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建 劉懷丕

在頻頻曝光的群眾合法權益被侵害事件中,活躍著這樣一批基層干部說客:他們在接到有關違法違規行為的舉報后,不認真全面展開調查,反而巧言令色替違法亂紀者“站臺”、捂蓋子。各路說客或明說,或暗示,以偷換概念、威逼利誘、拖延處理等方式,“游說”被侵權人妥協或者放棄維權,為基層百姓深惡痛絕。
兩年前,湖南某村的部分村民持續向上級有關部門投訴舉報,聲稱該村一塊集體所有林地涉嫌被私人開發商非法征收,且相關手續多處違法違規,要求恢復土地性質、恢復林權,但均未獲得有效回應。在媒體2017年底介入調查之后,當地村黨支部、鎮政府、縣紀委等方面“迅速行動”起來。
村黨支部書記秦某找到舉報人劉某說,他受鎮黨委書記委托來協商解決此事。
據一份錄音顯示,秦書記稱:“盡管開發商沒有任何道理,但政府已把土地征收手續辦好了,林木也砍了。木已經成舟,相當于事實婚姻,土地和林權不可能再追回。”
“只有錢才是最佳解決方案,你開個數,我們再去跟開發商談。”秦書記說。當劉某表示不想要賠償、只想要回林權時,秦書記勸說道:“你就算告到北京,中央也不會派人下來處理,只會一級一級行文下來,最終還是要下面來處理?!?/p>
“現在你是站在上風,政府主動找你談,也是有面子的事。”秦書記說。
村支書“協商”不成后,今年3月底,縣紀委叫劉某談話,他滿心歡喜,以為是紀委部門開始調查,可以還老百姓公道。結果,紀委工作人員宣讀問話紀律、聽取舉報人陳述后,也做起了“調解”工作,“至于林木補償,你可以開個價。你不說好價錢,我們就不好跟那邊去協商。”
臨走時,紀委工作人員準備打印一份協議讓劉某簽字,聲明對征地程序沒有異議。劉某拒絕了這一要求。
無獨有偶,除了執紀部門的明說,還有一些地方執法部門的暗示。
2015年,一房地產開發投資人在河南某縣投資時,被當地合作伙伴以涉嫌合同詐騙告到縣公安局并刑事立案。此后,讓這位投資人崩潰的是,公安局辦案人員不停地借查案或做筆錄的機會向他發出暗示:只要答應他們的條件,公安局就不追究了,也不會對你采取刑事措施。要是不答應,這個案子就不好說了。該投資人拒絕暗示后,這一刑事立案調查持續了近兩年之久。最終,該縣公安局以偵查發現沒有證據而撤銷此案。
經調查發現,干部為違法亂紀行為充當說客的怪象在一些地方比較普遍,形式五花八門。
比如,在司法審判中,有法官以拖延案件處理為由,要求原告出具諒解書,為被告減輕責罰;有的黨政部門查處下級問題時“避重就輕”,以“都是為了工作”掩蓋違規違法事實,勸說群眾“顧全大局”;有的黨政干部說情被拒時甩臉色、發脾氣……
經媒體梳理發現,“干部說客”充當見不得光行為的“和事佬”,有著多種動因,主要是陷進利益關、遮丑關、人情關。
其一,利益關。
“干部說客”本身陷于利益勾結當中,擔心違法亂紀行為被查,影響自身。在征地拆遷、投資開發等項目中,開發商背后往往有“官員靠山”,后者利用手中權力為項目保駕護航。
從立項到征地再到建設,各個環節均被“打點”到位,致使部分開發商不按法定程序辦事,“不買票上車”,群眾合法權益不可避免受到侵害。一旦群眾維權,這些官員就坐不住了,主動當起巧言令色的說客。
其二,遮丑關。
“家丑不可外揚”思維作祟,怕違法亂紀行為曝光影響地方形象而護短、包庇。
在不少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中,一些政府部門或多或少充當了幫兇。只要群眾忍氣吞聲,這些行為就不了了之。一旦群眾投訴引發輿論關注,當地政府害怕曝光影響地方形象,就派出各路人馬游說。
這些干部接待上訪群眾時先表示同情和理解,再以“大局意識”進行說教,最終提出賠錢了事。一旦“說不通”,就“放狠話”“玩拖延”,甚至威脅。
其三,人情關。
一些干部“講人情”重于“講原則”,或者懶政不作為,遇事“和稀泥”。中部地區一位培訓學校負責人因老家土地被侵占而多次投訴,開發商托人找到主管培訓學校的教育局領導“說和”。這位教育局領導一邊表示氣憤,一邊勸解說:“事情已經這樣了,要多少錢才肯了結,我去傳話。”
眾所周知,干部是人民群眾的“主心骨”。干部政績也是靠實干得來的。
然而,“干部說客”現象的存在,折射出一部分干部沒有擺正角色,沒有真正把工作心思放在干事創業上。遇到事情不是去主動解決,而是設法“鉆圈子”、四處“滅火”。
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縱使可以暫時化解矛盾,但最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基層百姓深惡痛絕。
“干部說客”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湖南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王海峰表示,一些黨政干部說客為違法亂紀行為捂蓋子,屬于本末倒置,比違法亂紀行為本身的影響更惡劣,勢必讓群眾寒心,給黨和政府形象抹黑。
“干部說客”褻瀆依法治國理念,損害黨紀國法威信。一些干部法治意識極其淡薄,遇到群眾較真動輒“拿錢”了結,絲毫不顧及黨紀國法的嚴肅性。山西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院廉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慧斌認為,當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干部說客卻執紀違紀、執法違法,完全沒有法治觀念。
“干部說客”縱容違法亂紀,引起不良示范。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學平表示,干部為了地方“遮丑”,用盡手段游說群眾,使之就范,是罔顧群眾利益的作風問題,將助長歪風邪氣。
受訪專家建議,“干部說客”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因此要嚴懲重處,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促使干部增強法治意識、規矩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和群眾觀。同時,暢通群眾監督和舉報渠道,讓干部不敢越紅線。
《尚書》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比嗣袢罕娛怯脕碛H近的,絕對不能輕視或低看。群眾工作本來就有一定的復雜性,倘若丟掉了規矩、喪失了底線,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因此,必須要轉變部分干部的“官念”,讓他們擺正自己的位置,牢固樹立正確的群眾觀、政績觀。只有如此,才能讓“干部說客”閉嘴,“干部說客”現象才會不消自散。
(摘自《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