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
【摘 要】目的:對臨床開展優質護理對盆底康復訓練的促進效果進行探究。方法:選取在該院接受盆底康復訓練檢查和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對照組接受的是常規的健康教育而觀察組則是按照有關優質護理的要求進行個性化的護理干預,對實施相關護理干預3個月后兩組產婦的盆底康復訓練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堅持盆底康復鍛煉的患者的人數(32例,80%)與對照組(25例,62.50%)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盆底功能障礙的復發率方面,觀察組為5.00%要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50%(P<0.05)。結論: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于促進盆底康復的進行和實施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優質護理;盆底康復;促進;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也被稱之為盆底障礙屬于一種婦科的常見病,其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壓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脫垂等,一般認為是由孕期和產時的異常情況如胎兒過大、羊水過多、孕婦體重增加過甚、產程過長、難產、陰道助產等,使盆底肌肉受損更加嚴重所致。患者盆底損傷情況不同,以及個人其初始肌肉收縮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很多時候患者Ⅰ類肌纖維收縮能力是比較好的,而也有一部分患者其Ⅱ類肌纖維收縮能力也是比較好的,但是有些患者甚至無法識別出盆底肌肉的收縮[1]。而目前在臨床上,采用優質護理模式指導下實施的盆底康復訓練被證實對于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具有積極意義。而在該次研究中,選取了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該院接受盆底康復訓練檢查和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對臨床開展優質護理對盆底康復訓練的促進效果進行了一定的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受相關盆底檢查和治療的患者80例,患者的年齡在22~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50±0.75)歲,所有患者經檢查證實無其他方面合并癥。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患者40例,對照組接受的是常規的健康教育而觀察組則是按照有關優質護理的要求進行個性化的護理干預。經過統計學分析處理后證實,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主要接受的就是常規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進行基本的盆底功能訓練。而觀察組患者接受的是優質護理要求下的盆底功能訓練,也就是按照優質護理服務的有關要求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及一對一的效果跟蹤與評價。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過程中,要求相關的醫護人員在評估患者的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方案,在實施干預的過程中注意促進患者積極的接受盆底康復檢查和有關的治療,并通過生物反饋等分方面的技術評估對患者的盆底肌肉的肌力情況以及纖維受損類型等進行評定[2]。通過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由盆底康復治療師對患者的盆底功能情況和有關功能鍛煉方法的掌握情況進行觀察、評定和進一步指導,由有關的醫護人員囑咐患者堅持接受治療并在實施相關的治療和護理干預等進行隨訪,對實施相關護理干預3個月后兩組產婦的盆底康復訓練的效果、盆底功能等進行比較、分析。
1.3 觀察指標 在該次研究中,主要觀察的指標包括堅持盆底康復訓練治療的患者比率(堅持康復訓練和鍛煉的患者人數/該組患者人數×100%)、盆底肌張力評分、盆底障礙性疾病的復發率等[3-4]。
1.4 統計方法 該組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采用的是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堅持盆底康復鍛煉與盆底功能障礙復發的比率與人數比較
兩組患者堅持盆底康復鍛煉的比率與人數以及患者盆底功能障礙的復發情況的比較,見可以看出,在實施3個月的相關護理干預后,接受了相關優質護理服務指導的觀察組患者其堅持盆底功能康復鍛煉的患者人數為32例,占到了該組總病例數的80.00%,這與對照組患者堅持康復鍛煉的患者人數(25)、比率(62.50%)有了顯著提高,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345,P<0.05)。而兩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礙的復發情況:觀察組患者出現盆底疾病的復發率為5.00%這要遠遠的低于對照組的復發率32.50%,同樣差異有統計學意義(=8.779,P<0.05)。
3 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的模式在盆底疾病的治療中應用較多,在其研究中采用該類的護理模式對90例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實施了護理,與同期接受常規護理方法護理的患者相比,患者堅持盆底康復鍛煉患者人數比率相比有了顯著的提高(P<0.05)。這與該次研的結果是相近的,該次研究中優質護理服務指導下的觀察組患者其堅持盆底功能鍛煉的人數、比率與對照組患者堅持功能鍛煉的人數、比率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345,P<0.05),進一步的證實了相關文獻研究的結果。而在控制盆底疾病的復發方面接受了優質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其復發率為5.00%,這比相關文獻的結果略高],考慮是因為本研究樣本數量較少所致;但復發率顯著低于(=8.779,P<0.05)一般護理組(對照組)的研究結果也充分證實了優質護理模式在盆底康復中優勢。
同時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可以很好的提高醫護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通過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可以使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這對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實際質量,保證治療的效果等也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通過有關文獻的和該次臨床實踐的研究,不難發現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對于盆底康復工程的開展,提高廣大婦女的生存質量,提升患者的盆底康復鍛煉的效果等都具有積極意義。但是該次研究的相關樣本數量較少,缺乏大樣本的數據驗證對于充分證實優質護理對盆底康復訓練的促進效果的說服力可能還是有所欠缺的。因此在以后的相關研究中,希望加大研究對象的樣本數量,對該次研究的結果給予更為充分的驗證。
參考文獻
楊麗霞,周宇鳳,王曉陽.盆底康復訓練對產后婦女盆底肌力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7,51(42):104.
王珂,魏勇.產后盆底康復訓練的研究現狀[J].中國婦幼保健,2016,28(26):4414-4416.
陳玉清,裴慧慧,陳蓓,等.盆底康復訓練對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廣州: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28(3):234-237,257.
王新.孕婦盆底功能狀況調查及盆底肌鍛煉持續性指導效果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