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越


孩子的自控力強弱直接影響著他以后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在了解影響自控力的原因后,我們可以從動機、情緒、執行功能這3個方面幫助孩子發展自控力,助力學習力的升級。
孩子的自控力與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成熟程度息息相關,請放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控力會越來越強。但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幫助這個“自己都不能好好控制自己”的小家伙做些什么呢?
我們需要先了解,是什么在影響孩子的自控力?影響孩子自控力的,可以分為3塊:認知、動機、情緒。這里的認知主要是指孩子的執行功能,它包括了注意力的分配策略、抑制優勢的反應而做出目標導向的反應策略、工作記憶等等。了解之后,我們便可以分別進行調整。
舉一個形象又簡單的例子:
寶寶要在繪本館自己看書,首先這本書得是他感興趣的,這就有了內部動機;其次他得有個很積極、平和的情緒,如果他這時候很焦慮地找媽媽,怎么能專心坐下來看書呢;再者他得具備一定執行功能,比如看了這一頁的內容得記住畫得是什么內容,才能順利開始下一頁的閱讀(工作記憶);再比如他得將注意力分配在手中的書里,而不是別的小朋友的吵鬧聲中(注意力分配策略);最后他還不能被旁邊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所吸引(抑制優勢的反應)。
我為自己學習
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渴望”
有沒有好的學習動機,對于自控力非常重要。這個動機主要是內部動機,是孩子學習的內驅力,是他自己由內而外地散發出對于學習的熱情。我們經常會聽到有的父母說,你今天看完這本書,或者上完這個興趣班,我就帶你去哪里玩兒或者給你買個玩具。這只是刺激孩子學習的外部動機。它對于孩子的吸引力只是短暫的,且并不能內化成孩子學習的長期動力。倘若哪一天,你要是沒有許諾或不再給予孩子承諾了,孩子還會怪罪于你。這可就真的成為了“孩子是為了我在學習”啊!
如何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渴望,形成真正的內部動機呢?作為家長,要幫助兒童獲得積極主動的反應可以采取3種基本的技巧:提示孩子你觀察到的某種問題;幫助孩子把問題具體化以增強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支持你的孩子以減少他的挫折感和孤獨感。
● 在家里形成學習氛圍。想要培養一個愛學習的寶寶,父母首先就要是個喜歡學習的人。當然這里的學習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不只是讀書、學習課本知識,在幼兒時期,任何有意義的探索都是一種學習,從觀察花鳥到搭積木、角色扮演。
● 具體而及時的表揚。讓孩子對所做的事情產生興趣,得讓他知道學習是一件能夠帶來快樂的事情啊!要讓孩子時常嘗嘗因為學習而帶來的甜頭,表揚孩子取得的每一次進步。不過,記得這種表揚得非常具體而且及時,比如帶著孩子去學游泳,雖然他依舊還不會自己游泳,一到下水的時候還是害怕地哇哇直哭。你也可以對他說:“媽媽發現你今天哭的時間比上一次更短了耶,在水里走得也越來越快了,今天教練偷偷告訴媽媽,他很喜歡你,覺得你過不了多久就能學會游泳啦。”試著這樣說,比總是泛泛地說“今天表現不錯”要好得多。
● 找到孩子的興趣。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個有心的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從孩子的興趣入手,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比如父母想讓孩子早點兒學習英語,如果孩子喜歡小豬佩奇,那父母就可以從孩子每天看小豬佩奇的原版英文動畫片和英文繪本入手。
體驗積極的情緒:讓孩子快樂學習
積極的情緒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控力。研究者Fredrickson 等提出的積極情緒的擴展與建構理論認為:積極情緒能擴展個體的注意和認知范圍, 擴展知覺、思維、行為活動的序列, 提升思維和行動能力。這種擴展和提升作用進而促使個體更積極地建構持久的身體、社會關系、智力等個人資源。這其實與上文提到的內部動機有很大關聯,讓他感覺到所做的事情是“快樂”的,對于當下的事情有積極情緒,這自然有助于孩子更容易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父母做好幫助:
給予孩子適時的具體支持
自我控制與執行功能的成熟與否有很大的關系。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即便是有了很強烈的內部動機、積極的情緒,但是他依舊無法控制住自己,比如即使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還是會東張西望,又或者跑東跑西。這并不是孩子出了多大的問題,而是他們的年齡所限。研究顯示,負責執行功能的大腦前額葉皮層要到20歲才趨于成熟,所以很難要求一個才幾歲的寶寶能較長時間地專注于一件事情,更難要求他在沒有任何支持下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但是,父母依然可以通過給予以下支持,讓孩子的執行功能發展得更好一些,讓孩子的專注力得以提升:
● 重復再重復,演示再演示!孩子特別是小寶寶的記憶力并沒有你想象得那么好,有時候孩子出現一些失控的行為,很有可能是他真的忘記了!對于學齡前的孩子,幫助他們強化記憶的方式記住兩個詞就好:重復、演示。很多孩子很“健忘”,他需要大人不斷、非常有耐心且心平氣和地重復再重復地提醒,在重復乘以N次后,他應該就能記住了;父母想要孩子更好地記住某樣事情時,靠說是遠遠不夠的,得靠親身示范或具體事物的演示。這是由他們的認知方式決定的。
● 在注意力分配上,給予策略性的支持。孩子在注意力分配上顯得被動許多,他們大多數時候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特別是擺在眼前的是非常誘人的東西,比如一盤誘人的雞腿,如果你只是說“不許吃,要等爸爸回來一起吃”,這對于小寶寶來說真的很困難。換一種方式也許可以幫到他,比如,說:“你的積木城堡還沒有搭好呢,去把它搭完吧!”這時候,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先想想別的事情,而不是盯著那盤雞腿。記住,提供具體的策略,比空洞地禁止或說教要有用得多!
在生活中,有許多訓練孩子自控力的時機,比如排隊等候、看動畫片前需耐心看完廣告、飯菜上齊后要等待全家人坐齊后再動筷子,在電影院不能大聲說話,在公交車里不能跑來跑去,等等。利用好日常生活中的這些機會,比單純地送孩子去進行注意力訓練要有效得多。一些實用的訓練孩子自控力的家庭小游戲也不錯,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兒起來。
孩子的執行功能越來越強大,自控力強,對于他們日后的自主學習會有很大幫助,但并不能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就。正如前一陣剛剛去世的“棉花糖實驗”作者米歇爾教授所聲明的那樣,他只是認為孩子的自控力與后來的成功有相關關系,而不是決定性的因果關系。
游戲還可以有很多,父母可以結合自家孩子的特點為他進行“私人定制”。但是,孩子的自控力不是一日養成的,它需要生理上的成熟與父母策略性的支持,以及在平日生活中的多次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