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燕 李桂梅
【摘 要】目的:探討分層管理應用于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效果及其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方法:以2017年10月2日至2018年4月9日的64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采取動態隨機分組,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2名。對比兩組管理效果及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干預后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評分分別為(92.84±0.95)分、(94.38±0.72)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100.00%)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護理管理中,分層管理臨床價值較高。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為順應時代潮流,醫療改革迫在眉睫,如何提供個體化的優質護理服務是急需解決的問題[1~2]。分層管理作為責任制護理模式,通過逐層管理,優化配置人員,進一步調動其積極主動性。本文旨在探討分層管理應用于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效果及其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研究對象取2017年10月2日至2018年4月9日的64名護理人員,動態隨機化分組,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男女之比為1:31,年齡平均(31.79±2.62)歲;其中,10名初級護士,11名初級護師,8名主管護師,3名副主任護師。觀察組均為女性,年齡平均(31.58±2.41)歲;其中,12名初級護士,7名初級護師,10名主管護師,3名副主任護師。針對兩組一般資料而言,對比價值不高,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管理,根據經驗、能力等差異分配工作,合理排班。
觀察組實施分層管理模式,具體在于:①構建管理模式,建立責任小組,設置1名護士長、2名責任護士、若干護士,綜合評定工作人員性格、學歷、工作能力、經驗等,護士長負責解決技術難題、指導工作及管理病房,責任護士負責指導護士進行康復、護理等工作,保證醫療安全及服務質量,護士負責儀器日常維護、基礎護理等。②具體實施,以彈性排班為基本原則,護士長行政班,護士大小夜班,八小時在崗,二十四小時負責,早晚班次應適當增加人員,確保晚間、晨間護理質量,就餐時間為中午十一點、下午五點(半個小時),根據科室實際情況,合理排班,以新老搭配為原則,查房由責任護士跟隨醫生進行,并帶領護士完成相關工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管理效果及患者滿意度。管理效果以自制調查表評估,涉及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均為一百分,以得分高為優勢。患者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調查,隨機抽取50例患者,分為十分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總滿意概率以總概率與不滿意概率之差表示。
1.4 統計學處理 將上述結果采取SPSS21.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管理效果)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患者滿意度)予以卡方檢驗,兩者對比顯著的必要條件為P<0.05。
2 結果評價
2.1 兩組管理效果對比 干預前,兩組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情況對比性不強,P<0.05,干預后,觀察組數據分別為(92.84±0.95)分、(94.38±0.72)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情況如表二所示: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100.00%)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情況如表二所示:
3 結論
分層次管理不僅利于護理人員實現自我價值,提高其工作滿意度及愉悅度,也可改善患者滿意度,為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3~4]。此次研究中,觀察組采取分層管理,相比常規管理模式,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結果可見,觀察組干預后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評分分別為(92.84±0.95)分、(94.38±0.72)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100.00%)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管理中,分層管理應用效果較佳,可提高護理質量,利于改善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張國峰,張秀娟.家庭醫生綜合干預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效果評價[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21(4):457-459.
葛運芬,王希,李敏.家庭醫生簽約式干預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6,28(33):73-75.
曹麗華,白惠芙,李樂.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模式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效果[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7,9(6):709-711.
常永智,王少彬.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實施老年高血壓患者社區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0):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