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堅
最近整理孩子的繪本,我做了一個新的分類,叫作“奇思妙想”。然后就開始研究繪本中的想象是如何展開的,發現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分支,想象力是從日常生活出發的。
其實這也正是想象力的源頭。想象力并不是憑空而生的,總得有個出發點,然后再借助一些有趣的方式,騰空而起。而日常生活,一來是孩子們最熟悉的,二來是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在發生,種類特別多,細節還特別豐富,尤其容易激發出各種靈感。
我簡單地羅列了一下:
● 繪本《小雄打翻了牛奶瓶以后》,想象的起點就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容易發生的錯誤:不小心打翻了牛奶瓶,牛奶流得到處都是!
● 繪本《野獸國》,想象的起點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矛盾: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戲,假裝自己是個人人都害怕的野獸,玩得太鬧騰,被媽媽批評了,關禁閉,懲罰他不許吃晚飯。
● 繪本《我的壁柜里有個大怪物》,想象的起點是孩子們常有的恐懼感:總覺得柜子里、門背后藏著些大怪物,一關燈就會跑出來。
● 繪本《憋不住了!》,想象的起點是孩子們時有發生,又難以啟齒的情況:尿床!
● 還有我自己特別喜歡的繪本《云朵面包》,想象的起點更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孩子在早晨醒來,發現下雨了,而爸爸媽媽還在睡,就想自己跑出去玩。
還有好多呢。你也可以翻翻自家孩子的繪本收藏柜,看看還有哪些奇思妙想。其實源頭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孩子們經常在遇到的各種問題:害怕黑暗啊,跟爸爸媽媽吵架啦,不小心犯錯誤了,等等。這些話題特別能夠引發孩子們的共鳴。
這也很符合孩子們的思維特點:他們不像成年人那么習慣于理性思考,遇到問題常常會用幻想的方法去應對。或者像《我的壁柜》的主人公那樣借助幻想的力量,幫助自己去應對問題;或者像《野獸國》的主人公那樣,暫時沉入自己的想象世界,從而紓解糟糕的情緒。
那么,這個梳理給我們的教育啟示就是,當我們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除了用傳統的“講道理”的方式去處理,是不是有時也可以借助一下想象力呢?這不僅可以化解矛盾和負面情緒,還有可能創造出新的解決辦法。此外,大家都知道培養想象力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長也常問我:該怎么引導呢?因為自己本身就不是很有想象力,對這部分的家庭教育完全是茫然的。那么,從日常生活出發,就是個很好的起點。
具體怎么操作?其實也不復雜。想象力的發展也是有跡可循的。只要掌握幾個最基本的技術,就能和孩子一起進入想象世界,輕松、愉快地化解問題。
方法1? ?夸張
幫孩子認識問題
把眼前的情況夸張10倍、100倍,事情就會變成另外一種樣子。
比如繪本《小雄打翻了牛奶瓶以后》,牛奶流得滿桌子都是,還滴到地上了,這是日常生活中會看到的情況,那我們如果把它夸張一些呢?讓牛奶流出來的量再多一點、再多一點……就變成了一條牛奶河,把桌上的東西、包括沒吃完的早飯都沖走了,主人公小雄不得不在牛奶河里游泳!
你看,我們可以用這種好玩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的錯!
然后,再夸張一點呢?牛奶河就變成了一片牛奶海,四面八方全都是牛奶,而房子都看不見了。這就很有意思。原本打翻牛奶的場景令人感到惱火,但是想象成牛奶河、牛奶海,事情變得好玩起來,大家的心情都放松了,你不再生氣,責備孩子,那么就可以心平氣和地來討論討論:咱們該怎么收拾呢?
方法2? ?聯想
教孩子解決問題
我們就抓住這個想象,繼續展開聯想:海里面有什么呀?比如孩子會說,有魚。那啟發他:牛奶海里有魚嗎?有,是白色的牛奶魚。有意思吧?可是牛奶魚好像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
那我們再想想,海上有什么呢?哦,有船。那牛奶海里有船嗎?有,是白色的牛奶船。船上有誰呢?有漁夫。漁夫駕船出海,撒網捕魚。牛奶船上也有漁夫,他駕船出海,也帶著網——做什么呢?
第一網,他撈了好多魚,但是把它們都放了。咦?
第二網,他撈到了被牛奶河沖走的早飯!哈哈,對應著日常生活中,我們把桌子上的東西先移開,對不對?沒吃完的早飯搬到沒有牛奶的地方,孩子可能就抓起來,繼續吃。
第三網,他撈到了一個牛奶瓶!哇,趕緊把它扶正,然后塞上木塞子。這就是什么啊?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開始處理問題了,對不對?先把牛奶瓶處理好,不要讓牛奶繼續流出來,斷絕源頭。到這個地方,事情就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了。
再下一步,我們要把已經流出來的牛奶都擦掉,把桌子、地面擦干凈。這一步在想象世界里,又可以對應著什么呢?你不妨拉著孩子,一起擦、一起討論和想象。
方法3? ? 疊加
引領孩子處理情緒
這時候我們使用的方法,其實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跟想象世界疊加在一起,用想象世界里的語言來表達。這樣轉個彎,情緒就能比較自如地表達出來,又不會引發太強烈的沖突,有助于孩子理解問題,并積極思考解決方案。
比如在《野獸國》里,小男孩邁克斯就把他對媽媽的不滿,和想要扮演“野獸”自由奔跑的愿望都放到了想象中的“野獸國”。他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成為“野獸之王”,然后,帶領著所有的野獸跑啊、跳啊、鬧啊,去做一切在家里媽媽禁止他做的事兒!
還有,他懲罰野獸們,不許它們吃飯、讓它們馬上就去睡覺——這正是在現實世界里,媽媽對他的懲罰。他就用這種幻想的方式,宣泄掉了自己的負面情緒。
情緒宣泄完畢,也鬧累了,他就開始想家了。你看,這就是一個孩子借助想象力,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去借鑒的。不過,家長怎么去找合適的疊加空間呢?
在繪本《杰瑞的冷靜太空》里,當主人公杰瑞陷入負面情緒,他的媽媽建議:想象一個“冷靜空間”,你在那里很舒服,可以讓情緒慢慢平靜下來。杰瑞選擇了外太空,并且想象出很多具體的、視覺化的細節。我帶著孩子們讀這個繪本的時候,會讓他們想象自己的“冷靜空間”什么樣,每個孩子都會選擇不同的想象:海洋、花園、城堡、樂高世界……
我的建議是:問問你的孩子,他想要的“冷靜空間”是什么,再請他為你描述一下這個空間里的各種細節,那么下次需要躍入想象世界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這個空間疊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