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盛團
(福建省尤溪縣第二中學,福建尤溪 365118)
近幾年我國教育事業得到較好的發展,而國家教育部門對當前初中學生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然而,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學方式、教學觀念陳舊,課堂教學質量無法有效提高這些現象,給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帶來一定阻礙。這就要求初中教育學校在今后發展過程中,應將構建高效語文課堂作為主要目標,以有效提高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1]。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初中語文構建有效課堂的策略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相關教學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時代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較大變化,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一定變化,由最初教師主導課堂教育轉變為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學生可以將自身的真實想法說出,而教師也加強了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可以更加充分地掌握學生學習語文的實際情況。再加上多媒體的有效應用,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方式下初中語文課堂沉悶的教育氣氛,在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基礎上有效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學生帶來較好的課堂學習體驗。
然而,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課堂教學有效性。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多媒體教學方式逐漸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主流方式,加之新課程標準中對教師、教材與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明確規定,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導致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過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為學生營造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追求新穎課堂,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不斷下降。學生也無法在語文課堂中獲取具有一定價值的語文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可以促使學生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善于運用自身的思維能力去思考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所講授的語文知識。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教師應為學生構建公平民主的學習環境,平等對待學生,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新穎的學習方式。
在《古代詩歌四首》的教學中,教師可把學生分成四小組,分別對四首詩歌的四組不同畫面通過素描的方式把它畫出來,以圖解文。此時,學生都能抓住詩歌中的主要意象,如:山島洪波、楊花子規、海日江春、枯藤老樹等。待素描之后,要求學生在圖畫中加上相應的文字加以說明。這種學習方式既抓住了詩歌的意象、主要內容,也捕捉到詩歌中微妙的情感,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達到了預期效果。
在講授《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葉圣陶老先生的視頻、圖片,使得學生初步了解葉圣陶先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在為學生簡單地講授課文中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看法解讀“心里立即罩上雙層的悲哀”這句話,并且詳細解答“雙層的悲哀”的具體含義,同時讓學生在整篇文章中尋找出類似的語句加以解讀,使得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去思考、理解文章中的具體含義,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問題中不斷成長、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為今后的語文學習與其他各科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雖然新課程標準中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指導作用,但是這并不代表教師要喪失自身主導權。語文教師作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實際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明確自身的指導、主導作用,在課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方案。而為了防止在課堂教學中出現意料之外的現象,教師應合理制定教學預案,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基礎。
在講授《列夫·托爾斯泰》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大致介紹一下列夫·托爾斯泰,并向學生提問 “你對托爾斯泰有多少了解?”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結合列夫·托爾斯泰的相關作品為學生詳細講解這位俄國作家的生平,以深化學生對其的了解,為后續開展相關教學奠定良好基礎。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成員控制在4~6人,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這篇文章進行分析,同時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結合文章中的語句對列夫·托爾斯泰的形象進行深入探究。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扮演指導者的角色,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若發現學生找出描寫托爾斯泰外貌的句子后就停筆時,教師及時提示:作品中表現人物形象不僅有外貌描寫的語句,還應該有能體現人物精神品質的語句。通過正確引導學生,充分保證學生可以朝著正確方向思考,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有效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小組為單位,聽取每個小組的發言,同時針對文章中存在的問題,如文章的寫作特色、描寫人物方法等,應重點講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當前課堂教學方式逐漸發生變化,而情境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逐漸被引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講授《木蘭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搜集有關花木蘭的視頻影音,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如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臺前進行詩朗誦,并選取適當音樂為學生進行配樂,為學生渲染良好的學習氣氛。此外,在講授“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選取氣勢恢宏的音樂片段,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沙場征戰時的情景,為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木蘭詩》創造良好條件。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求,這就對初中教育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校領導應在今后發展過程中,結合新課程標準中的具體內容進行適當變革,以構建有效初中語文課堂為主要目標,同時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而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相關教學,使學生可以在更為貼近生活的環境中進行語文學習,有效提高其學習質量及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聚茹.探究初中語文構建有效課堂的策略[J].學周刊,2016,(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