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粵明自小成長于西城區(qū)大柵欄一帶的老北京胡同。“粵明”這個名字是他13歲時為自己改的,“粵”字源于父親是廣東人,“明”字是希望自己光明磊落于人世間。
潘粵明3歲時,就在父親的教導下開始練習毛筆字,而偏愛琴棋書畫的父親對潘粵明在藝術上的影響主要源自一次無心的“江湖救急”。小學第一堂美術課,老師要求學生用橡皮泥捏出一樣東西作為家庭作業(yè)。琢磨了一晚上的潘粵明也沒捏出來像樣的東西,擔心交不出作業(yè)的他急哭了,父親就幫他捏了個喜鵲。潘粵明說,可能是父親捏的喜鵲也沒比小學生的水平高出多少,所以老師并沒有懷疑,反而驚嘆他的藝術天分:“這個孩子,我一定要收到美術組當作重點培養(yǎng)對象!”此后,潘粵明沒有讓老師失望,不僅文化課成績沒有落出前5名,還多次為學校拿回美術比賽的大獎。為此,潘粵明也成為學校的3名保送生之一,順利進入重點中學。
上中學后,學習上的壓力讓潘粵明漸漸失去了保送生的優(yōu)越感。嚴厲的父親并沒有放松對潘粵明的管教,只要學習成績下滑,或者被發(fā)現貪玩,就免不了要挨打。有一次,他謊稱去同學家借書,卻跑到游戲廳打游戲。正在吃飯的父親識破他的謊言后,拿著筷子就追到了游戲廳。潘粵明說:“當時我正對著游戲機笑呢,頭上突然挨了一筷子,發(fā)現父親追來了,臉都嚇綠了,撒腿就往家跑。”等到父親走回家,潘粵明早已扒過兩口飯,坐在院子里學習了。
都說南北方“混血”的孩子聰明,潘粵明也驗證了這個說法:小時候不僅在書法、繪畫比賽中拿過獎,還在報紙上發(fā)表過文章;文藝方面也很有天賦,曾是兒童節(jié)目主持人,跑過龍?zhí)祝€寫過劇本。他早早就為自己定下了“演戲”這條路。
1995年,由于拍戲耽誤了學業(yè),潘粵明相繼被北影、中戲“拒收”,失去了學習專業(yè)表演的機會。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不放棄任何一個演出機會,別人周末出去玩,他在十幾個劇組跑龍?zhí)住=K于,1999年,他被路學長導演相中,主演了電影《非常夏日》,接著又出演《藍色愛情》。就這樣,25歲的潘粵明正式出道。2005年,潘粵明遇到了董潔,金童玉女仿佛天作之合。
然而,事業(yè)愛情雙豐收的他,卻接連遭受了打擊:2009年,潘粵明拍攝駕駛戲份時,車輛失控翻下山坡。他的胸腔狠狠地撞上方向盤,肋骨斷裂直接插進肺中,巨大的離心力將他甩出車外,再重重地摔在砂石遍地的山坡上。車已經停了,他還在滾。送到醫(yī)院之后,他一度被發(fā)病危通知書,幸好在妻子的悉心陪伴下傷勢逐漸恢復,工作重新步入正軌。然而,2012年,妻子工作室突然發(fā)出離婚聲明,繼而二人的工作室陷入互相攻擊的泥淖。在這場糾紛中,他失去了完整的家庭,也失去了很多工作機會,從而陷入了沉寂。
悄無聲息的他幾乎被大眾遺忘,直到一部《白夜追兇》橫空出世,讓大眾感受到了他“精分”式的演技,也讓他迎來了人生逆襲后的掌聲。
潘粵明在這部劇里一人分飾兩角。雙胞胎哥哥關宏峰是刑偵隊長,弟弟關宏宇則是滅門慘案的犯罪嫌疑人。大家對潘粵明演技的肯定主要集中在他將“二關”區(qū)分出了層次,哥哥沉穩(wěn),弟弟相對活潑。不僅如此,還有關宏宇需要假扮哥哥出現在刑偵隊這一“第三層次”,甚至關宏峰也有需要假扮弟弟的戲份。有網友總結,“這位演員原來是‘一人分飾四角’”。潘粵明調侃說自己演戲用的是“貓狗大法”,“我把這哥兒倆設想成兩個動物,一個貓,一個狗,演的時候心里想著這個屬性就不會跑太偏”。實際上,潘粵明考慮得非常細膩。“區(qū)分不同性格要從做派、聲音、語速、表情、待人接物以及一些小動作全方位地去把握。”他把兩兄弟的區(qū)別細化到喝水時拿杯子的方式,哥哥可能是邊思考邊拿,弟弟渴了抄起杯子就喝;哥哥眼神篤定,從來都是直視,弟弟吊兒郎當,眼球亂轉。“關宏峰在明處,關宏宇在暗處,但心理狀態(tài)其實恰好相反。”功夫不負有心人,《白夜追兇》播出后,累計點擊量超過22.5億次,豆瓣評分9.1,一躍成為年度口碑最好的國產劇,美國付費視頻平臺Netflix也已宣布購買了該劇版權。潘粵明熬過事業(yè)的低谷,憑借一部《白夜追兇》強勢回歸大眾眼中。
《白夜追兇》的英文譯名是“Hard-Boiled Egg”,翻譯過來就是“煮得過硬的雞蛋”,比喻被生活折磨過久的人。潘粵明仿佛就是這個詞的注解,但在無人問津的沉寂里,在不被理解的過往里,在無處不在的質疑里,他依舊發(fā)出了耀眼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