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銀華
【摘 要】目的:分析心胸外科ICU患者不良心理反應,探索相關護理措施。方法:對68例病人不良心理反應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轉入普通病房時,68例患者基本消除不良心理反應。結論:護理人員術前了解病人,術后根據病人不同心理特點,給予心理支持和疏導,可以充分調動患者的自身防御機制,以預防ICU綜合征的發生。
【關鍵詞】 心胸外科;重癥監護室;不良心理反應;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嚴重胸部創傷和心、肺、食道手術后,患者一般均轉入ICU病房,盡管ICU擁有完善的設備,周全的醫療護理,因其病情危重,加之環境和設置特殊,仍有50%的病人在監護期間出現不良心理反應。主要表現為定向障礙、記憶和判斷力受損、焦慮、恐懼和抑郁,甚至拒絕治療,引起病情惡化,影響預后。本文特對2018年1月至3月本院心胸外科124例ICU患者中68例所出現的不良心理反應進行分析,以探討降低患者應激因素的護理對策。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18年1月至3月,本院ICU病房共收治心胸外科重癥患者124例,男75例,女49例;年齡17歲~68歲,平均(36.19±16.15)歲。其中,心臟疾病62例,食管癌29例,肺癌22例,賁門癌8例,縱隔腫瘤3例。術后有68例患者出現各種程度不一的不良心理反應,占入住ICU病房患者總數的54.84%。
1.2 不良心理反應癥狀、程度及影響因素 通過觀察與調查,經全方位采集信息,68例患者所出現的不良心理反應主要包括以下4種。
1.2.1 譫妄與猜疑 患者認知、判斷力低下,出現對時間場所的認知障礙,不能正確理解醫護人員的有關治療、護理方面的解釋,猜疑醫護人員對自己隱瞞病情,不提供病史,有不適也不講給醫生、護士聽,轉入普通病房時,對醫護人員缺乏信任,擔心疾病復發,對ICU的護理產生過分依賴心理。主要原因是麻醉剛覺醒所致定向障礙、記憶和判斷力受損。
1.2.2 焦慮和恐懼 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現出驚恐萬分,兩眼緊閉,主訴睜眼后眩暈,有的是一種模糊的不安,有的為自己的疾病擔憂、緊張和害怕。當夜幕降臨,周圍一片寂靜,此時患者害怕和恐懼感驟然上升,在看見或聽見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時,焦慮、恐懼感則進一步加劇,主要是由于環境異常、氣氛緊張加之患者急劇的生理改變,使他們感到心情緊張、焦慮、恐懼。ICU是醫院內先進醫療儀器較為集中的區域,ICU的各種先進儀器及工作人員不停地進行一系列復雜的操作,加之為了便于監護和治療,ICU沒有“時間性”,燈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聲,不能活動,這種環境容易使患者不安,產生心理壓力[1]。
2 結果
經手術搶救及術后精心護理,124例心胸外科ICU患者中,術后2周內痊愈出院78例,3周內痊愈出院46例,其中1例合并腦損傷家屬要求自動出院,無死亡病例。68例出現不良心理反應的患者,在給予心理援助后,精神癥狀逐漸好轉,轉入普通病房時,66例基本消除不良心理反應,2例有輕微抑郁癥。
3 護理措施
3.1 注重護理服務的連續性,提前做好心理護理。術前先了解患者疾病概況、文化程度、家庭狀況、個性特征、生活習性,以充分獲取安撫患者所需的信息。同時,為了滿足患者需要,醫護人員術前先向病人介紹監護室環境,手術方法,術后監護期間可能發生的問題,如無禁忌,允許病人觸摸設備[2]。當患者清醒時,及時告訴其現在的時間、地點、家人情況、好的病情的演變信息,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避免因謝絕探視產生的孤獨、厭世等消極情緒。
3.2 護理服務情感化、規范化、人性化 首先,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合理安置治療體位,指導患者掌握肌肉放松和調整呼吸的方法。治療護理時,醫護人員態度認真、操作輕柔、動作敏捷,患者的生命體征異常時,沉著、鎮定,使患者產生信賴感,撤離監護室前,做好解釋和保證,以消除病人焦慮。其次,主動了解患者的自覺癥狀、性格特征、生活習慣,根據“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制定護理計劃,盡可能不用或少用影響病人定向力的藥物。護士在病人意識恢復后應作好心理護理,給予心理支持,包括用柔和堅定的目光注視,溫和善意的微笑,恰當的握手,對患者的痛苦恰到好處的解釋等,使患者緊張的心情放松,解除其恐懼心理。
3.3 營造充滿生活氣息的ICU環境 監護病房布置盡量趨近自然,貼近生活,病室力求寬敞明亮,空氣流通,儀器安裝隱秘,室內擺上時鐘、日歷,溫濕度及光線均可調控,設立較好的隔音或消音裝置,搶救病人時用屏風或布簾遮擋。注意改善外圍環境,盡可能使其能感受到大自然綠草花香的生機。
3.4 建立良好的病人支持系統 身患重病的ICU病人獨自忍受著疾病和治療帶來的巨大痛苦,隨時為自己的生死擔憂,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援助支持病人。除護士以飽滿的工作熱情,開朗、幽默的性格和生機勃勃的精神面貌出現在病人的面前,多詢問、安慰和幫助病人,使病人受到感染外,還要幫助病人與同室病人建立友好的關系,積極與親人溝通,必要時取得社會的支持,讓病人感到有依靠,消除病人的孤獨感。
4 討論
ICU患者產生不良心理反應的因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分析,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開展,要求護理人員要把患者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術前應具體了解病人,與病人多作交談,多方面采集患者心理信息,根據病人不同心理特點,給予不同的心理支持和疏導,分析導致其不良心理反應的主要原因和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充分調動患者的自身防御機制,以預防ICU綜合征的發生,我院近年心胸外科重大手術后ICU綜合征的發生率已降至13.5%。證明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的職業素質,病室環境,病人對醫護的信任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參考文獻
莊慧,柳娟.ICU對危重患者的負效應及對策[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16):2197.
敖海清.心理應激相關疾病的研究探討[J].中醫藥學刊,2004,22(8):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