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
【摘 要】目的:探討集束化護理方案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機械通氣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行常規對癥隨機化護理,干預組制定集束化護理方案,比較兩組VAP的發生率以及機械通氣時間、血氣分析指標干預前后的變化。結果:干預組VAP的發生率達13.3%,明顯低于對照組(3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機械通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患者的PO2較干預前及對照組明顯提高,PCO2較干預前及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結論:對機械通氣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方案可以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縮短機械通氣時間,改善血氣分析各項指標,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肺炎;呼吸機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指的是機械通氣48小時后發生的肺部感染,是機械通氣嚴重的并發癥,其發生率是普通病人的6-21倍,死亡率高,增加醫療費用、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1]。呼吸機集束化護理是以實證為依據的有關機械通氣的護理措施集中在一起實施,從而更好地提高病人的預后。如何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醫院內感染的重要內容,也是護理工作的重點。現將我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機械通氣患者實行集束化所理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機械通氣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見表1。機械通氣時間最短3d,最長36d。基礎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7例、神經系統疾病8例、外科手術10例、其他疾病5例(有機磷農藥中毒等),患者大多數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礎疾病。60例患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病史及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對癥隨機化護理,干預組制定集束化護理方案:
1.2.1 嚴格手衛生 手衛生是預防醫院感染尤其是預防接觸傳播疾病最重要、簡便、經濟和有效的方法。ICU工作人員、進修人員、實習人員、清潔人員定期進行手衛生的培訓、考核。操作前后、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及污染物品、進行侵入后操作后、脫手套后均實行七步洗手法。并且對理療人員、會診人員、探視家屬的手衛生進行督導。在不方便洗手的情況下,用手的快速消毒液來代替洗手。患者床單元旁、ICU出入口、ICU獨立病房門口、所有治療車上都放置手的快速消毒液,以方便醫務人員洗手。
1.2.2 床頭抬高30~45度 機械通氣患者在無禁忌癥情況下,2小時翻身一次,床頭抬高30-45。。腸內營養患者,監測胃內潴留情況,給予輸液泵恒濕恒速緩慢滴入胃管入,防止病人腹脹、胃內容物反流及嘔吐。
1.2.3 口腔護理 口腔的細菌可以通過人工氣道與氣管之間縫隙流到肺部,造成下呼吸道感染,因而應當重視口腔護理。根據患者口腔內的PH值選擇口腔護理液,pH值7~7.5時應選用2%~3%的硼酸溶液、pH值3~6時宜選擇2%碳酸氫鈉溶液、pH值為6~6.9時應選用1%~3%的過氧化氫溶液,根據病人情況,選擇口腔護理的工具和方法。氣管切開患者每天口腔護理2次,氣管插管患者每天4次,口腔護理前后評估口腔清潔度。
1.2.4 按需吸痰 在患者咳嗽、有痰、呼吸機報警提示氣道高壓、心電監護提示血氧飽和度下降、肺部聽診有濕羅音時給予按需吸痰。吸痰管的內徑小于氣管導管的1/2,吸痰壓力成人為0.04~0.053MPa,小兒為0.033~0.04MPa,吸痰管插入深度為氣管隆突上1cm,在氧儲備差、有血液體液及呼吸道傳染病、高PEEP患者使用密閉式吸痰管。
1.2.5 氣囊壓的管理 所有病人都采用低壓高容量氣囊,不用常規放氣,但是每班交接班時、口腔護理前后、鼻飼前常規用氣囊監測表監測氣囊壓。氣囊壓力以25-30cmH2O之間,以達到有效封閉氣道,又不小于氣管粘膜毛細血管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VAP的發生率及機械通氣時間比較;②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氣分析指標(PO2、PCO2、HR)的變化。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組VAP的發生率達13.3%,明顯低于對照組(3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機械通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PO2、PCO2、HR未見明顯差異,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PO2較干預前及對照組明顯提高,PCO2較干預前及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HR干預后未見明顯差異。
3 討論
集束化護理理念的形成是將循證文化引入床邊管理并為ICU患者普遍存在的某種疾病創造最佳的實踐指南[2]。循證醫學的發展促進VAP集束化護理方案不斷完善,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嚴格按照方案臨床操作流程,確保各措施的及時、一致、到位,并做好操作評分和干預效果評價,及時反饋結果,以保證方案靈活的調整控制。集束化綜合護理預防作為主動預防措施,不是“發現了護理需要才實施護理”,而是“因為防止VAP發生而實施護理”,因而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真正達到預防VAP的目的。本研究顯示,干預組VAP的發生率達13.3%,明顯低于對照組(30.0%),干預組機械通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干預組患者的PO2較干預前及對照組明顯提高,PCO2較干預前及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
綜上,對機械通氣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方案可以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縮短機械通氣時間,改善血氣分析各項指標,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參考文獻
王東浩,王偉,王勇強,等.重癥監護病房獲得性細菌感染臨床調查.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14(2):151-153.
李革,盧仙娥,鄧濟冬,等.重癥監護室獲得性感染與傳播機制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10(6):4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