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華羅庚實驗學校玉裁文學社 潘雨涵
那是2014年的冬天。天色陰沉,無風、無雪,卻刺骨的冷。
掉光了葉片的枯枝伸向天空,仿佛嶙峋的手在向人乞討。醫院的紅十字在一片黯淡中格外顯眼,幾幢大樓矗立著、沉默著。
媽媽帶著我向醫院住院部走去。在一墻之隔的住院部前,我們怔住了。鮮紅的字,印在蒼白的條幅上,上面寫著:“本該歡喜,卻變慟哭!!!死亡醫院,還我親人!!!”字字鮮明、觸目驚心。周圍,是嘈雜的人群,男女老少,還有一些記者模樣的人。竊竊私語聲、談論聲灌滿了我的雙耳,我隱約聽出了一些什么。原來,一名產婦在生下孩子后死亡,這些是她的家屬做的。
我踮起腳尖,向前望去:條幅旁,有一位老婦人,只穿了一件棉襖,蹲在地上。她一頭銀發,臉上鑿著深深淺淺的皺紋,咬著嘴唇,淚水肆意流淌。不時地,她發出幾聲腔調怪異、凄厲的號叫。她叫一聲,我的心痛一下;再叫一聲,再痛一下。我不忍地別過頭,卻又看到了一個男人。他高高大大,皮膚黝黑,靜靜佇立著,懷抱著一個嬰兒。他緊抿著嘴唇,卻有一絲絲的顫動。他的面部肌肉仿佛僵硬了,沒有眼淚。可是從他沉寂如死水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無盡的悲哀和絕望。
媽媽嘆了一口氣,緊緊牽住了我的手,向住院部的墻內走去。剛進門,我又看見了她。想必也是一個平時很愛打扮的醫生吧,她胸口吊牌上的人兒,燙著卷發,笑靨如花。可是,現在的她,頭發凌亂,無力地倚在玻璃墻上,眼里布滿了血絲,干巴巴的嘴唇微微張開著,白大褂松松垮垮,衣襟都被揉皺了。她捧著一只空空的茶杯,雙手不停地摩挲著杯口,仿佛在摩挲著自己的心。她眉頭緊鎖,死死地盯著窗外。倏地,一滴眼淚,從她的眼角流落了下來,滴在地上,也滴在我的心上。
一墻之隔!墻前,是生與死的距離;墻后,是心與心的距離。一樣的沉重,一樣的悲痛。
媽媽說,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命運。可是命運啊,你何時能夠寬容一次,打破那堵橫亙在醫生與患者之間的墻,給醫院這個神圣的地方以永久的安寧,讓醫生與家屬之間共同的敵人是疾病而不是彼此?我想,無論是老百姓,還是白衣天使,都不應該背負太多。當今社會,又有多少像這樣的墻,隔開了無數的人心?
2014年的冬天,天色陰冷,無風、無雪,卻格外刺骨的冷。
點評
本文采用倒敘的手法,生動地展現了一場醫患事件的無奈與痛心。文章構思新穎,立意深刻,描寫生動,尤其是對人物的神態描寫,逼真地再現了人物當時的心理。以現實中愈演愈烈的那堵醫患之墻為寫作的切入口,既暴露了人心,也透露了小作者敏銳的觀察力與深邃的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