.1 術前心理舒適護理的應用 在手術前,手術室護士用和藹的微笑,親切的語言安慰和引導病人正確認識疾病,針對不同病例講解成功的實例,幫助病人樹立信心,解除思想負擔。向他們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及進入手術室的準備工作,告知在手術期間有手術室護士陪伴他度過手術期并對其進行護理。傾聽他們說話時專心,回答詢問時認真,盡量鼓勵病人講出心里話,尊重其隱私。對于兒童,手術室護士向患兒及其父母提供必要的信息,講解術前禁食的重要性,根據不同年齡組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要求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如對3個月至6歲的患兒,巡回護士通過講童話及哄、抱等親密接觸使其產生信賴感;而對)7~15歲的患兒,巡回護士則握著他們的手對其進行鼓勵、表揚,從而與患兒建立友好的關系。
1.2.2 術中心理、生理舒適護理的應用 主要表現為:(1)病人進入手術室后,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顛簸、碰撞,將病人送入安靜的環境,室溫控制在22~25度,濕度50%左右。在病人聽得見的距離內不允許有喧鬧聲。雖然術前訪視對手術病人的心理不適有所緩解,但手術室會使病人產生恐懼等不適感。因此,巡回護士借助術前訪問時建立的關系,激發病人對手術的信心。如老年人,巡回護士通過輕松的語調、適中的音量親切地說:“大爺(大媽),昨天我去看過您,還記得嗎?我是某護士,我和您的醫生會隨時關照您,隨時向您的家人通報消息。有什么不舒服您盡管告訴我,為讓病人感到舒適,可解開或松開病員服的領口以利于呼吸,可為病人蓋暖和的毛毯,嬰幼兒可在手術床上墊變溫毯。對于患有風濕病、關節炎、支氣管炎的手術病人注意局部保暖,如用柔軟的棉墊保護膝蓋等。術前用藥常包括腺體分泌拮抗藥物,會使病人感到干渴不適。為使病人舒適,可用藥棉濕潤口唇。(2)減輕手術體位的不適,在放置體位前,將所有用來維持體位的臂撐、頭架、布類或護腕均加上襯墊,以減輕病人的生理不適感,同時也防止壓迫神經和血管。仰臥位時注意病人伸展的雙臂與身體的夾角不要超過90度,以60~75度為宜,并為病人伸展的雙臂墊蓋包布或海綿墊,防止大量輸入液體或臂叢神經損傷造成病人的不適。對嬰幼兒采取“大”字固定法時,可選用骨科棉墊式小夾板做支持點,繃帶環扣式固定;側臥位時選用適合嬰幼兒生理特點的自制軟支架,以使患兒舒適。成人側臥位時兩腿間置1大枕以減輕上面腿的壓力,手術床兩邊安裝撐架,短撐架位于病人背部,長撐架位于面前,臀部蓋(條中單,用安全帶固定,以利于病人穩定及舒適。截石位時,請麻醉師或醫師幫助將病人雙腿同時抬起,并彎曲放入腳撐,移開時也是如此,防止病人腰部扭傷造成不適。(3)在麻醉及術中注意遮蓋病人,盡量減少身體的暴露。必須暴露時,應先麻醉,后擺放手術體位及消毒,為病人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在施用麻醉劑前,將談話控制在最低限度,特別對于處于全麻誘導期的病人,因為病人最后喪失的知覺是聽力。脊髓麻醉時,巡回護士幫助病人維持體位不動,輕聲平靜地告訴病人會有什么感覺。對骨科病人,當需要電鉆時告知他們電鉆的聲音及動骨的感覺。對實施非全麻區段麻醉的其他手術病人,術中及時告知他們出血不多,手術很順利,不要過分緊張等。術中適當撫摸病人的肌膚,如撫摸患兒額頭、輕握病人雙手,可使病人感到心理舒適。對于因牽拉反應感到不適的病人和剖宮產產婦在取出胎兒時感覺的一些細微疼痛,上述措施均產生了良好效果。全麻病人可用四環素眼膏涂抹眼部以防止結膜干燥。
2 結果
本研究通過舒適護理的應用,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改善: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的發生率由17%下降為0.5%;特殊體位手術未發生因壓力造成的神經損傷和循環瘀滯;因手術護理不當而導致的嬰幼兒術后高熱發生率為0.1%;成年病人術后畏寒癥狀減輕;術后隨訪病人滿意度99.8%。
3 討論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會、靈魂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995年kolcaka 提出舒適護理的概念,認為舒適護理應作為整體化護理藝術的過程和追求的結果,使基礎護理與護理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適感受和滿意度。
將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使病人在接受手術時充滿了信心,感受到舒適與親人般的溫暖,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從而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并增加了術后獲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復的可能性。因此,應用舒適護理衡量是否為病人減輕手術帶來的不適,是衡量醫療護理服務水平的有效標準。把為病人提供舒適護理融入“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手術室護理中,給手術室護士提高業務素質帶來了新的動力,同時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使手術病患得到快速恢復。
參考文獻
陶香蘭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西部醫學,2015(09)
張雅娟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