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寧
【摘 要】目的:對5S護理管理模式在醫院科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體會進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我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6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其護理管理模式不同分為兩個組別,觀察組采用5S護理管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進行觀察對比。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9.2%,對照組為80.8%,且觀察組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4.102,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5S護理管理模式在醫院科室護理管理中推廣應用,能夠有效減少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
【關鍵詞】科室;推行 5S護理管理模式;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8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5S是指整理(1S)、整頓(2S)、清掃(3S)、清潔(4S)、素養(5S)的簡稱,是營造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及患者安全的有效而易行的質量管理工具[1]。下文以我科室臨床護理中對5S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為例,進行總結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科室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60例患者為例,根據其臨床護理中采用的管理模式不同分為兩組,每組各13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63例,患者年齡在18至78歲之間,平均為(41.2±5.4)歲;對照組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61例,患者年齡在18至78歲之間,平均為(41.5±5.6)歲,且兩組患者均由同一組護理人員實施護理,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別,P>0.05,具有比較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患者采用5S護理管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 整理:將工作場所任何東西區分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現場不放置非必需品,不必要的東西盡快地、果斷地處理掉,消除過多的積壓物品,及時倒掉垃圾,長期不用的物品放倉庫。我科室在進行患者護理中,結合“整理”護理管理要求,制定了“要”和“不要”的判別基準,定時對科室工作場所進行全面檢查,包括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同時安排專人進行有關工作負責與落實執行,以確保護理管理的效果。
1.2.2 整頓:我科室在進行護理需要物品的整頓管理中,除了對物品進行定點放置并標示清楚外,更加強對各類常用或特殊物品的專門整頓與管理,以確保物品放置的規范性。比如,要求物品放置于固定的地點和區域,減少尋找的時間;同時要求物品放置整齊有序、一目了然等;此外,對無菌治療室、換藥室的無菌包、換藥碗、輸液器、紗布等按使用頻率和失效日期的先后依次放置;對急救藥品和器材、毒麻藥品定點放置,并由專人管理,嚴格執行物品使用登記與交班管理制度;對心電監護儀、輸液泵、烤燈等儀器使用制定相應的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進行打印后塑封并掛于設備的相應位置,以及時提醒科室醫護人員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及規定進行操作,提高其儀器設備使用及管理的規范性。
1.2.3 清掃:我科室在針對護理工作環境進行清掃管理中,首先建立了清掃基準,制定了包含清掃責任分區制度、誰使用誰清潔(管理)制度、科室每日清掃制度、每月開展一次全科室大清掃制度等在內的各項清掃管理制度,為護理環境清掃管理提供依據支持和執行標準,在保持工作場所干凈、明亮,及時清掃儀器設備、延長使用年限以及實現資源節約和減少職業傷害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保障作用。
1.2.4 清潔:制定了目視管理的基準以及有關考評方法、獎懲制度,實施定期自查管理方法,根據自查管理制度標準,進行有效檢查落實,由護士長帶頭巡查,帶動全體護理人員對5S管理的重視,促進各小組成員養成保持干凈整潔的習慣,從自我清潔做起,確保護理環境及各物品清潔、無灰塵,以“清潔”的精神風貌,促進患者護理服務質量和水平提升。
1.2.5 修養:加強對我科室護理人員的制度化素養、業務素養以及情商素養等綜合素養的培訓提升,通過召開晨會以及開展護理人員道德素養教育培訓等方式[2],定期組織講課和安排本科室中高資歷護士輪流講業務課,與個人、班組5S與業務工作自評等活動結合,以提升護理人員的素質和人格品質,養成樂觀積極的工作態度和按規定行事的良好工作習慣,從而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采用檢驗,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突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如下表1和表2所示,為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3 討論
上文中,對我科收治的130例患者分別采用5S護理管理模式與常規護理管理模式進行護理管理實施,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護理期間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此外,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基礎護理、專科護理以及護理安全、健康宣教等各項護理內容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5S護理管理模式在醫院科室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能夠明顯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效果顯著。
5S護理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通過“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等項目管理實施,在實現良好的護理工作環境與氛圍創造同時,通過對護理開展所需物品以及器械、工具等有效管理,確保其在護理開展中能夠快速、有序、方便的進行使用,并且為規范其管理行為,還進行了各項制度建立,不僅有利于促進醫院科室臨床護理工作效率提升,同時對推動醫院護理工作的制度化開展與規范化發展都有著積極作用和效果,能夠有效減少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發生。此外,通過對護理人員護理基礎知識與專項技能培訓同時,加強其綜合素養的培養提升,在促進護理人員的素質和人格品質提升,提高醫院護理服務質量方面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和效果。
4 體會
通過5S管理的推進,護理工作的科學化和制度化水平可以大大提高。但在5S實施和推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實施5S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條條框框上,而要落實到具體的細節上,落實到具體的人和事,5S管理還需不斷深化,尤其是素養還有待更深層次提高。其次,在嚴格推行5S制度化管理時,也要注意人性化管理。比如,遇到一般病人不愿意剪指甲,不宜勉強;在人員工作量的分配上,年輕護士可以多承擔一些事務性工作,高年資的護士多承擔一些組織管理和傳幫帶工作等等。再次,每天下班前應將護士站桌椅擺放整齊,清理桌面,物品歸類放還原處,檢查當班工作是否全部完成,檢查次日工作是否準備妥當,關好電腦開關和電源等。對于工作區域的清潔應該落實到專人負責監督管理,每周通報一次清潔管理情況,以促進護理人員良好行為習慣及自身清潔意識的形成,在護理工作開展中,通過行為習慣與意識影響,促進護理工作效率和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郝建俠.“5S”管理模式在皮膚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4):16-17.
張舒舒,梅曉蓉.“5S”護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09):1475-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