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波,申亞博
鋼結構變電站建設過程中的安全管理研究
張春波1,申亞博2
(1.國網濟南供電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1;2.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1)
鋼結構變電站相比于傳統鋼筋混凝土變電站具有自重輕、承載力強、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現場作業少、質量指標好、節省施工占地、合理利用空間、環保便捷等優勢,逐漸成為變電站建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鋼結構變電站在施工過程中存在較多吊裝作業、高空交叉作業、焊接作業等高風險作業,事故發生概率高。對鋼結構變電站施工各個階段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鋼結構;變電站;砌體填充墻;立體交叉作業
近年來,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電網也進入快速發展期,變電站建設也隨之不斷發展。傳統變電站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填充墻的建筑形式存在著現場施工噪聲大、粉塵多、施工工序繁雜、人工消耗大、建設周期長、安全管理壓力大等弊端,越來越難以滿足于社會發展的要求。鋼結構作為一種新型建筑方式,具有自重輕但承載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現場作業少、質量指標好、節省施工占地、合理利用空間、環保便捷等優勢,逐漸成為變電站建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鋼結構變電站由于施工工期短、立體交叉作業多、吊裝重型構件頻繁且施工人員高空作業時間長,事故風險概率較大,因此,有必要針對鋼結構變電站施工的特點進行風險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杜絕事故的發生。
吊機額定起吊質量過小,與坑、溝邊緣距離不足,吊角度過大或起吊點設置不合理,引起吊機傾覆;起吊鋼絲繩插接長度不足、安全系數過低或本身質量不合格,在吊裝過程中斷裂導致吊件墜落傷人;吊裝時未設置有效的安全隔離措施,有人員在吊裝區活動或穿越時被構件砸傷或碰傷;作業時,與架空輸電線路及其他帶電體不保持安全距離,發生觸電事故。
鋼柱就位未進行校正時臨時固定得不牢固,或鋼結構就位后地腳螺栓與螺母不匹配導致鋼柱傾覆傷人;鋼柱與鋼梁連接安裝時無可靠施工平臺,鋼梁上未設置生命保險索,施工人員直接在鋼梁上作業,有高處墜落危險;施工作業平臺上有作業人員進行施工作業,平臺移動后可能導致作業人員墜落;高空作業人員安裝和使用的工具墜落傷人;高空作業人員未正確使用安全帶、佩戴安全帽,導致高空墜落或遭受墜物打擊;鋼結構壓型鋼板安裝時未進行固定或壓型鋼板散板與鉚固不同步,比如突遇大風時壓型鋼板會隨風散落墜落傷人或使高處作業人員受到拍打墜落。
氧氣瓶、乙炔瓶等易燃易爆品的間距不足,或距明火過近,易引發火災事故;施工現場臨時用電不規范,用電設備漏電保護、接地、接零等安全防火措施不到位;所用電纜線破損、接頭處理不規范,易引發觸電事故;焊接或切割作業人員因未正確配備符合專業防護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而受到傷害。
鋼結構吊裝需要編制專項安全施工方案。根據最重的鋼構件的質量、長度等參數選擇起吊及捆綁鋼絲繩的規格;根據鋼構重心合理設置吊點;吊機選擇應考慮起吊角度、吊臂外伸長度;吊機行走路線圖合理;吊裝施工作業先后步驟以及作業環境的安全有保障措施等。
參與吊裝作業的吊機駕駛人員、司索、指揮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具有相應的資質,持證上崗;吊機經特種設備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取得合格證書,并經監理審批。
起重機行駛和作業的場地應保持平坦、堅實,機身傾斜度不得超過制造廠的規定,車身與溝、坑邊緣的距離不得小于溝、坑深度的1.2倍,不足1.2倍應采取加固措施。
起重滑車、鋼絲繩等起重工器具使用前應進行檢查,嚴禁使用不合格的起重滑車、鋼絲繩。鋼絲繩安全系數不小于5.0,不均衡系數不小于1.2.插接的環繩或繩套,其插接長度應不小于鋼絲繩直徑的15倍,且不得小于300 mm。
