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璇
摘 要:新時代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激烈的社會競爭使公民的肖像權、名譽權等部分人格權遭受侵害—被商品化利用,人格權的商業化趨勢日益明顯,傳統的人格權理論面臨挑戰,我國不得不重視人格權財產利益的保護的相關問題。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的人格權,需要不斷的完善人格權的保障體系。通過比較分析國外不同的保護模式,以及綜合評價我國學者的各種觀點,以求找到一條適合我國人格權的財產利益保護途徑。
關鍵詞:人格權;財產利益;法律保護;保護模式
一、國外關于人格權的財產利益的保護模式的分析
對于人格權財產利益的保護,目前,在立法上主要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通過擴充人格權的內涵,賦予傳統人格權以財產利益的內容,繼而在人格權體系內確立的人格權的財產利益的保護模式,即德國一元保護模式;一種是隱私權與公開權分離,以保護人格權的財產利益,即美國二元保護模式。
二者的區別在于:①在財產利益的歸屬方面,一元制下,人格權被區分為精神利益和財產利益,其中財產利益是作為一種利益來進行保護;二元制下,人格利益被區分為精神利益和財產利益,其中,精神利益以隱私權進行保護,財產利益則作為一項財產權利以公開權進行保護。②在保護方式上,一元制中,人格權的財產利益只能在利益受到侵害時,通過其他制度,例如合同、侵權等方式予以救濟,屬于事后救濟:二元制中,公開權承認利益是權利的組成部分,具有法律上之力,其作為一種權利在行使的過程中,不必等到遭受侵害時就可以依靠固有的法力主動維護自身的權利。③在保護范圍方面,一元制下,在該問題上沒有過度擴張的潛在危險。二元制下,公開權的保護范圍具有廣泛性。④在利益衡量與分配方面,一元制下,德國通過侵權、不當得利、不當無因管理的類推適用等制度以維持利益的平衡。二元制下,公開權通過授予一定期限的壟斷權利,將巨大的利益分配給私人,而非作為公共財產。⑤在理論基礎方面,一元制下,以《波恩憲法》第1條和第2條作為理論基礎。二元制下,美國尚缺乏明確的理論基礎,尚未形成公開權的理論基礎的通說。[1]
二、我國國內關于人格權中財產利益的保護問題的分析
以人格權中財產利益的屬性為標準,我國民法學界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人格權的財產利益應該納入傳統人格權體系中加以保護,該觀點認為,傳統人格權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精神利益,又包括財產利益。第二種觀點,人格權中的財產利益應該脫離傳統人格權體系,獨立成為一種財產權加以保護。“人格商品化權”從其內容構造、制度功能等方面考察,其作為“商品化權”的一種具體形態,已非人格權范疇所能涵蓋,認定為是一種特殊的財產權的說法[2]。但是,隨著傳統的人格權制度的逐漸發展和完善,我國學界對于人格財產利益的觀點逐漸趨于一致。在2007年,王利明教授承認人格權商業化下的人格財產利益[3]。在2005年,楊立新教授承認財產利益[4]。有的學者更是一直主張將人格權內涵及于財產利益[5]。
我國目前對于人格權的財產利益保護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同時,在立法方面也存在著人格權財產利益的納入空間,我國建立健全人格權財產利益的保護機制勢在必行。但是,對于采取何種立法模式保護人格權中的財產利益仍然存在著較多爭議。
三、對于我國人格權的財產利益法律保護的思考
當前,我國傳統人格權利益保護的內容及范圍已經不能完全涵蓋現有的人格權侵權種類,使得部分人格權在遭受侵害時無法尋找到合理的救濟方式。若細化人格權篇,將人格權的每一項權利都寫入獨立的人格權篇,這將會為人格權制度發展打開更為廣闊的空間,將會更好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有利于維護人格權,彰顯人格尊嚴的價值和民事立法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6],才能找到合理的救濟方式,切實維護公民的人格權中的財產利益。
我國應綜合借鑒德國一元保護模式和美國二元保護模式兩種立法模式。一方面,可以在既有人格權財產利益的保護制度基礎上補充和完善人格權財產利益的內涵,將人格權的財產利益納入傳統的人格權保護體系當中加以保護。同時,承認部分具體人格權如肖像、隱私、姓名、形象、聲音等的財產利益,在相關權利遭受侵犯時,不區分是財產利益部分還是精神利益部分受到了侵犯,援引同一請求權基礎進行保護。財產利益的損失僅在確定金錢賠償數額時予以考慮。[7]即在人格權制度范圍內解決人格權益中經濟價值的法律保護問題,而不將人格權中的經濟價值作為一種獨立的權利進行保護。[8]另一方面,完善人格權的財產利益保護的救濟方式,主要在于建立健全財產損害賠償機制,以綜合維護公民人格權的財產利益。可以適當的適用與損害賠償相關的法律的一般規定,例如,在侵害有形人格權時,可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在進行損害賠償數額計算的同時,也應當適用過失相抵、損益相抵、減損規則等規定。[1]
綜上,我國應當以傳統人格權體系為基礎,將人格權中的財產利益納入其中,并承認部分人格權的財產利益屬性,同時,重視財產損害賠償的救濟方式,以加強保護公民的人格權的財產利益保護。
參考文獻:
[1]周曄.論人格財產利益的保護機制.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Vol.31No.2.
[2]溫世揚.析“人格權商品化”與“人格商品化權”[J].法學論壇,2013,(5).
[3]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權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53.
[4]楊立新.《侵權法論》[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331.
[5]程合紅.《商事人格權論-人格權經濟利益內涵及其實現與保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25.
[6]王利明.論人格權獨立成編的理由[J].法學評論,2017(6):1-11.
[7]李大何.未來民法典中人格權財產利益的保護模式[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
[8]王利明.論人格權商品化[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