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賢賢,王尚勇,陳福時,張春強
?
以色列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分析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萬賢賢,王尚勇,陳福時,張春強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071)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就業增長乏力的壓力,各國政府紛紛出臺諸多政策措施鼓勵區域創新創業活動,旨在實現區域經濟持續增長和充分就業,通過資源配置效應、技術創新效應、制度創新效應、產業集聚效應有效地推動區域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對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內涵、主要特征和運行機理等進行了梳理分析,總結了以色列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成功經驗,這對中國完善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有重要啟示。
創新創業;資源配置效應;技術創新;創業政策
在凸顯“創新競爭”的全球價值鏈體系中,發達國家及地區在新一輪的創新浪潮中,陸續意識到培育與完善優良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紛紛將構建富有較強競爭力且符合國情的創新生態系統視為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之一,并將其視為搶占科技制高點,進而提升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突破口。沈如茂等[1]通過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對國內外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相關文獻進行了梳理,從創新創業政策、創新創業服務、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文化以及科技創新中心5個方面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成要素進行了深入分析;黃潤斌[2]對經濟新常態下國家高新區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進行了研究;張貴等[3]對京津冀協同發展視閾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進行了研究;孫中博[4]對東北地區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進行了研究;范文仲等[5]分析了以色列科技創新支持政策;張彩云等[6]分析了以色列創新人才培養戰略;潘雅等[7]分析了以色列的民族創新精神。本文基于以色列整體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視角,從政府支持、創新精神、創新文化、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分析以色列的成功經驗和可供借鑒的舉措,對中國完善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給予重要啟示。
20世紀70年代,學界開始結合自然生態系統理論與經濟理論來分析問題,然后提出了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概念。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指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創新創業主體、要素與外部環境及其之間復雜關系構成的有機整體,創新創業主體包括政府、大學、科研機構、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創新創業要素包括人、資金、技術等,外部環境包括社會、經濟、文化、法律、市場等,復雜關系體現為各創新主體之間、創新主體與外部環境之間互相促進、互相制約的競爭合作、動態演進關系,整個系統的循環流動又包括創新能量流動、創新要素流動和創新信息流動,良性發展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會呈現出多樣性、開放性、協同性、非線性增長的運行規律。
在這個有機整體中,政府通過制訂相關政策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供體制、機制保障,通過協調國家財政資源吸引市場創新資源,引導和支持科技人員和高科技企業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通過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降低企業創新創業風險,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企業作為創新創業的執行者和受益者,其利用政策、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資源,通過產業化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市場所需產品或服務,直接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其創新能力與創新績效直接反映了整個創新生態系統的效能;高校和科研機構是高科技人才的重要輸出基地,通過科研活動為整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供大量科技成果,通過產學研合作與企業保持良性互動,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并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直接向社會輸送優秀的創業者;創業投資與服務機構是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重要支撐,為創新創業個人和企業提供寶貴的資金支持,解決初創企業生存與發展中面臨的資金困難,同時,提供法律服務、管理咨詢、科技評估、技術擴散等專業服務,為初創企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所有創新創業要素、資源的有機結合,各種各樣的創新創業“生物群落”協同共生,共同推動整個系統不斷向前演變進化,其發展過程具有以下主要特征:①整體性。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中的所有構成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們與整個系統也是不可分割的,各主體、要素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與競合關系是推動整個系統發展演進的驅動力。只有從整體上認識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才能掌握其整體功能與運行規律。②多樣性。