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中藥敷貼聯合離子導入治療小兒哮喘的臨床療效。方法:90例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使用中藥敷貼聯合離子導入方法治療,對照組使用中藥敷貼方法治療,療程為30天,對照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為66.7%,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結論:中藥敷貼聯合離子導入治療小兒哮喘的臨床療效顯著,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中藥敷貼;離子導入法;小兒哮喘
【中圖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哮喘在兒童中的發病率約為5%,患兒主要病癥為呼吸延長、發作性喉間哮鳴氣促等,嚴重時患兒無法平臥,且病情易反復,難以根治,從而嚴重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甚至導致終身痼疾[1]。我院通過采用中藥敷貼聯合離子導入治療小兒哮喘,取得良好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哮喘病冬病夏治敷貼療法的溯源與理論根源
1.1 敷貼療法溯源:貼敷療法,古稱薄貼,早在《內經》中即有“桂心炙酒以慰寒痹白酒和桂以涂風中血脈”的記載,此為外用膏藥的開端。
1.2 哮喘病冬病夏治的理論根源:哮喘病因正氣虛弱,感受風寒而誘發,且好發于冬季,故為“冬病”;根據天人相應的原理,在人體腠理疏松開泄、榮衛通達,便于藥物吸收的夏季,采用穴位敷貼療法,扶助正氣、祛除機體內伏寒邪,起到“緩治其本”、“不治己病治未病的目的”,故稱“夏治”。
2 臨床資料與方法
2.1 臨床資料 45例患兒均來源于門診,均符合小兒哮喘的診斷標準[2]。均排除原發性免疫缺陷癥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臟病。腎病綜合征,肺門淋巴結及治療前3個月,曾應用免疫抑制劑者。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其中年齡最小5歲,最大14歲,平均( 6.87 ±2.48)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6年,平均(3.20±1.16)年,對照組45例,其中年齡最小4歲,最大14歲,平均( 7.92±1.82)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6年,平均(3.20±1.16)年。兩組臨床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2.2 取穴及定位方法 參考文獻[3]進行穴位定位。取定喘穴(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及膏肓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2.3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取中藥穴位敷貼聯合離子導入技術治療:將白芥子,細辛,干姜,花椒中藥研成粉末,加溫水,制成厚0.5cm、 直徑為2cm 的藥餅備用。患兒取俯臥位,用紗布包裹藥餅,敷于患兒的膏肓穴、肺俞穴、定喘三對穴位上,之后應用藥物離子導入儀( 南京炮苑電子技術研究所,NPD - 5AS 型),用濕布包好電極板,蓋在藥餅上,用沙袋壓緊,調節儀器電流至 5mA 左右,每次治療20min,治療后將藥餅和電極板取下。對照組僅給予中藥穴位敷貼治療:用紗布包裹藥餅,敷在患兒膏肓穴、肺俞穴、定喘穴上,膠布固定,每次敷貼3h左右。兩組均于夏季三伏天中的初伏開始治療,至末伏結束。5天治療1次,治療時間為30d一療程。治療期間若患兒哮喘急性發作,則應用沙丁胺醇氣霧劑或博利康尼,2次/d,如合并感染,則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治療后進行一年的隨訪,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
2.4 療效評價:療效評價標準參照文獻[4]療效標準。
2.4.1 近期控制:治療過程中未發病。
2.4.2 顯效:哮喘基本不發作,平時無明顯癥狀,聽診兩肺無喘鳴音。
2.4.3 有效:哮喘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癥狀減輕,聽診兩肺偶聞及喘鳴音。
2.4.4 無效:哮喘發作次數及癥狀均無改善,聽診兩肺常聞及喘鳴音。
2.5 統計分析: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3 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為66.7%,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4 討論:
哮喘主要是應用免疫抑制劑、 支氣管擴張劑以及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雖可有效控制病情,但長時間應用會產生較多的副作用[5]。因該病處于緩解期時無典型癥狀或癥狀輕微,不易引起重視,加之患兒親人缺乏預防發作和積極治療的意識,故使該病遷延不愈,反復發作,肺功能漸行性降低[6]。故可采取緩則治其本的原則,運用中醫療法加強治療,以此降低該病發作幾率,對于增加治愈幾率和改善預后大有裨益。本研究探討分析了中藥敷貼聯合離子導入治療小兒哮喘的臨床療效。敷貼屬于中醫療法之一,是將藥物制成研粉、藥餅或軟膏撒于普通膏藥上,敷貼在一定部位上,用于治療支氣管炎、哮喘、遺尿、腹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它通過皮膚黏膜自然吸收使藥物進入體內,從而發揮治療作用,但藥物易脫落,治療周期較長,患者依從性差。離子導入技術可產生定向的推動力,驅動藥物有效成分更有效、深入地透過皮膚進入體內,故可使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同時藥物難以脫落,縮短了治療時間,增加了患者的依從性。
從辨證論治著手,結合經絡學說的理論,抓住小兒表皮層薄,真皮層血管豐富,皮膚吸收力強的生理特性和病情單純,臟氣清靈的病理特征,將白芥子,細辛,干姜,花椒組成的藥餅敷貼于膏肓穴、肺俞穴、 定喘三對穴位上,寒熱并用,宜肺補虛。治療時間選擇每年三伏,因為伏天暑氣當令,人體腠理開泄,藥物之氣易隨穴位入經歸臟,以達病所,加上離子導入儀的穴位刺激,使藥物離子滲透皮膚而發揮作用。
5 體會
中藥敷貼是中醫傳統的治療方法。藥物通過穴位,經絡到達臟腑,調節機體和細胞免疫功能,中藥敷貼合并離子導入,刺激穴位,對機體進行整體性,良性調整的前提下,使藥物作用增大。
綜上所述,中藥敷貼聯合離子導入可有效治療小兒哮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李靜,馮曉純,安雪松,止咳平喘膏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3.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石學敏.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6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7.
張莉莉,尚莉麗,中醫藥治療小兒哮喘研究進展[J]中醫藥研究,2012.24.
潘冰,中藥穴位敷貼治療兒童哮喘的研究進展[J]中醫兒科雜志,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