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珍 楊文
【摘 要】目的:探討系統護理對冠心病介入術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150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常規護理組和系統護理組,每組各75例,常規護理組采用常規護理,系統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心理、行為、認知的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水平、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護理干預后,系統護理組患者焦慮水平和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系統護理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系統化護理運用于冠心病介入術患者的護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焦慮程度,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系統護理;冠心病;介入術;焦慮;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冠心病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臨床常見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無癥狀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猝死5種類型,死亡率和致殘率高,隨著人們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患者不斷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也不斷升高。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在皮膚上作一小切口,將帶有球囊擴張器的導管插入腿或手部的動脈送至冠狀動脈進行擴張,改善心肌的供血。因其手術傷口小、見效快,成為冠心病治療的最常見方式之一,但它是創傷性手術,可能出現出血、血管損傷、感染、腎功能損害等危險且手術費用高,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做好患者的護理,增強手術效果,提高醫患、護患信任度至關重要[1]。本文對冠心病介入術患者采取系統護理,觀察其對患者的影響,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血流動力學穩定,認知正常,無活動障礙,自愿參加并能夠有效配合本次研究。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常規護理組和系統護理組,每組75例;常規護理組,男30例,女45例,年齡42~70歲,平均年齡(45.25±3.13)歲,并發糖尿病23例,并發高血壓20例,并發高血脂32例;系統護理組75例,男34例,女41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43.12±2.05)歲,并發糖尿病22例,并發高血壓25例,并發高血脂28例。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采取冠心病介入術后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屬疾病的常見危險因素和預防方法,指導患者完成相關檢查。
系統護理組:在同常規護理組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系統化護理,包括系統化認知、心理及行為護理,成立護理干預小組,選取6名左右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護士進行培訓考核,使其專業知識和技術熟練,了解患者心理,從患者的角度出發理解患者,并調節患者情緒,護士評估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制作和發放疾病、健康、預防知識的宣傳冊,根據患者情況針對性指導;組織病友互助會,鼓勵積極樂觀、恢復較好的患者分享經驗,帶動思想悲觀的患者。遵醫囑用藥和飲食,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指導或微信隨時指導[2]。
1.3 觀察指標 焦慮水平評分標準: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SAS標準分≥50分為有焦慮癥狀[3]。生活質量評分采用WHOQOL-BREF評估,包括心理、生理、社會、環境4個方面,滿分100分,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處理,記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比較,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系統護理組SA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系統護理組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常規護理組:心律失常23例,心肌梗死24例,傷口出血19例,并發癥發生率位66例(44.00%);系統護理組:心律失常8例,心肌梗死7例,傷口出血3例,并發癥發生率18例(12.00%)。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系統護理組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P<0.01,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冠心病屬于心內科常見和多發的疾病,發病率和患病率不斷上升,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殘率的特點,心臟病介入術治療屬于新型心血管疾病技術,由于其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冠心病的診治[4],但由于手術部位的特殊,手術風險高、費用高、術后并發癥的影響,患者普遍在手術前后存在焦慮等心理問題,對患者的治療、預后和生活質量均造成很大影響,因此,護理措施是否及時有效也影響著冠心病介入術患者的治療效果[5-6],臨床護理應在術前、術中、術后中給予患者生理、心理的護理,幫助患者調整情緒,消除負面思想,從而促進患者恢復[7]。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150例經冠心病介入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護理組和系統護理組,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系統護理組患者焦慮水平和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系統護理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系統化護理運用于冠心病介入術患者護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焦慮程度,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馮麗琴.冠心病介入術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4):3226-3227
張麗華.系統護理干預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506):2245-2246
魏愛玲.對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人性化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3,3(1):126-127
梁振月,姚人銀,楊莉.護理干預對老年心臟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影響[J].2015,36(11):1691-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