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煙頭,燙傷了誰的生存底線和尊嚴
月收入2600余元的環衛工張女士,上個月只得了1700余元。少發了900余元是因為街道辦多次檢查時,發現路面存在煙頭。按環衛工的說法,發現一個煙頭罰款1元。有記者在西安魚化寨采訪了20余名環衛工,他們均向記者透露,在之前的一次全體會議上,街道辦相關負責人稱今年要罰夠18萬元。
時文選讀
1個煙頭罰款1元,權力豈能太任性
近日,一則“一環衛工月薪2600余元因煙頭被罰了900余元”的新聞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一邊是環衛工從早到晚在監督下超負荷工作,另一邊是當地街道辦實行嚴厲罰款規定“1個煙頭罰款1元”,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令人很難想象,環衛工人究竟還會有多少幸福感。
當地有關部門“1個煙頭罰款1元”的做法,對環衛工人不人性化的同時,也讓人們看到權力在監管缺失下的任性。一方面,罰款對環衛工人的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就拿報道中的環衛工張女士來說,一個月辛辛苦苦才有2600多元的微薄收入,卻因煙頭問題被罰900元,而這可能給她整個家庭生活帶來很大影響。另一方面,讓環衛工為市民丟煙頭的行為埋單太冤。由于市民素質參差不齊,馬路上亂扔煙頭的現象仍普遍存在,即使環衛工再勤快掃得再干凈,也頂不住部分人群的低素質舉動。
按照當地街道辦相關負責人的說法,“沒掃干凈,確實要罰錢”“罰的錢用來獎勵,有罰也有獎”,可記者的調查卻告訴公眾,環衛工受罰者多、受獎者無,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權力的任性。值得慶幸的是,在事件被媒體報道后,當地政府部門積極行動,迅速叫停了該規定,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談話。如此積極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應好好從這次事件中反思,如何杜絕再發生類似的情況。
【素材分析】
環衛工作為“城市美容師”,每天工作的辛苦是不容忽視的。無視他們的工作而任性罰款,這樣的執法只會失去應有的人性溫度。
【適用話題】
監管缺失;人性;執法;包容性;環境。
話題拓展
任性罰款,何時休?
胡輝
在未全面普及禁煙的大環境下,“1個煙頭罰款1元錢”或許過于嚴苛了。要知道馬路上人來人往,丟煙頭的人并非可控因素。即便環衛工把路面掃得再干凈,也難免會有人繼續丟煙頭,他們就算再超負荷工作,也難免被重罰,這樣的處境怎不艱難。
重罰是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環境衛生。出發點雖好,但守護環境卻不應是環衛工單方面的責任。作為街道辦,既要督促環衛工做好清潔工作,同時也應該做好宣傳,號召更多人加入環保行列。如此將環保責任全部推給環衛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懶政庸為。
說白了,“1個煙頭罰1元”,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欲加之罪”。要罰環衛工,只要一個煙頭就可以,但是后續卻不管是誰扔的,不從源頭上抓起,這既是對環衛工的輕視,也是一種無能的管理措施。
管理部門可以因為招不到人而理所當然地讓環衛工“一個人從早上到晚超負荷工作”,可以用“只罰不獎”的權力充實街道辦的帳戶,卻忽視了環衛工工作的辛苦和血淚,這又是多么無情的諷刺。而這樣的處罰,說到底是一種權力的任性,是一種對民情民意的漠視。希望有關部門能從中讀懂勞動者的艱辛,不要再用無情的“煙頭”隨意燙傷他們生存的底線和尊嚴。
刁難環衛工人只會讓一座城市失去溫度
李勤余
環衛工人,可能是各大城市中最默默無聞,也最不可或缺的職業。然而,近期這則任性罰款的新聞,卻令人十分心寒。據《華商報》報道,西安市魚化寨的一批環衛工人,最近突然發現工資驟降。細究之后,他們發現,罰款的原因是街道辦檢查時發現路面存在煙頭。
“一年罰夠18萬”,可能只是街道辦負責人一時的氣話或口誤,但從中透露出來的蠻橫、霸道的工作作風,卻十分令人失望。如果公權力不受法律法規的節制,各種“規定”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公權力手中隨意揉捏的“橡皮泥”。在這個問題上,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街道辦,也可能做出影響惡劣的事情。
環衛工人張女士上個月的工資收入是1721元,而西安市全日制最低工資標準為1680元/月。在環衛工人超負荷工作且收入微薄的情況下,還要對她們施以嚴苛的罰款,顯然不合情理又太過冷酷。要知道,街道辦看似不起眼,卻是社會治理中至關重要的基層環節。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基層管理失序,整個社會就難得安寧。環衛工人總是干著最辛苦的活,卻拿著最少的錢,這如此令人心寒的一幕,只會讓一座城市失去它的溫度。
