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瑞
【摘 要】目的:探討脂肪肝早期篩查及檢后應用健康管理的干預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健康體檢中心通過體格檢查篩查出274例脂肪肝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137例,對照組檢后僅告知診斷結果,給出書面建議,觀察組進行系統的健康管理,比較兩組病情轉歸情況及患者健康行為養成情況。結果:經過1年的健康管理,觀察組病情轉歸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合理膳食、適當鍛煉、情緒穩定、忌煙酒各方面的健康行為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加大早期篩查力度,對脂肪肝患者檢后實施健康管理能夠有效控制病情進展,促進患者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關鍵詞】脂肪肝;早期篩查;體檢;健康管理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健康管理是在現代營養學和信息化管理技術基礎上形成的對個體及群體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核心是通過科學干預幫助個體解決健康問題,方法則是督促管理對象提高維護健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逐步提高生命質量[1]。研究顯示對脂肪肝檢后進行健康管理能夠徹底清除脂肪肝,有效實現疾病逆轉。為進一步探討脂肪肝早期篩查及檢后健康管理應用情況,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間在我院健康體檢中心接受體格檢查及健康管理的脂肪肝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間共有875名各類人員在我院健康體檢中心接受體格檢查,通過肝功能、B超等輔助檢查篩查出274例脂肪肝患者,按照檢后是否接受健康管理將所有脂肪肝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37例,觀察組中有男性83例,女性54例,年齡21~79歲,平均年齡(44.62±9.08)歲,文化程度:小學9例,初中18例,高中及大專35例,本科及以上75例,對照組中有男性81例,女性56例,年齡23~80歲,平均年齡(45.33±8.71)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初中20例,高中及大專33例,本科及以上74例。兩組脂肪肝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篩查方法 體格檢查過程中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B超檢查,儀器采用飛利浦PHILPSHD7,PHILIPSHD9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2.5-5MHZ,囑患者檢查前禁食8~12h,取合適體位以充分暴露腹部,常規掃查肝、膽、脾等臟器,觀察肝臟大小、形態、肝實質回聲等情況,脂肪肝診斷標準:肝實質內呈點狀、高回聲,肝臟深部回聲衰減,肝內管道模糊不清。
1.2.2 健康管理方法 對照組檢后僅告知診斷結果,給出書面建議,觀察組檢后進行系統的健康管理,具體措施為:(1)建立健康管理檔案:收集患者個人信息,了解其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疾病家族史、吸煙史、體格檢查信息等,錄入電子信息管理系統為患者建立個人電子健康檔案。根據采集的信心評估患者健康狀況及預后風險等級,制定個體化健康管理計劃,針對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以多種形式幫助其解決問題。(2)管理計劃實施:脂肪肝健康管理的重要內容包括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限制飲酒、適當鍛煉。攝入能量與動物性脂肪過多是導致脂肪肝發生的主要原因,對于長期飲酒者需在戒酒的基礎上低脂飲食,補充維生素,保持標準體重(計算公式;身高-105)。在日常飲食中注意合理分配食物種類,主食類以低糖、淀粉類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為主,嚴格控制脂肪攝入量,每天食用油食用量不得超過25g,少食動物內臟類食物。同時注意補充適量的水果和蔬菜,限制食鹽攝入量,每日不超過6g。改掉暴飲暴食、貪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重視控制體重,同時加強體育運動,選擇散步、騎自行車、游泳等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減少體內脂肪蓄積,改善機體代謝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1.3 觀察指標 經過為期1年的干預后,調查兩組患者脂肪肝病情轉歸情況,同時采用自制的健康行為調查問卷了解兩組患者相關健康行為的養成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構成比或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脂肪肝病情轉歸情況對比 1年干預結束后,觀察組137例脂肪肝患者中有47例(34.31%)病情好轉,由重度、中度脂肪肝轉為中度、輕度脂肪肝,65例(45.26%)病情穩定,其余25例(18.25%)病情加重,對照組中有9例(6.57%)病情好轉,40例(29.20%)病情穩定,其余88例(64.23%)病情加重,觀察組病情轉歸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9.493,P<0.05)。
2.2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養成情況對比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生了極大地改善,這也導致脂肪肝發病率居高不下,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均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肝癌,應當引起人們的警惕和關注,并加大早期篩查力度[2]。由于脂肪肝發病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因此經常被患者所忽視,長期脂肪肝可能演變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對患者生命健康危害極大[3-4]。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是改善預后質量,控制病情惡化的關鍵。同時對脂肪肝患者檢后加強健康管理能夠幫助患者識別疾病相關危險因素,對患者健康狀況進行持續的監測,糾正不良生活習慣與行為,從而自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保持標準體重。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經過1年的干預后,觀察組病情轉歸理想,34.31%病情好轉,45.26%病情穩定,對照組僅有6.57%病情好轉,此外觀察組合理膳食、適當鍛煉等健康行為養成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參考文獻
馬麗華,張立珍,楊芳,等.PDCA循環引導的全程運動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血糖、血脂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17):2094-2097.
梁紅,馬嵐青.普通人群及醫務人員非酒精性脂肪肝認知現狀及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23(33):5303-5310.
蔣正,申振偉,張光,等.基于體檢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篩查工具的建立[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55(06):114-118.
劉捷,王永紅,羅蓉,等.ZJU指數篩查對健康體檢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風險預測的價值評估:一項基于重慶市體檢人群的單中心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7,42(02):244-248.
黃鑫禹,張秋瓚.《2016年北美兒童胃腸病肝病營養學會臨床實踐指南:兒童脂肪性肝病的診斷治療》摘譯[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7,33(04):638-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