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目的:探討ICU常規治療與ICU優化治療給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患者腦復蘇情況帶來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患者,按照其接受的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為采用ICU常規治療的2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ICU優化治療的20例研究組患者。為兩組患者對比其腦復蘇情況的相關指標。結果:研究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全新舒張末期容積指數、血氧飽和度、心臟指數均優于對照組,其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患者行ICU優化治療可以提高其血氧飽和度等指標,為其腦復蘇帶來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ICU;常規治療;優化治療;心臟驟停后綜合征;腦復蘇
【中圖分類號】R541.7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心臟射血功能驟然終止,同時伴有心音消失與大動脈波動消失,此即為心臟驟停,在心臟驟停后,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會因缺少血流灌注而發生缺血、缺氧性壞死,此即為心臟驟停后綜合征,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將會導致患者死亡[1]。心肺復蘇是此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是此方法并不能保證患者得到完全有效的治療,約有2/3左右的患者因救治無效而死亡,一些患者即使僥幸未死亡,其神經功能也會因缺血缺氧而受損,進而處于植物狀態,因此對心臟驟停后綜合征的治療,關鍵在于恢復患者意識,避免患者復蘇后因神經功能受損而致殘[2]。本文選擇40例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患者,試對比ICU常規治療與ICU優化治療給腦復蘇情況帶來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選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患者,按照其接受的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為采用ICU常規治療的2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ICU優化治療的20例研究組患者。為兩組患者進行臨床資料的對比:對照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最小52歲,最大74歲,平均(63.33±11.22)歲;原發?。悍嗡ㄈ?例,中毒3例,心源性心臟驟停10例,失血性休克6例。研究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最小53歲,最大73歲,平均(63.22±11.11)歲;原發?。悍嗡ㄈ?例,中毒2例,心源性心臟驟停10例,失血性休克6例。對比兩組患者的如下基線資料——年齡分布、性別構成、原發病類型等,差異全部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統計學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行ICU常規治療,醫護人員對患者血壓、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進行監護,并針對患者的原發病進行對癥治療。
研究組行ICU優化治療,具體方案為:①為患者制定6小時血流動力學治療目標,發動所能發動的一切力量力爭使患者在6小時內完成目標治療,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補充體液、在其血紅蛋白低于9g/L時為其輸血;②在患者入住ICU后第一時間為其進行亞低溫治療,盡快控制溫度,達到目標溫度范圍(33~35℃),持續治療12~24小時,期間加強對患者情況的觀察;③為高血糖患者采取降血糖治療,控制血糖水平在6~8mmol/L之間;為血氧飽和度不達標或出現缺氧體征的患者使用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確保吸氣壓力不超過30cmH2O;④為防止患者抽搐或寒戰,可以在控制體溫的同時酌情使用鎮靜藥物,并輔以脫水劑與神經營養藥。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全新舒張末期容積指數、血氧飽和度、心臟指數、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納入到實驗研究中的患者其所有臨床數據均以21.0版本的SPSS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檢驗。其中的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資料均以(n,%)表示,行卡方值檢驗。而格拉斯哥昏迷指數、全新舒張末期容積指數、血氧飽和度、心臟指數等計量資料則以()表示,行t值檢驗。若兩組數據在統計計算后得到P<0.05的結果,則分組結果均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全新舒張末期容積指數、血氧飽和度、心臟指數均優于對照組,其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是指患者發生心臟驟停后醫護人員為患者采取了有效的心肺腦復蘇處理,隨后患者的血壓自主恢復,但是患者仍有數小時的昏迷,并伴有數日的臟器功能障礙,而患者之所以發生臟器功能障礙,主要是因為心臟驟停后各臟器缺少血氧供應,無法正常發揮其功能,而昏迷與臟器功能障礙實際上便是腦部神經組織因心臟驟停、缺少血氧供應而發生的神經功能損傷所導致的[3]。因此,若要減輕心臟驟停后綜合征帶來的不利影響,恢復患者的意識,則必須要實現有效的腦復蘇。本文為對照組患者采取了ICU常規治療,其主要措施為生命體征監護與原發病對癥治療,雖然對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有一定的緩解效果,但是并不理想[4]。而本文為研究組患者所使用的ICU優化治療可以通過亞低溫、控制血糖等措施來減少大腦對氧的消耗,抑制腦細胞的凋亡,其6小時血流動力學治療可以降低患者循環代謝,促進心功能的提高,再加上其他措施,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效預防再灌注損傷,相較于ICU常規治療在神經病學方面的不足,ICU優化治療要更加完善[5]。見結果,研究組在血氧飽和度、格拉斯哥昏迷指數、全新舒張末期容積指數上高于對照組,在心臟指數上低于對照組(P<0.05),其并發癥發生率僅2.5%,遠遠低于對照組27.5%的并發癥發生率,這些都可以突顯出ICU優化治療給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患者腦復蘇情況帶來的積極影響。
ICU優化治療可以促進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患者的腦復蘇,其所帶來的影響是ICU常規治療所無法比擬的。
參考文獻
石鑫.ICU常規與優化治療對心臟驟停后綜合征腦復蘇情況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0):59+62.
韓毅,劉涌.重癥監護病房優化治療對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患者腦復蘇的臨床效果[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07):890-892.
韓毅,劉涌.ICU常規與優化治療對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患者腦復蘇情況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56(02):69-72.
張明媚.對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患者進行ICU優化治療對其腦復蘇情況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7):236-237.
劉劍君.ICU優化治療對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患者腦復蘇的治療效果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