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鳳

感冒發燒、腹瀉是秋冬兒童常見病,在生病期間和生病之后的飲食安排很重要,做對了,有助于疾病痊愈,做錯了,會適得其反!
寶生一場病,往往就瘦一圈,家長自然心疼,恨不得馬上給寶寶補回來。不過,生病時和生病后的飲食都是有講究的,不能一味進補。
感冒發燒,如何進食?
發燒及用藥對寶寶身體的影響
寶寶發燒時,機體代謝率升高,對氧的消耗量增加,胃腸道功能會下降,連鎖反應就是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都會下降。
寶寶的體溫如果超過38.5℃,要使用退燒藥降溫,而退燒藥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會刺激或傷害寶寶的胃腸黏膜,使用過量或不當應用還會對寶寶的肝臟造成損害。明確發燒合并有細菌感染時,醫生還會給寶寶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會導致寶寶體內的菌群失調,表現為腸道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加等,這些都會影響寶寶的營養平衡和胃腸功能,這也是為什么寶寶發燒后會出現體重下降、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表現的原因。
發燒期間怎么吃?
寶寶發燒會導致各種各樣的身體不適,飲食安排上既要減輕寶寶的不適,又要保證營養、保護胃腸功能,所以,飲食的總體原則是易消化、富有營養、少量多次和增加飲水。
● 1歲以下的寶寶:母乳喂養的寶寶應以母乳為主;配方奶喂養的寶寶調奶時可適當多加點水,使奶稀一些,每次喂少些。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輔食可以正常吃,但應增加水量,少量多次飲水、果汁、菜湯等。
● 1歲以上的寶寶:吃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以流質、半流質為好,如粥類、米粉、藕粉、果汁、蔬菜湯等,且要多飲水。
寶寶退燒后,怎樣進食可以更快地恢復體力呢?這個時期,可以給寶寶多吃一些有助于提高抵抗力的食物。
寶寶的體溫恢復正常后,可根據寶寶的胃腸道功能狀態,逐漸恢復常態喂養和飲食。
1歲以上的寶寶可增加有提高抵抗力成分的食物,主要是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和微量元素鋅、鐵等的食物。
● 維生素A含量豐富的食物有:動物性食物(主要是肝臟、奶粉、螃蟹和蛋類)和植物性食物(主要是胡蘿卜、小白菜、油菜、菠菜、空心菜、香菜、韭菜等)。
● 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有:橙子、西紅柿、青椒等。
陽光照射皮膚產生維生素D是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相對高一些的食物有肝和蛋黃。
● 鋅含量較豐富的食物有:魚、蛋、肉、肝、豆、谷等。
● 鐵含量較豐富的食物有:肝、蛋黃、動物血等。
遭遇腹瀉,如何進食?
腹瀉對寶寶身體的傷害
寶寶腹瀉會直接導致營養素丟失,胃腸道消化和吸收營養素明顯減少,因此,腹瀉寶寶的腹瀉與消化不良、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癥互為因果,易造成惡性循環。
感染是腹瀉的常見病因,感染會引起寶寶的腸道菌群失調、腸黏膜炎癥和黏膜免疫功能下降,而腹瀉導致的寶寶免疫力降低容易繼發真菌感染,如鵝口瘡、真菌性腸炎,會加重危害寶寶的免疫力,傷害寶寶的胃腸功能,因此,寶寶腹瀉后會表現為消化不良、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癥,容易繼發感染。
腹瀉期間怎么吃?
寶寶腹瀉期間,飲食上強調口服補液和不禁食。具體的方法為:
● 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母乳喂養。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優先補液,口服補液或靜脈補液開始后盡早恢復進食。
● 腹瀉寶寶建議選擇無乳糖配方奶粉(俗稱腹瀉奶粉)。無乳糖配方奶粉就是將普通奶粉中的乳糖以麥芽糊精或葡萄糖聚合物取代,其他營養素與普通配方奶粉無差異,適合腹瀉期間寶寶的喂養。寶寶腹瀉時尤其是病毒性腸炎時會使腸道黏膜受損,破壞腸道黏膜的乳糖酶,造成暫時乳糖消化障礙,加重腹瀉,換成無乳糖配方奶粉后,可以減輕腸道的消化負擔,有利于腹瀉期間營養素的吸收和促進腹瀉恢復。
米湯和米粉是腹瀉寶寶的優選食物,其他的食物可選擇稀粥、脫脂奶等。米湯含有豐富的電解質,可有效預防寶寶因腹瀉引起的脫水。焦米粉(即米粉干炒至呈黃色后)更有助于消化吸收,可以減少寶寶胃腸道的負擔,達到促進腹瀉康復的效果。
寶寶腹瀉逐漸停止,大便恢復正常了,這時應該吃些什么補充體力呢?
雖然寶寶腹瀉好了,但飲食方面還是要循序漸進地恢復飲食,直至正常。開始可以以奶制品為主,攝入的量要從少到多。一種一種地增加新食物,等寶寶完全適應一種食物,不會出現腹瀉后(一般3天左右)再添加別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