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芷禾
(作者學校:浙江省寧波市東海實驗學校五年級 指導老師:賀玲玲)
漢字中有很多形聲字,因此,運用好諧音這種修辭手法,可以為語言增色。
我們耳熟能詳的古詩詞中,就有不少運用諧音的經典。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句中,“晴”諧音“情”,一語雙關,融情于景,將感情表達得很含蓄,頗有美感。
一些人在寫對聯時,也會運用諧音的方法。如“一擔重泥(仲尼)攔子路,兩行父子笑顏回”這副對聯,把孔子及他的兩個弟子寫了進去,表明了他們之間如父子般親密的師生關系,可謂別出心裁。
商家永遠是最精明的,不少人也借諧音將店名等改得出神入化。如將“過目不忘”改成“鍋目不忘”,將“大飽口福”改成“大煲口福”,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我發現,這些店名有趣的店顧客都比較多,看來人們還是比較喜歡有創意的東西啊。
當然,網民對諧音的運用就更多了,前段時間流行的“藍瘦香菇”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諸如此類的小創意,總會讓我忍不住想笑,我也從中發現了學習漢字的樂趣,對母語更加深了一層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