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外科是一個患者流動率比較大的科室,這就決定了外科護理工作內容比較復雜,患者疾病的多樣性導致了外科護理工作中會存在比較大的護理風險,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加強外科護理潛在風險的預防能力,提高外科護理水平。
【關鍵詞】外科護理;護理風險;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引 言:外科是醫院普遍設立的一個科室,其護理工作量較大同時潛在的風險因素也很多,加強醫護人員的抗風險能力,并對潛在風險形成一定的抗風險體系,是外科護理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本文對其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對外科護理有所幫助。
1 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
1.1 護理人員數量不足 專業素質較低 外科護理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外科護理對于護理人員的數量和專業素質都有著較高的要求。然而很多醫院的外科護理隊伍都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從而對外科治療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此外,一些醫院會有很多實習生進入外科進行實習,實習生對外科操作以及護理技術都還不熟練,因為人手不夠的原因,經常獨自進行外科護理操作,其護理操作經驗不足,這就給外科護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潛在風險。
1.2 護理人員對于風險重視程度不足 很多護士因為工作內容繁多并且工作量大的原因,經常忽視了風險問題,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操作,比如:護士在進行輸液治療時,規定消毒遍數為3遍,很多護士因為急于完成工作經常不會按照規定進行消毒,沒有充分的風險意識,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一旦護理工作出現差錯,就會陷入慌亂之中,從而影響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甚至引發醫患糾紛,影響醫院的口碑。
1.3 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缺少溝通 外科護理的護理對象和護理項目都比較復雜,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與患者多溝通,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據調查,外科護士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很少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即使有溝通也大部分是健康宣教。在患者沒有與護理人員建立起最起碼的信任時,患者對健康宣教的內容大部分是不會聽的,導致很多宣教不會有很大的意義。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都有各自的責任,然而由于護理人員和患者缺乏溝通,導致告知不到位的現象普遍發生。例如,因護理人員沒有告知,或不清楚患者在外科手術后的飲食、用藥等方面注意事項,從而引起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矛盾。
1.4 護理人員不具備病情分析和判斷能力 醫院外科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通過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手術方案具有創傷性,而且患者傷口的變化也是護士護理的重點,外科護士要具備一定的病情分析判斷力,要通過患者傷口的變化判斷傷口愈合情況以及是否是傷口正常的發展進程,一旦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些護理人員并不具備分析和判斷病情發展的能力,甚至完全沒有發現患者的病情出現了變化,從而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風險率。
2 外科護理潛在風險的防范措施
2.1 優化外科護理的人員配置 外科護理工作量比較大,這就需要管理人員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對外科護理人員進行合理的分配,在收治患者集中的時間段內盡量多安排護理人員值班,如果人手不夠很有可能會造成收治不及時的結果,會嚴重影響醫患關系,甚至有可能產生醫療糾紛。因此,管理人員在進行人員分配時一定要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配。此外,在護理人員的配置上要具有一定的彈性,確保在患者數量較多的時候能夠從容應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護理經驗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要根據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靈活搭配,使每名護理人員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護理人力資源的優化合理配置。
2.2 培養和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剛剛進入醫院工作的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比較淡薄,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對其集中進行培訓,通過案例加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明確其醫療事故責任,使護理人員遵守操作規范,認真對待工作。同時還要提高護理操作的規范性,督促護理人員按照規程進行操作,杜絕違規操作。此外,還要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能力,讓他們學會如何對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判斷,并掌握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從而有效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
2.3 加大護理人員專業培訓力度 醫學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其醫療水平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積極參加培訓,積極學習新的護理技術操作與新的護理理念,與時俱進,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醫院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幫助他們發現自身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不足,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尤其是病情分析和判斷能力,打造出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高水平護理隊伍。
2.4 加強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溝通 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缺乏溝通,是導致護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護理人員要以患者為中心,加強服務意識,重視溝通,設身處地為患者和患者家屬考慮,尊重患者及家屬的意見,了解患者訴求。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以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恐懼,及時建立醫患雙方的信任,強化患者的依從性,從而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進行治療,以保證治療效果。
2.5 建立完善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 護理風險的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作為保障,對于可能出現的各種護理風險,要有相應的應急預案;對于高危患者要重點關注,尤其是在護理人員交接班的時候要詳細交接;加大健康宣傳力度,讓患者及家屬對于護理風險有所認識,培養其自我保護意識。完善的護理風險管理體制可以有效的降低外科護理潛在的風險,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從而使外科護理工作可以順利的進行。
結束語
外科護理工作量較大,但是目前我國醫護人員較少,所以就造成了護理人員工作任務重,而忽視了外科護理潛在的風險,給護理人員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阻礙,這就要求醫療機構提高外科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從而全面提高外科護理工作的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和安全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馮忠蘭.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與對策探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08):258-259.
劉潤紅.外科護理的潛在風險與預防[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14):264-265.
丁暉.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與對策探析[J].吉林醫學,2011,32(0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