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思午 王基國 羅湛賢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40年前,順德的快速發展起步于對外開放,全國首批“三來一補”企業之一的容奇大進制衣廠也誕生在順德。在一次次“自我革命”的改革中,順德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一躍成為“廣東四小虎”之首,到2017年連續六年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之首。順德實踐成為“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有力注解。
順德人笑稱自己講的話是“德語”。40年來,順德用生動形象的“德語”講出了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順德模式”。今天,順德在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擴大開放中尋找著自己在世界分工體系中的新角色,從講“德語”向講“世界語”轉變。
1978年1月,順德縣容奇鎮黨委召開了一次特別的黨委會,討論的議題是與香港一家牛仔褲廠合作,在容奇鎮辦一家制衣廠。
五個月后,容奇鎮與香港大進(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合辦300人規模的制衣廠。大進制衣廠和這一時期其他城市的類似企業一起,開創了改革開放中被稱為“三來一補”的新形式——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配裝、補償貿易。自此,沿海城市“三來一補”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
大進制衣廠的成功,讓順德嘗到了開放的甜頭,也帶動了順德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
1984年,順德迎來關鍵的一年。
這一年,鄧小平視察順德。順德縣委匯報了順德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的情況。
這一年,順德縣委提出“工業立縣”發展思路,“四套馬車(縣、區、鄉、個體)”一齊上,逐步建立起“三個為主”的發展模式——以發展工業為主,以集體經營為主,以骨干企業為主。
這一年,一個叫張鴻強的退伍軍人,在香港第一次看到燃氣熱水器,一年后,他帶領工人在順德造出了第一臺“神州牌”燃氣熱水器。
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順德出現了蜆華電器廠、美的風扇廠、裕華風扇廠、蜆華微波爐廠、華英風扇廠、珠江冰箱廠、冠華飼料廠、廣東電飯鍋廠、神州燃氣具公司等一大批產值超億元的外向型企業。鄉鎮企業成為順德發展的“新軍”。
1991年,順德全縣鄉鎮企業發展到3711家,總產值74.69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4.06%。在全國十大鄉鎮企業評比中,順德占五家。其中珠江冰箱廠排名第一,蜆華風扇廠排名第三。
順德改革開放發展成果引起了中央關注。據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先行者的30年——追尋中國改革的順德足跡》所載,1992年1月29日,鄧小平視察順德珠江冰箱廠。看到當時現代化的工廠環境,他連問了三次,這是鄉鎮企業嗎?時任順德縣委副書記馮潤勝曾回憶說,順德縣委匯報了鄉鎮企業促進順德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鄧小平高興地說:“千條道理,萬條道理,比不上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鼓勵順德“思想要再解放一點,膽子要再大一點,步子要再快一點”。
那時,新華社記者王志綱和同事一起到廣東調研,對順德、南海、東莞和中山的發展感觸頗深,寫了一篇文章《廣東躍起四小虎》。“四小虎”1987年的28個經濟指標數據里,順德有25個排名第一,3個排名第二。
1992年5月10日,《經濟日報》在頭版刊發題為《“可怕”的順德人》的報道,肯定順德的改革成效。“可怕的順德人”由此成為順德最廣為人知的標簽。
順德的干部群眾喜歡用六個字形容順德:“識做、搞掂、堅嘢。”“識做”意思是“會干、靈活”,“搞掂”指善于執行,“堅嘢”是說產品質量過硬,信得過。
從1992年到2012年,順德這六個字的“德語”,在三次成為全省試點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每一次試點都帶來新一輪大改革大發展。
第一次是1992年成為全省綜合改革試點。
1992年2月,廣東省委、省政府決定把順德作為綜合改革試驗縣。3月,國務院批準順德撤縣建市。9月,省政府批準順德為綜合改革試點市(縣級)。
彼時的順德有56個黨政機構、100多個“子孫機構”。在順德重點工程容奇港籌建時,曾有工作人員“一天跑了38個公章”的故事。1992年5月到1993年3月,順德將全市56個黨政機構精簡至29個,其中政府部門為23個。這被時任順德市領導形象地稱為“拆廟搬神”,順德也在這次改革中初步實現了“計劃經濟政府向市場經濟政府”的轉型。
