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燕
(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第一中學,江蘇徐州 221400)
理性思維是能夠在自己的知識、證據和邏輯的基礎上對事物進行理性判別,是學生成熟的重要標志。面對現代社會紛繁復雜的社會信息,學生很容易被這些來歷不明的信息所左右,不能夠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缺乏辨別真偽的能力,對于自己的歷史價值觀的培養很不利。所以,我們應該利用歷史獨特的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使學生能夠在信息中找到正確方向,能夠去偽存真,取其精華,棄其糟粕[1]。
對于社會熱點問題,由于影響的范圍比較廣,學生肯定都比較關注。在課堂上引入社會熱點,會引起大家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在社會熱點選擇上,我們可以選取與本節課的講解內容有關的進行講述,用所學的歷史內容去分析,從歷史中獲取養料,做到史實和價值判斷的統一。
例如,我在教學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的過程中,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聯系了“中印矛盾沖突”的社會熱點,來聚焦學生的目光。在講《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這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中國在近代社會中一步一步受到列強的入侵,致使中國的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民也不斷覺醒,奮起反抗,爭取自己的民族利益。現在的祖國不斷強大,認識到“弱國無外交”。這也就是從歷史經驗中吸取教訓,汲取養料,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通過聯系社會熱點,學生的學習激情高漲,能夠對所講內容進行有效把握,在歷史史實的基礎上來分析社會熱點,增加了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對學生的歷史價值觀有很大的升華。所以,教師要積極尋找社會熱點,讓學生解析反思所學知識。
在平時教學中,一個證據有時候很難佐證考證材料,那么,我們就要盡可能多地從最原始的一些資料和可信度比較高的資料入手來對史實進行判斷,進而增加自己結論的正確性。所以,在教學歷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尋找各種各樣的史實來判斷歷史的真偽性,不能僅靠一面之詞,要從多個方面入手,讓自己的結論更全面,價值判斷要以史實為基礎。
例如,我在教學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的《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時,就從多方面來看待材料。鴉片戰爭的性質,主要是列強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鴉片只是一個列強借助的工具而已。但是這樣學生對其就沒有深刻的理解,缺乏考證的材料。那么,如果從列強對鴉片戰爭的看法入手,學生的理解定會更加深刻。引導學生從多方面看待問題,從史實出發,得出結論,讓價值判斷以史實為基礎,做到有理可據。
通過引導學生論從史出的意識,讓學生對史實進行考證,從史實中來得出自己的結論,做出自己的判斷,會讓結果更準確。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方面來思考問題,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提高辨別史實真偽的能力。
在利用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學生滲透比較法的思想。比較法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我們要引導學生對史實進行多元比較,除了將其放在國內背景下,我們還可以把它放在國際背景下,把它放在一個客觀的大背景之下進行考察。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讓他們的歷史價值觀更客觀。
例如,我在教學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的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時,就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比較,全面把握所學內容。在教《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小節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爆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原因,我們不僅要分析國內的主要矛盾,還要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放在國際環境的大背景之下進行分析。
當時,北洋軍閥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同時,西方的啟蒙思想又進一步傳播,導致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而民主共和觀念和尊孔復古的逆流勢不兩立,因此,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大勢所趨。這樣,學生更能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發生的必然性。學生可以用全球的眼光來看待和分析問題,并且分析得很全面,同時,可以升華學生全面分析的歷史價值觀,能夠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對史實做出判斷。
通過縱橫多元比較,可以讓學生對史實進行全面把握,了解到史實的本質,真正了解到史實發生的環境與條件。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比較,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準確的價值觀對史實進行主觀判斷。
學習歷史不應該只注重學習結果,更應該注重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讓學生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觀點發現學生思想方向的正確性,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所以,這個展示平臺很重要。
例如,我在教學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二專題六《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時,就通過問題教學法的方式來引領學生學習。在講“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內容時,我就層層設問,如羅斯福新政涉及的主要社會領域有哪些?根據課本說出羅斯福新政成立的新機構、頒布的新法案,這些措施說明了什么?新政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和效率的平衡發展的?等等,讓學生的學習有一個目標。之后,我讓學生根據問題自主學習,小組或者就近討論問題得出答案。最后,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仔細傾聽,善于追問并且不斷總結,對學生進行啟發思考,最終形成自己的理性思維,讓學生對歷史史實有一個充分全面的了解。
通過問題教學法,可以引發學生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但是在問題的選擇上,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要選擇思維含量比較高的,與學生的理性思維培養目標相符合的,并且還要自我總結。這樣,學生會在自我學習中獲取養料,對史實做出判斷。
通過學習歷史,學生可以對有關的史實進行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通過對史實進行認知與判斷,從而得出有關結論,對自己以后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要樹立起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意識,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從“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啟發式教學”“質疑式教學”,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探究,從而升華他們的歷史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盧真金.反思性教學及其發展歷史[J].外國教育資料,2001,(1):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