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朝勝
臺“九合一”選舉雖已落下帷幕,但各界對其影響,尤其是對兩岸關系影響的探討仍在繼續。從大陸網民留言看,整體基調以穩健、積極為主,但也有一些對島內新興政治人物“把‘九二共識停留在嘴上怎么辦”或“我們是不是要花錢買臺灣‘回歸”的復雜聲音。
這些復雜聲音背后蘊藏著兩岸同胞對臺灣前途的關心以及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期待,但需指出,部分擔憂也隱含著一定的曲解和誤區。
首先,兩岸統一雖不能完全寄托于特定政黨,但必須首先否定“臺獨”政治路線。“臺獨”是中華民族的敵人,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反對一切“臺獨”分裂活動,當然更要堅決反對政權的“臺獨化”。此外,早在1979年的《告臺灣同胞書》中,大陸已表明“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基本方針。如果還有人將兩岸前途寄望于島內某一政黨,實在過于簡單。大陸的發展進步是決定兩岸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從這一角度而言,大陸同胞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為和平統一做積極貢獻。
其次,兩岸統一是基于情感與認同。大陸對兩岸統一的認識經歷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為實現兩岸和平統一,鄧小平早已提出“一國兩制”科學構想,后經不斷完善,兩岸統一路徑更加明確,即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對臺問題上形成“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宗旨是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等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新論斷。而給予臺灣同胞同等待遇的相關內容更被列入了十九大報告。這些建立在實踐經驗基礎之上的寶貴經驗,已然清楚表明,追求兩岸統一,是基于兩岸血濃于水的手足親情,是基于無法割裂的民族認同,而非單 純的物質交流。
最后,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國家和平統一進程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通過一兩次選舉就發生根本性變化,必須行穩才能致遠。不可否認,當前兩岸同胞間仍有很大隔閡,對于“統一”尤其是“一國兩制”的理解,兩邊解讀也有差距,但歸根結底,這源自于兩岸交流的不充分、不深入。可以說,兩岸交流不充分不深入的現狀已遠遠不能滿足兩岸同胞對兩岸交流的期待。在此情形下,兩岸同胞更應將心比心,增進相互理解與尊重。臺灣同胞希望大陸同胞多采購些貨物,自在情理之中,大陸同胞希望臺灣同胞多與大陸交流,更充分認識到“臺獨”的危害,也是理所當然。只有彼此雙方多理解、諒解,才可能有更多包容,才可能做到將心比心,進而實現心靈相通、心靈契合,最終實現心平氣和的統一。▲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