“拆廟搬神”后,產權制度改革成為此次綜合配套改革的核心。順德提出了兩個當時“時髦”的名詞——“股份制”“混合型”。
1993年6月,順德公布《關于轉換機制,發展混合型經濟的試行辦法》。這個當時還是討論稿的文件被稱為“二十八條”,拉開了順德產權制度改革帷幕。
當年11月22日上午,順德市委、市政府與八家市屬企業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書,這八家成為順德第一批轉制企業。
1994年,被稱為“三十三條”的《關于轉換機制,發展混合型經濟的若干規定》出爐,以正式文件的方式肯定了產權制度改革在順德的合法地位。在政府的主導下,大規模產權制度改革在順德展開。一些原本經營狀況就比較好的企業紛紛轉制,被稱作“靚女先嫁”。這個詞也成為順德產權制度改革的代名詞。
第二次是1999年成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試點市。
廣東省委、省政府要求順德從率先基本實現現化代需要和本市實際出發,大膽進行體制創新的探索和試驗,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順德提出“五個翻一番,十個上新水平”的目標——到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城鄉居民儲蓄余額、全市電話普及率和城市化水平要翻一番。在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民主法治、人的素質、社會保障、綜合配套、班子建設和廉政建設以及生態環境十個方面上新水平。
第三次是2008年成為全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第一批縣(市、區)試點單位。
2009年9月16日,順德公布“大部制”改革方案,將41個黨政部門整合為16個,減少了近三分之二的黨政機構,部分機構實行黨政合署辦公。從宣布改革到人事變動結束,順德只用了三天。改革的力度之大,撤并機構之多,讓公眾吃驚。
在全區大部制改革兩個月后,順德啟動簡政強鎮改革。經過改革開放30年,順德不少鎮街經濟總量大,但管理權限小,這種“小馬拉大車”的現狀已經嚴重阻礙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改革后,順德十個鎮(街)獲得了縣級管理權限,成為了廣東“最有權”的鎮街。

2011年8月,順德率先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2012年4月底,順德在全省率先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
一系列改革的紅利,推動著順德不斷發展。從1992年到2012年的20年,順德的生產總值先后跨過1000億元和2000億元大關,曾連續四年居全國百強縣榜首,2012年起位居全國百強區之首,到2017年已是“六連冠”。
2017年4月26日,德國奧格斯堡,庫卡機器人公司迎來了“新老板”——剛剛完成了對庫卡收購案的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他與順德黨政代表團一起,來到庫卡總部考察。
2018年3月,庫卡CEO跨越重洋來到順德,宣布50歲的美的和120歲的庫卡在順德潭洲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首批“順德造”機器人將于今年底面世。
進入新時代,順德將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努力在新時代中實現從用“德語”講順德故事,向用“世界語”講順德故事的轉變。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順德北滘的廣東工業設計城,對順德的改革發展寄望殷殷。
目前,廣東工業設計城聚集專業設計師超過8000名,創新設計近萬例,產品轉化率近85%。二合一早餐機、多功能衣架、無油空氣炸鍋、老人智能浴缸、炒菜機、智能燈泡等一大批創意產品涌現,為珠三角乃至全國的制造業提供創新設計資源。
在廣東工業設計城的不遠處,美的全球創新中心是順德另一個“智造核”。這里匯集了超過4000名研發技術人員,外籍資深專家就達300人,能同時進行近千項研究開發項目。
2012年,順德成立中德工業服務區。2016年,順德首次走進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德工業城市聯盟正式成立。這是世界制造業“量”與“質”的握手。在聯盟的推動和服務下,美的庫卡合作、廣東—亞琛工業4.0技術應用研究中心等近50個中德合作項目陸續落地。
在今年的“發現順德·全球路演”活動中,順德以中德工業服務區為平臺,與亞琛工大簽訂佛山高等教育領域共建項目。
美的收購東芝白電、德國庫卡機器人、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舉世矚目;中國聯塑啟動國際化新戰略,宣布在全球中心城市建設“領尚環球之家”項目……
順德正在從講“德語”向講“世界語”轉變。
(摘自《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