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江市江南學校滄浪文學社 眭心逸
記憶之蝶翩躚飛舞,飛往了山村老家。我年幼懵懂,對蔬菜的記憶,竟只是一片動人的青綠。
爺爺奶奶常年住在山村。家門前,有一片沃土,一大片。沃土上,永遠都有我愛吃的蔬菜。
可是不知從何時開始,那青綠只能被用作陪襯。
初讀《紅樓夢》,印象最深的是劉姥姥食用的那道茄鲞,其做法的復雜令人咂舌。可其本質不就是茄子嗎?經歷了魚肉湯汁的打磨,它還依舊有茄子本身使人欲罷不能的厚重之味嗎?
許多酒店也開始效仿,他們討厭蔬菜樸素的個性,不喜蔬菜平庸的價格。蔬菜,逐漸成為壓在牛肉下的點綴或各色菜肴頂部的裝飾。餐桌上,一盤青翠欲滴的“上海青”竟成了一種奢望。
而爺爺奶奶留在鄉下種菜的舉措,一時間竟成為眾矢之的。“種菜干嗎?菜場都有啊!”“何苦累到自己呢?”……一個個“建議”如潮水般涌來。
雖然我早已離開山村,但只要回家探望,家中總有蔬菜備下。一次,奶奶拉著我怯怯地問:“寶貝,如果我繼續種菜,你會怎么想?”熟悉的鄉音與她呵出的熱氣在我耳邊繚繞。我的內心“咯噔”一下,奶奶不會是受議論影響了吧?我忙答道:“奶奶喜歡就好啦!不過不許累到自己哦!”其實我羞于面對她慈愛的目光,我又何嘗沒有因她的堅持而發出質疑呢?
驀地,奶奶將我摟入懷中,她身上散發的熱量強而有力地包裹著我,內心對奶奶的質疑經不起溫熱的炙烤,瞬間土崩瓦解。
回到家中,我心里暗忖:作為食物鏈里一環的蔬菜,難道真像眾人所說的那樣不堪嗎?遠古人所發明的形似鐮刀之物,不就是為了采摘可食用的蔬菜嗎?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難道不是為了重返田園,獨享本真嗎?
縱使魚肉蝦蟹橫跨于餐桌之上,蔬菜所發散出的清香,仍彌漫在我腦海深處,永世不散。那流淌于田墾之間的涓涓細流,從未枯竭。
其實于我而言,蔬菜宛若溫婉的少女,立于紛擾之上,卻堅守一片芬芳。其實它們像極了黛玉,堅持以淚水報答他人,留下的軀體又化為一株仙草,從太虛而下。輿論漫天又與它何干?它生于泥土,立于繁華。
我在記憶深處,開墾了一片良田。肥沃的泥土上是點點新綠,那里的蔬菜,永世不荒。
點評
“蔬菜”承載了奶奶的鄉土情,也承載了小作者童年的回憶和那份堅守本真的執著。對于平凡的蔬菜,小作者卻有著獨特的見解,文字犀利又不失溫度。如果將奶奶與蔬菜之間的聯系體現得更清晰些,文章則更加充實。
(指導教師:奚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