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才
【摘 要】本文介紹了口腔正畸常規固定矯治法,以及筆者根據二十多年臨床矯治工作實踐和經驗,探索總結出主弓絲加輔弓絲快速矯治法和主弓絲加節段弓絲矯治法,并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主弓絲加輔弓絲快速矯治法和主弓絲加節段弓絲矯治法較常規固定矯治法,具有保持支抗牙的穩固性,避免支抗牙在牽引前牙向后移動而造成支抗牙前傾、扭轉和移位,也可在前期采用鎳鈦螺旋彈簧推移牙齒向后移動,達到控根移動效果。同時,也省去了代環、分牙,矯治后無遺留牙縫,免除制作橫腭桿等輔助裝置,無需種植微小種植體手術,患者舒適感好,矯治時間短,并發癥少,療效確切。
【關鍵詞】口腔正畸;常規固定矯治療法;主弓絲加輔弓絲矯治法;嚴重錯位;前牙旋轉矯治法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引 言
口腔正畸矯治主要有固定矯治、活動矯治和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矯治三種,其中最常用的矯治方法是固定矯治法,而活動矯治和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矯治法則應用較少。常規固定矯治法在治療中容易出現支抗不同程度的丟失。為避免支抗移位、前傾、扭轉,常采用4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口外弓聯合頭帽裝置法,采用這種方法要求患者具有較高的配合程度,以確保治療效果;第二種方法是用橫腭桿口內固定裝置法;第三種方法是聯合使用橫腭桿與Nance弓使支抗磨牙聯成一整體,并加入硬腭支抗,使硬腭支抗具有良好的作用;第四種方法是用微小種植體支抗作為口內“絕對支抗”,確保正畸矯治效果。但是上述四種矯治方法均會出現部分不同程度的移位、前傾和扭轉,且需選擇使用代環、制作橫腭桿,聯合使用橫腭桿與Nance等輔助裝置,或需用種植微小種植體,以保持支抗牙的穩定。筆者根據20余年臨床矯治工作的實踐和經驗,探索總結出直絲弓快速矯治法,即主弓絲加輔弓絲快速矯治法和主弓絲加節段弓絲的快速矯治法,省略了上述四種方法的復雜裝置和繁瑣工序,以及微小種植體的手術,即可達到理想的矯治效果。現將此方法介紹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2014年12月至2017年10月,筆者共接診了330余例錯(“牙合”,此兩字合并為一字,讀音為“he”)畸形患者,其中有安氏Ⅰ類和Ⅱ類雙頜前突患者97例,女性56例、男性41例,年齡12歲至30歲,患者來自昆明、臨滄、文山、安寧、保山、宣威、大理、麗江、西雙版納、昭通、彌勒等云南各地,以及四川成都等地,民族有漢族、白族、藏族、回族、納西族等。
在矯治中使用的材料有頰面管、方絲弓托槽、鎳鈦直絲弓、方絲弓、結扎絲、鎳鈦螺旋彈簧、托槽粘結劑、橡皮鏈等材料。
1.2方法
對AngleⅠ類錯頜且伴有個別牙齒嚴重錯位、移位者和上前牙、下前牙旋轉類型者,筆者在20多年的正畸矯治過程中,經反復實踐和探索,總結出一套完整快速的矯治方法,可以在3-5個月排齊整平牙列,關閉拔牙間隙,12--18個月牙齒穩固,完成固定矯治全過程。現將三種方法介紹如下。
(一)對于AngleⅠ類錯(“牙合”,此兩字合并為一字,讀音為“he”),雙頜嚴重擁擠,采用拔除A4B4C4D4,利用拔牙間隙,排齊整平牙列,其方法:
1.在A7A6B7B6C7C6 D7D6粘接頰面管,使之在同一水平線上;
2.在前磨牙及前牙粘托槽,采用直絲弓矯治法;
3.在A7A6A5B7B6B5C7C6 C5D7D6 D5主弓絲上各添加節段弓絲,用結扎絲牢固結扎,使之形成穩定的相對整體,增強其支抗力;
4.用橡皮鏈牽引A3B3C3D3后移,關閉拔牙間隙;
