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久,吳建云
(1.西藏自治區日土縣原種場,西藏 日土 859700;2.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重慶 北碚 400715)
阿里白絨山羊是在西藏阿里的自然環境條件下,以本品種進行自然交配方式培育而成的以產絨為主、絨肉兼用型山羊。2000年被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名錄”,2006年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阿里白絨山羊產業還榮獲了“首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質獎”、西藏自治區“藏西北絨山羊本品種選育研究科技進步一等獎”。

西藏阿里與克什米爾地區接壤,同為世界山羊絨的重要生產地和集散地。阿里白絨山羊在當地已經有上千年的飼養歷史,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逐漸適應了惡劣的氣候并形成了遺傳性狀穩定、抗逆性強、抗缺氧、耐粗飼、善游牧等生理特性。阿里白絨山羊具有單位體重產絨量高、絨質優良、群體繁殖性能高等突出特點。在產絨量、絨長度、纖維細度等方面均達國內先進水平。阿里白絨山羊絨色潔白,手感柔軟,纖維細長,有色纖維含量符合國家標準。據測定,其絨纖維細度在14μm以下,絨自然長度達5cm以上的個體占總數的80%以上。
阿里白絨山羊羊絨品質優良,市場競爭力強,作為世界紡織業的寵兒,在市場一直供不應求。經過3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2017年阿里白絨山羊總存欄量141.45萬只,占牲畜存欄總數的50.4%,在畜群結構中位居第一。已建成白絨山羊養殖示范戶3531戶,白絨山羊存欄83萬只,年產絨304噸,羊絨年銷售收入8218.80萬元,為產區牧業和牧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阿里白絨山羊主要分布在改則、革吉、日土三縣,共有示范戶1321戶。作為白絨山羊示范戶最多的日土縣,近年來利用白絨山羊的品種推廣和產業帶建設項目,大力發展、建設白絨山羊原種場,目前原種場已初具規模。為確保原種場內白絨山羊品種優勢和群體優勢,該原種場立足本地絨山羊資源優勢,堅持每年從養殖戶中逐戶逐只選擇優質白絨山羊及符合育種標準的基礎羊群,采用人工授精、科學接羔、合理斷奶、及時鑒定等方法,建立白絨山羊養殖示范戶,不斷地把優良品種推向項目區和養殖戶,使白絨山羊產業真正讓廣大牧民受益。
3.1.1 優質種羊與商品羊生產的關系 種羊和商品羊生產是羊產業發展的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種羊在白絨山羊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良種在生產中的貢獻率達45%以上。因此,在生產中首要的問題就是要加強種羊培育與推廣,提高良種普及率。
3.1.2 白絨山羊產業與其它畜禽養殖產業的關系 發展阿里白絨山羊產業,不排除發展細毛綿羊、粗毛綿羊、奶牛、牦牛養殖。要充分尊重農牧民的意愿,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開發利用飼草飼料資源,不盲目發展。通過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技術支撐,切實把阿里白絨山羊產業做大做強。
3.1.3 白絨山羊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關系 白絨山羊主要分布在生態脆弱的荒漠、半荒漠地區。這主要取決于白絨山羊獨特的生物學特性:采食靈活,可以在牛、綿羊都難以生存植被上選擇可食植物中最富營養的部分,從而能在較惡劣的生態環境下存活。它還具有獨特的尿素循環能力,對低蛋白飼料的適應能力強于其它牲畜,能最好地利用含氮量差的木質素多的植物維持穩定的日糧平衡。
3.2.1 突破育種技術瓶頸 阿里白絨山羊絨雖然具有其獨特的經濟價值,但其經濟地位相對較低,因此絨山羊育種工作一直未得到重視,育種技術水平較低。要建立協作組織,開展聯合育種。
3.2.2 突破繁殖技術瓶頸 高繁殖力是發展舍飼養羊的重要經濟性狀。阿里白絨山羊以自然交配為主體,先進的繁殖技術普及率低。因此,要把提高繁殖技術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提高阿里白絨山羊的繁殖力。要積極推進阿里白絨山羊的繁殖制度改革,大力普及雙羔技術。要大力推廣人工授精技術,積極推廣同期發情、超數排卵、胚胎移植等成熟的繁殖技術和管理成果,切實提高阿里白絨山羊繁殖技術水平。要加快多胎性狀選擇,通過育種手段,進一步提高阿里白絨山羊的繁殖力。
3.2.3 突破飼養技術瓶頸 阿里白絨山羊傳統的飼養方式以自由放牧、粗放經營為主,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潛在的生產能力沒能夠充分發揮出來。要保持阿里白絨山羊強勢發展,就必須堅持推行舍飼養羊。但當前所實行的舍飼圈養技術科技含量較低,需要通過利用現代的設備和技術,實現由傳統的放養向現代舍飼圈養發展。
3.3.1 建立良種補貼機制 良種是產業成敗的關鍵,也是公益性事業,政府應對良種給予補貼。應借鑒中央對糧食和奶牛良種補貼的機制,建立阿里白絨山羊良種補貼制度。
3.3.2 建立鼓勵發展舍飼養羊的長效機制 舍飼養羊是為保護生態、保障養羊業健康穩定發展進行的必由之路,也是推進現代養羊業發展的重要措施,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因此,對舍飼養羊的設施裝備、基本草地建設等要給予長期的政策支持。
3.3.3 建立白絨山羊養殖一村一品建設的保障機制 發展一村一品是促進牧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牧業、加快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建立阿里白絨山羊養殖一村一品建設專項資金,提升阿里白絨山羊產業水平。
3.3.4 建立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國家應從產業政策、財政、金融、稅收優惠等方面全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建設與發展。發展阿里白絨羊山產業,首先要把農牧民組織起來,成立阿里白絨山羊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社,以提高阿里白絨山羊產業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3.3.5 建立養羊科研機制 加快阿里白絨山羊產業發展,必須以科技進步為首要推動力。要借力科研院所,加強聯合攻關,提高自主創新、原始創新、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要按照市場引導和政府推動相結合、自主創新和積極引進相結合、高新技術和常規技術相結合、技術集成和單項技術應用相結合、重點跨越與支撐發展相結合、當前發展與引領未來相結合的原則,建立阿里白絨山羊產業研發的新機制。
相關部門應加大投入,合理制定規劃,保護、利用好白絨山羊品種。加大提純復壯和雜交改良力度,嚴禁近親繁殖,不斷提高白絨山羊的絨產量和質量。引入或大力扶持當地白絨山羊產業龍頭企業,發展白絨加工等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有效提高牧民收入,促進西藏阿里白絨山羊產業快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