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維 普
“嘍啰”現在用來稱呼壞人的隨從,還寫作“嘍羅”“婁羅”等。鮮為人知的是,它最早是用來贊美人的。據《舊唐書·回紇傳》載,唐代宗冊封回紇可汗,稱號極長,叫“登里頡咄登密施含俱錄英義建功毗伽可汗”,并解釋說,“含俱錄”漢語義為“婁羅”。唐人蘇鶚所著 《蘇氏演義》解釋:“婁羅,干辦集事之稱,指辦事伶俐干練。”
最遲到南宋,“嘍啰”已演變為貶義詞。南宋學者羅大經所著《鶴林玉露》中說:“嘍羅,俗言滑也。”到明代著名才子徐渭的文中,“嘍啰”已成“綠林之從卒”,由伶俐、狡猾等義項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