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菁瞳
當高冷神秘的甲骨文變成“賣萌”的表情包,三千多歲的古老文字撞上網絡流行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2018年1月,兩套甲骨文表情包爆紅網絡。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陳楠教授化身時尚造型師,讓一批甲骨文搖身變成了當下的流行語,“你說神馬”“猴嗨森”“雞凍”……俏皮可愛的形象搭配局部文字的動畫效果,瞬間戳中了不少“90后”和“00后”的萌點。
攜甲骨文走上潮流之路,源于陳楠十多年前的一次創作。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聯合發起了以“科技與藝術”為主題的國際作品展,陳楠受邀為這次大展做視覺整體設計。活動籌備期間,他萌生了創作一件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作品的念頭。
在大學時,陳楠曾與母親合編了一本記錄中國古代吉祥圖案的書,那些圖案傳遞出的中國傳統文化設計理念令他十分著迷。而他所學的專業又把字體設計當作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于是最古老的字體——甲骨文成為他創作的首選。
甲骨文是接近于圖的象形表意文字,具有遠古人類純真的視覺審美,但由于年代久遠,讓人們產生了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距離感。若能借助電腦技術加以編輯,運用幾何構圖的方式重新解讀,甲骨文必將煥發出盎然的時代生機。有了初步設想后,陳楠遵循幾何與圖案學原理,建立了一個由方形和圓形構筑的網格狀母圖,然后將現存的甲骨文放入其中,利用直線、垂線、斜線、弧線的比例,讓這些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字體協調起來。在此基礎上,他又通過組合、設色、添加故事化元素等方式,將原始的甲骨文“加工”成“人面”“方舟”“太平有象”“歌舞升平”等極具創意的甲骨文字繪,得到了國際作品展組織方的高度認可。
從那以后,推廣甲骨文就成了陳楠的頭號使命。他在工作室里掛滿了從世界各地淘來的工藝品,隨身攜帶手繪本,用以記錄隨時迸發出來的設計靈感;他反復研究刻有甲骨文、金文、東巴文等東亞漢字的彩陶藏品,從中探索漢字雛形的設計規律;他還借鑒福爾摩斯的演繹法,將甲骨文的設計理念不斷系統化……對此,陳楠解釋說:“甲骨文作為‘祖先級’的文字,有著自己的一套造字體系。要想讓它‘活’起來,并且‘活’得好,必須深度解讀它,遵從它的邏輯。梳理清楚后的再創作才能令人信服。”
在陳楠的不懈努力下,全球第一套甲骨文創意字庫“漢儀陳體甲骨文”成功上線,1.0版本涵蓋了3500個常用字符。然而,陳楠的目標不僅僅是推出一個字庫,他要讓甲骨文“潮起來”,在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中刷屏、滾動、傳遞下去。于是,2017年年底,陳楠所在的工作室推出了《生肖甲骨文》和《甲骨有表情》兩套趣味表情包。只見表情包里,“醉”字冒著泡,歪歪斜斜地倒在“了”字的懷抱中,醉醺醺的表情仿佛讓人真的聞到了酒味;“雞凍”顯得既亢奮又略帶調侃,紫色的“雞”字搖頭晃腦地打著鳴,而淺藍色的“凍”字則冷眼旁觀;“你說神馬”“我不雞道”“想吃狗糧”等網絡熱詞與甲骨文一牽手,更是引發了奇妙的化學反應,讓人在捧腹之余又覺得這些古老的文字不再高冷陌生,反而令人倍感新鮮。
更有趣的是,陳楠把這些表情包制作成了動畫片,讓古董級的甲骨文擔綱片中主角。在動畫片《甲骨也嘻哈》中,形神各異的甲骨文配上了充滿感染力的說唱:“這不是你想的古老文化高高在上,甲骨文也可以時時刻刻就在你身旁……”看過此片的網友都驚奇地表示:“天哪!甲骨文也會即興說唱。”
除了推出《甲骨文·吉祥成語》系列賀年明信片、“生肖甲骨文”系列手機殼等文化衍生品之外,陳楠還與國內頂級流量小生鹿晗合作,在“鹿晗愿望季”活動中通過微博發布了甲骨文設計短視頻。截至2018年年初,該條微博閱讀量已超過3100萬次、轉發量突破14萬次。
“甲骨文既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符號,又是符合當今設計潮流的創意字符,將甲骨文與手機表情包相結合,是傳統與當下結合的必須,也體現著現代設計的發展趨勢。它的廣泛傳播與應用將是超越文字和字體本身意義的。”陳楠滿懷信心地表示。未來,他將繼續開發甲骨文系列文化產品,讓人們在時尚、有趣的氛圍中重溫傳統文化,體驗象形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