吊裝作業時在吊裝作業區應設置醒目的警戒線。在作業過程中,受力鋼絲繩的周圍、轉向滑車內角側、吊臂和起吊物的下面禁止有人逗留和通過。作業時,起重機臂架、吊具、輔具、鋼絲繩及吊物等與帶電設備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并設專人監護。
操作人員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安全帶應高掛低用,進入作業現場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合格的安全帽。鋼柱就位未正式固定前,必須采用螺栓、焊接或木塞對鋼柱底部采取可靠的臨時固定措施,上部用纜風繩固定;正式固定時,應檢查地腳螺栓與螺母是否配套;鋼柱就位后,應及時接地。
鋼構件安裝時,為了保證工人的安全,可以視情況設置操作平臺或作業專用的掛籃。操作平臺上有工人作業時禁止移動,掛籃掛在鋼柱或主梁上翼板的構件上,操作人員將安全帶掛在鋼梁或安全繩上。
高處作業人員攜帶的工具和材料應放在專用工具袋中,上下傳遞物品時,應使用繩索,不得拋擲。吊裝時,首先檢查構件上是否放有零星物件,零星細小物品用專用袋子進行傳遞。
壓型鋼板進行鋪設作業前應進行可靠固定,確保鋼結構穩定。鉚固人員應及時將調整好的壓型鋼板鉚固好,鋪板要與鉚固同步,不得漏鉚或跳板鉚固,防止因漏鉚而發生溜板現象。在鋪設壓型鋼板時,作業區下方禁止無關人員通過或逗留。
動火作業應有專人監護,辦理動火工作票,動火作業前應清除動火現場及周圍的易燃物品,配備足夠適用的消防器材。進行焊接或切割作業時,操作人員應穿戴專用工作服、絕緣鞋、防護手套等符合專業防護要求的勞動保護用品。
進行焊接或切割作業時,應有防止觸電、爆炸和防止金屬飛濺引起火災的措施。高處作業時,焊割作業點與下部地面保持10 m以上的間隔,并設監護人。氧氣瓶與乙炔氣瓶的距離不得小于5 m,乙炔氣瓶存放處10 m內禁止明火,禁止與易燃物、易爆物同間存放。
施工用電應采用三級配電、二級剩余電流動作保護系統(漏電保護系統),末端應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漏電保護器)。施工用電設施應定期檢查并記錄,每臺用電設備必須滿足“一機一閘一保護”要求。配電箱內所配置的隔離開關、漏電保護裝置、熔絲荷載必須與設備額定電流相等。
隨著鋼結構技術的不斷成熟,在日益提倡環保和節能的今天,鋼結構必將在變電站建筑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但由于鋼結構在變電站建設中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必須針對鋼結構施工的特點,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中安全管理研究,提出切實有效的預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提升施工的總體質量與經濟效益。
[1]柳國良,張新育,胡兆明.變電站模塊化建設研究綜述[J].電網技術,2008,32(14):36-38,64.
[2]黃浩,陳超雄.110 kV裝配式多層布置鋼結構變電站應用研究[J].中國電業(技術版),2015(12):56-60.
[3]馬愛國,孔國華.鋼結構吊裝施工技術及安全管理探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5,20(07):52-53.
[4]馮治國.標準化安全防護設施在超高層鋼結構施工中的應用[J].施工技術,2017,46(18):82-84.
[5]張曉東,倪海健.淺談鋼結構廠房施工危險因素及安全管理對策[J].建筑安全,2010(11):22-23.
[6]穆國禹.淺談鋼結構施工的安全防護措施[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8(01):49.
[7]馮治國.鋼結構工程安全管理及事故預防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4(09):175.
〔編輯:張思楠〕
2095-6835(2018)19-0095-02
TM63
A
10.15913/j.cnki.kjycx.2018.19.095
張春波(1986—),男,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電網建設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