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前進
【摘 要】隨著我國的發展和醫療資源的開放,人們對醫療護理服務水平要求越來越高,護理專業學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本文就護理實踐中常用皮膚消毒劑的化學特性展開分析,以期提高護士的理論素養。
【關鍵詞】消毒劑;乙醇;碘酊;碘伏
【中圖分類號】R69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一、護理實踐中常用的皮膚消毒劑有乙醇、碘酊、碘伏三種,下面從化學的角度就這三種皮膚消毒劑作出分析。
(一)乙醇。乙醇俗稱為酒精,分子式為C2H6O,結構式為CH3CH2-OH,乙醇是無色透明液體,沸點78.4℃。乙醇是一種重要的有機溶劑,也是重要的有機合成原料。用乙醇溶解的藥物制劑俗稱為酊劑。在乙醇可以在中藥制劑時提取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在醫藥中,75%的酒精溶液可以用作皮膚消毒劑,30%-50%酒精溶液可以用作高熱病人擦浴降溫。乙醇從結構式可以看出乙醇的結構中含有羥基(-OH),而水分子的結構式為H-O-H,在水分子的結構中也含有羥基(-OH),乙醇和水分子的結構中都含有羥基(-OH),兩種物質結構相似并能形成締和纏繞形成氫鍵,同時在乙醇的結構中除了羥基之外還含有乙基(-CH3CH2),因為乙基非常小憎水性微弱,綜合上述兩種情況從而導致乙醇能和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所以乙醇有很好的親水性,同時人的皮膚中也含有水分,乙醇消毒液也有很好的親膚性。
乙醇在消毒時要使蛋白質變性從而失活,就要要讓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的構象遭到破壞,其中關鍵是破壞形成蜷曲和螺旋的各種力。酒精分子有兩個末端,一端是疏水基的(一C2H5),可以破壞蛋白質內部疏水基團之間的吸引力;一端是親水的(一OH),但它難以破壞蛋白質外部的親水基團之間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水分子雖然可以減弱蛋白質親水基團之間的作用力,但它即使滲透進細菌內部,也無法破壞其蛋白質中憎水基團之間的吸引力。所以,純酒精或水都不足以使細菌內的蛋白質變性,只有酒精和水共同存在,同時使保持蛋白質幾何形狀的各種吸引力減弱,蛋白質才會失去生理活性。另外蛋白質的變性分為可逆變性和不可逆變性,若變性后,蛋白質的空間構象變化不大,這樣蛋白質可以復原,稱為可逆變性,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就沒有達到消毒殺菌的作用:若變性以后,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變化很大,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不能恢復如初,稱為不可逆變性,在這種情況下蛋白質變性不可逆從而達到了消毒殺菌的目的。因此,只有一定濃度的酒精溶液,才能達到良好的消毒殺菌目的,經實踐證明70%-75%的酒精水溶液的消毒殺菌效果最優。
(二)碘酊。碘酊俗稱為碘酒,主要成分為碘(I2)、碘化鉀(KI),重要有效成分是單質碘,性狀為紅棕色的液體。有碘與乙醇特性。顏色隨濃度增加而變深。適應癥為用于皮膚感染和消毒。碘酒由碘、碘化鉀溶解于酒精溶液而制成。碘是一種固體,碘化鉀有助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市售碘酒的濃度為2%。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碘化鉀在碘酊中起助溶作用,但放置時間過久,碘與其中的水作用,產生碘氨酸和次碘酸,后者可進一步氧化乙醇,產生乙醛、乙酸,此時由于游離碘的含量減少,殺菌力下降,刺激性產物增多,會增強對皮膚的刺激性,故碘酒的存放時間不宜過長。碘為53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5周期第Ⅶ主族,原子最外層7個電子,屬于鹵族元素。因為其在金屬和非金屬梯度線附近,單質碘呈紫黑色有一定的光澤固體,容易升華,升華后易凝華,對人體有毒性和腐蝕性。淀粉遇單質碘會顯示藍紫色。主要用于制藥物、染料、碘酒、試紙和碘化合物等。
化學性質
碘與水的反應:(1)鹵素與水的反應類型:在水中會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2)碘與水的反應:碘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僅微溶于水,溶解度是0.029g/100g水。I2與水不能發生像F2與水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將氧氣通入碘化氫溶液內會有碘析出:
4HI + O2→2I2+2H2O
I2在堿性條件下,I2可以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碘酸根與碘離子:
3I2+ 6OH- → 5I- + IO3-+3H2O
這是由于溶液中不存在次碘酸根IO-。在任何溫度下,IO-都迅速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生成I-和IO3-。
(三)碘伏:碘伏是上世紀中葉隨著新材料科技的發展被科學家發現的一中新的含碘消毒劑,但直到現在人們對碘伏的認識還很模糊,絕大多數人認為碘伏就是一種簡單的物質可以消毒,并且認為碘伏都一樣只是生產廠家不同而已,同時還認為和碘酒區別不大,這種認知是人們的一種誤解。
碘伏是在碘酒之后發現的,都是利用了碘的優良的殺菌作用,因碘在水中萬分之三點三,幾乎不能溶解與水而能溶與乙醇,而酒精又有親油性,所以碘酒既有親水性又有親油性。隨之碘酒誕生,但是碘酒有腐蝕性和刺激性,而碘伏的刺激很小,甚至可以用于口腔,所以碘伏被認為是一種可換代的根管沖洗、消毒藥物;是臨床治療感染根管的首選藥物;應用于口腔治療,是一種有前途的藥物[1]。為了消除這一缺點,單質碘與表面活性劑(起到載體、助溶劑及緩釋的作用)形成的不定型結構疏松配合物,因為表面活性劑的不同而涵蓋一大類產品,其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表面活性劑最為多見和優良,這類碘伏即是PVP-I(聚維酮碘),PVP也被稱為世界三大藥用新輔料之一。其化學結構可比喻為單質碘蹲在表面活性劑形成的膠體束中間,在水中逐漸解聚釋放游離碘,連續不斷發揮著滅菌功效。當然,PVP本身是聚合物,根據聚合度的不同又有多種型號和制作工藝,直到上世紀90年代我國科學家研制出了性質和效果更優良的安福多PVP-I,所以碘作為消毒劑的發展過程為:碘>碘 酒> 碘 伏> PVP-I> 安多福。
參考文獻
岳進,梁偉,延飛.聚維酮碘治療感染根管的療效觀察.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0,16(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