5.在主弓絲上與節段弓絲的適當位置涂抹凡士林,用樹脂固定,使主弓絲在矯治前牙后移內收過程中起到滑動作用并限制節段弓絲的滑脫;
6.用主弓絲加節段弓絲在矯治早期即可牽引A3B3C3D3后移,為前牙A2A1B2B1C2C1D1D2騰出間隙,快速排齊整平牙列,并使前牙內收,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型病例1
王XX,女,14歲,雙頜前牙重度擁擠,骨性Ⅰ類,軟組織側貌直面性、覆頜2mm,覆蓋2mm,上下頜中線居中,A2B2C2D1舌側錯位。采用拔除A4B4C4D4,在兩側上下第2磨牙,第1磨牙與第2前磨牙上加節段弓絲用結扎絲牢固結扎,形成穩固的支抗體,用橡皮鏈牽引A3B3C3D3向后移動,并關閉拔牙間隙。弓絲可按牙弓弧度及(“牙合”,此兩字合并為一字,讀音為“he”)曲線調整弓絲入槽結扎,叮囑患者按月復診,在6個月內排齊整平牙列,并關閉拔牙間隙,即用0.16英寸的直弓絲按牙弓弧度及(“牙合”,此兩字合并為一字,讀音為“he”)曲線維持一個月更換0.18英寸維持一個月,最后用方絲弓仍按牙弓弧度及(“牙合”,此兩字合并為一字,讀音為“he”)曲線維持6-8個月,牙齒穩固后即可完成固定矯治。
(二)對于前牙錯位移位嚴重患者,可采用主弓絲加輔弓絲的矯治方法,如典型病例2。
典型病例2
(1)一般情況
唐XX,性別:男,年齡:18歲;
骨骼型:骨性Ⅰ類,軟組織側貌:直面型;
覆(“牙合”,此兩字合并為一字,讀音為“he”)6.0mm,覆蓋:1.0mm;
中線:上頜偏右1.0mm、下頜偏左1.0mm;
擁擠度:上頜9.0mm、下頜4.0mm;
下切牙位置:舌側傾斜;
其他:C2舌側錯位、D3近中扭轉。
(2)正畸診斷
1.安氏 Ⅰ類錯(“牙合”,此兩字合并為一字,讀音為“he”);
2.牙列A3移位到A1唇側,B3移位到唇側B1與B2之間,B1與B2之間2.5mm間隙,B2與B4之間2.5mm間隙,下頜牙擁擠、舌傾。
(3)矯治目標
1.用鎳鈦螺旋彈簧推移B2,關閉B2與 B4間隙,利用輔助弓絲牽引B3排入到B2位置牙列;
2.排齊整平牙列,建立良好的咬合關系;
3.改善深覆(“牙合”,此兩字合并為一字,讀音為“he”)為正常覆(“牙合”,此兩字合并為一字,讀音為“he”)。
(4)矯治方法
1.上牙列A3錯位移位至A1唇側,拔除,用主弓絲維持牙弧度及(“牙合”,此兩字合并為一字,讀音為“he”)曲線,并用鎳鈦螺旋彈簧推移B2向遠中移動關閉間隙,B3錯位移位至唇側B1與B2之間,使用輔助弓絲牽引B3排入B2牙列位置;
2.下牙用直絲弓排齊整平牙列,并使牙齒直立;
3.B3排齊整平牙列近遠中去釉減徑牙尖修整,矯治完成后修復外形;
4.上頜用搖椅弓絲壓低牙齒,解除深覆(“牙合”,此兩字合并為一字,讀音為“he”);
5.解除深覆(“牙合”,此兩字合并為一字,讀音為“he”),并建立良好的咬合關系,維持六個月完成固定矯治,見圖1和圖2。
(三)臨床上常遇到上前牙及下前牙旋轉病人,本作者常采用結扎絲結扎弓絲矯治法,利用鎳鈦弓絲高彈性的原理,矯治旋轉牙,如B1900旋轉,舌側面為近中向,在B1唇側牙面粘托槽,可在托槽的遠中用結扎絲上下穿過,從近中鄰面繞至舌側面,再從遠中鄰面繞至弓絲上結扎,使弓絲成U字形,舌側結扎絲可用樹脂固定在牙舌側面上。按月復診,3-5個月可矯正旋轉牙。弓絲可采用0.14英寸彈性較好的鎳鈦弓絲,此方法可免去用粘結舌側扣或使用雙LOOP曲形形成加力曲簧的繁瑣裝置。旋轉牙在牙齒擁擠時常規弓絲無法入槽結扎,用此方法效果相當好,唇側和舌側舒適度好,下牙用該方法矯治也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段銀忠 正畸臨床矯治技藝的探索,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8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