創新創業主體和要素的多樣性是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人才、技術、知識、資本形成復雜的價值網絡,為創新創業活動提供盡可能多的“基金庫”,并支持創新主體與創新環境之間進行頻繁的試錯,而共生關系促使系統保持適宜的多樣性。③自組織演化。良性發展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必須擁有不斷向前演進的自驅力,各種創新要素之間相互作用關系是不斷發展變化和相互轉化的,系統需要根據自身發展狀況實現主動適應和調節,實現系統良性變異和優化選擇。④開放性。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處于一定的空間范圍內,但在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所有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都不是封閉的“生態圈”,不僅系統內創新創業主體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而且在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與系統外部世界發生著越來越緊密的交流與互動。只有保持開放的態度和營造開放的環境,才能整合內、外部更優質的創新創業資源,實現整個系統的健康發展和加速演進。
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運行機理是指系統各構成要素之間及其與外部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機理、過程與方式。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不僅涉及各個創新創業主體,而且包括各種影響因素和各種反饋過程,其運行機理主要包括其發展動力機制、平衡協調機制、競爭機制和共生機制:①發展動力機制。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發展動力機制是充分調動各創新創業主體參與創業創新活動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各主體的功能,不斷增加整個系統的社會價值,主要包括基于利益驅動促使區域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經濟發展的內在自動力,基于制度建設和財稅政策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的外在誘導力,基于融資渠道和社會關系網絡提供的重點支柱力,基于創業精神、創業團隊形成的協同推動力以及基于中介服務機構和媒體機構提供的輔助催化力。②平衡協調機制。所有生態系統都處于動態發展中,系統構成要素不斷發生變化甚至進行重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不同主體也會不斷進入或推出,其外部環境也不斷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這些不確定性都推動整個系統打破自身穩定的狀態,并通過系統變異機制和重組機制找到新的平衡。內外部因素的變化促進和制約系統變異,而重組機制促進系統結構升級和優化,提升系統整體適應能力和核心競爭力。③競爭機制。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中的資源是有限的,所有不同主體之間存在資源利用性競爭,面對公用資源短缺時,不同主體之間存在彼此抑制效應,這種作用關系促使一個主體相對另一個主體形成創新創業競爭優勢,使得具有更高資源利用效能的主體優先獲得創新創業資源,從而釋放各主體的競爭活力,提高系統資源利用效率,也提升了系統整體的創新創業能力。④共生機制。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基于各主體的廣泛合作和資源整合,形成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共生關系,其中,政府、企業、大學、科研院所、金融機構、服務機構等主體構成了共生單元,政策制度、管理經驗、資金技術等資源構成了共生基質,能量、物質、信息傳導的路徑和載體構成了共生界面,共生單元外部的所有因素構成了共生環境,它們彼此協作和調適,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共生能量,實現了系統穩定、健康發展。
雖然以色列是一個資源匱乏的中東小國,但誕生了十幾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以超強的創新能力令世界矚目,可以稱之為“創新的國度”。以色列早已成為世界創新創業高地,構建了“第二個硅谷”。以色列以國家為整體,形成了強大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其最強大之處在于植入血液的創新創業精神、堅韌不拔的創新文化、高質量的創業者資源以及別具特色的政府支持。
這個國家擁有“創新之魂”,這個民族擁有創新的基因,其創新精神已經深入國家和人民的骨髓,成為其最寶貴的資源。以色列資源匱乏,所有一切都需要自己來創造,他們認為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他們的思想,是他們的創造力。沒有足夠的水,就創造更好的使用水的方法;缺乏自然資源,就創造更好的商業模式。在以色列,創新無處不在,大到國家創新、行業創新、企業創新,小到一些改善生活的巧妙小發明都值得被稱贊,創新的思考、創新的行為已經融入人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創新的精神就流淌在人們的血液中,這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強大驅動力。
失敗總是與創新創業如影隨形,但是,以色列擁有根深蒂固的堅韌不拔的創新文化,鼓勵人們不斷探索和嘗試,尊重失敗,包容失敗,擁抱失敗,認為失敗也具有重要的“剩余價值”。要想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就需要不斷探索,就會面臨失敗,但失敗之后可以不斷地總結寶貴的經驗,尋找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法。在以色列,人們認為創業失敗的企業也創造了重要價值,為后來的新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知識產權和科技人才。重要的不是一次創業的成功與失敗,重要的是這個國家的創業者永遠在不停地探索,堅韌不拔地持續創新,這樣的創新文化使得以色列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永葆活力并且成果豐碩。
在以色列,社會認為人人都可以成為精英,他們的創業者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以色列可謂是世界上最重視創新教育的國家之一,從家庭、學校到社會全方位開展創新教育,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始終灌輸創新思維。在以色列,母親常問孩子的問題不是在學校學到了什么知識,而是在學校提了什么好的問題,非常崇尚“提出新問題”,強調開展有意義的學習、獨立思考、跳出思維定式,做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天才培養計劃”,從創造力、想象力和學習精神方面選拔“天才兒童”,并輔以良好的師資力量作為保障。
以色列年滿18歲的年輕人都需要服3年兵役,而以色列部隊的一大特點是軍人也要保持開闊思路,提升思考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他們不斷提出新問題,找到答案,再尋找下一個問題和答案,很多初創公司的創立就得益于服兵役期間的經歷,“精英8200情報部隊”更是打造了企業家的搖籃,創造了比任何商學院都要多的高科技億萬富翁。
以色列政府在推動國家創新創業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世界上首個任命“首席科學家”的國家,設立了首席科學家辦公室,使得工程師們擁有豐富的科學經驗,進入工業界之后更容易獲得創業成功,同時,賦予首席科學家代替政府投資的權利,當新創企業想要融資,而風險投資不愿意投資時,如果某個首席科學家認可這個投資項目,他就可以代替政府進行投資。以色列政府為了跳出固有的思維框架,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積極尋求各個領域最優秀的人才,吸引他們留在政府部門工作,讓專業人士解決專業領域的問題。以色列政府極大地為初創企業分擔風險,在初創企業風險最大的初期階段提供風險投資,即便大多數情況下結果是失敗的,也保持積極、主動的姿態。以色列每年都會進行評估,如果政府投資回報率偏高,就會反思是否未合理消除了創業企業風險。
在以色列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發展過程中,政府在法律法規、制度完善、財政金融等方面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支持和引導作用。政府應推進制度創新、政策創新和工作方式創新,圍繞各類創新主體的需求,推進權力清單“瘦身”和責任清單“強身”,打造高效的政務生態系統,優化創新創業政策環境,加大科研基礎實施、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產學研合作的投入力度和共享力度,為大眾創新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研發條件。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放大作用,完善天使投資引導資金政策,加大創業投資基金投入力度,吸引更多資金進入創新創業領域。在創業企業發展最艱難的初期階段,加大對初創企業的金融支持,將服務和資金引入到創新創業的“種子階段”,引導孵化基金、種子基金和風投對創新鏈前段的投入,積極分擔企業創業風險。調動地方政府和各類組織機構開展創新創業的積極性,積極推動各地方政府立足于本地創新創業的資源優勢,結合地方特色,開展創新創業工程。
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可以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輸送寶貴的復合型人才,為區域創新創業經濟繁榮奠定堅實的基礎。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要把握好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創新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關系。
積極創建創業型大學,在開展傳統教育的同時,擔負更多的社會經濟共創任務,提供更加專業的創業指導,以滿足當代企業用人標準和社會需求為目標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系統,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素養、指導創業技能,為社會輸出具有卓越創新能力、成熟創新思維等特征的高質量創新人才與創業人力資本。應為大學創業者提供創業教育資源,改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供給結構,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鼓勵大學設立高校大學生創業服務中心,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信息對接、產品展示等一站式服務。
最大程度上集聚創新創業資源,充分利用高等院校、高端企業、高級人才、高端平臺等創新創業資源,提升區域原始創新能力。以人為本,高度重視創業主體,為創業者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保障和服務,著力培育創業者創新創業能力,激發創業熱情,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理順創新創業服務體制和機制。堅持市場導向,注重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的作用,積極協同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社會組織,運用政法、市場和社會合力推動創新聯動發展。
[1]沈如茂,董紀昌,李建博.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研究綜述[J].科技促進發展,2017,13(12):963-973.
[2]黃潤斌.經濟新常態下國家高新區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以南寧高新區為例[J].改革與戰略,2016,32(02):120-124.
[3]張貴,李濤,原慧華.京津冀協同發展視閾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J].經濟與管理,2017,31(06):5-12.
[4]孫中博.東北地區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建設的新挑戰與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06):129-130.
[5]范文仲,周特立.以色列科技創新支持政策[J].全球瞭望,2015(16):66-68.
[6]張彩云,畢誠.以色列創新人才培養戰略及其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3(12):6-10.
[7]潘雅.繼承和發揚根植于民族血液里的創新精神——訪以色列教育部部長夏伊·皮隆[J].世界教育信息,2015(01):3-8.
〔編輯:張思楠〕
萬賢賢(1985—),女,湖北隨州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科技創新管理、科技傳播。王尚勇(1973—),男,湖北蘄春人,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科技信息傳播與科技管理。陳福時(1978—),男,湖北英山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科技創新、科技管理。張春強(1962—),男,湖北襄陽人,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科技創新評價、科技創新管理等。
湖北省重大調研課題基金項目:湖北省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研究(編號:LX201635);湖北省技術創新專項重點項目:湖北省市縣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研究(編號:2018ADC021);湖北省技術創新專項面上項目:湖北戰略高技術產業創新體制機制研究(編號:2018ADC124)
2095-6835(2018)19-0005-03
F124.3
A
10.15913/j.cnki.kjycx.2018.1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