【小編說】
作為城市面貌的一分子,環衛工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對于環衛工,我們身為市民,需要給予他們的應該是尊重和友善,以及對他們工作的支持和敬重。而身為執法部門的管理人員,更應該給予他們應有的城市溫度,而不是以任性執法,剝奪他們應有的權利和收獲。
打撈疫苗公信,不要讓假疫苗涼了大眾的心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違規生產狂犬疫苗,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15名涉案人員因涉嫌刑事犯罪已被刑拘。同時,對全國疫苗生產企業全面開展飛行檢查,嚴查嚴控風險隱患。
長春長生公司生產的流入山東的252600支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批號201605014-01),流向已全部查明。山東省委、省政府要求,對于接種過不合格百白破疫苗的兒童,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一個不落地進行補種,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時文選讀
對疫苗生產造假行為必須“零容忍”
生產狂犬病疫苗竟然也敢造假,簡直是拿民眾生命安全當兒戲。盡管所有涉事批次產品尚未出廠和上市銷售,全部產品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依舊要對疫苗生產造假行為“零容忍”,對涉事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嚴懲不貸。同時,要采取更加嚴格的監督和管理措施,確保狂犬病疫苗等各類疫苗在生產、銷售和儲存等每一個環節不出現任何問題和差錯,以保障民眾生命健康安全。
事實上,該公司并非首次出現疫苗生產方面的問題。2017年11月,其生產的百白破疫苗在藥品抽樣檢查中,就被檢出了一個批次產品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這家企業就被檢查發現有兩類疫苗出了問題,可見其在生產監督管理上存在較大的漏洞。如果此次造假行為被處罰后仍不反思、吸取教訓,說不定還會再次出現問題。此外,此次疫苗造假事件也將警示其他疫苗生產企業,要嚴格按照質量管理規范生產出合格的疫苗產品,不要心存僥幸去觸碰質量“紅線”,否則,將會遭受同樣的無情待遇。
疫苗事關民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對任何造假行為都必須“零容忍”。但愿各類疫苗生產企業汲取教訓,能嚴格執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堅決杜絕造假等違規違法行為,要讓每一支出廠的疫苗產品,都有可靠的安全質量保證。
【素材分析】
疫苗本是為人們的健康而設置的保護衣,如今的造假,卻讓這保護衣不僅不能保護人們的生命健康,甚至還會產生新的威脅。而對于這種明目張膽的造假,我們必須選擇零容忍。
【適用話題】
信任危機;造假;生命安全;底線;藥品監管;敬畏生命。
話題拓展
疫苗造假事件的“次生危機”
段思平
有時候一起公共安全事件,可能會引發社會恐慌,形成“次生危機”。尤其是當事件中存在大量普通人難以理解的專業背景知識時,很容易讓人們對事件的走勢進一步感到迷茫。所幸,從官方途徑與企業渠道我們都獲悉,此次涉嫌違規生產的涉事疫苗并未流入市場,也未引發任何不良反應。從各方面信息綜合來看,我們或許可以暫時得到一個不算太糟的結論:長春長生生物問題疫苗的風險已經得到了初步的控制。
只是,生產記錄的造假,比一般意義上的質量問題風險更加不可控。生產程序的違規,意味著從源頭上這家企業的管理就出了問題。而這家企業還不是一般的小企業,是狂犬病疫苗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的大企業,在此背景下,人們很容易對整個疫苗行業產生關聯性擔憂。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中仍有部分真相尚未揭開,這使得此次事件造成的影響尚無法得到準確評估。顯然,只有專業信息和權威發布,才能打消人們所有的顧慮和恐慌。而權威發布的可信度,一定是建立在全面、嚴謹的調查基礎之上。
希望監管部門經過深入調查盡快回應公眾的焦慮,并以此為契機,對全行業進行一次大檢查,讓公眾對疫苗行業整體安全性有一個直觀的認知。唯其如此,方能避免疫苗造假事件產生“次生危機”,挽回人們對疫苗安全性的信任。
完善疫苗管理體制,讓信任可期
鄒振東
本次問題疫苗引發的輿情,對政府來說,要清醒地認識到:人們不能把安全的底線寄托于企業,正是監管體系的失靈,才讓公眾痛感失去了最后的安全盔甲。缺乏安全感是普遍彌漫的情緒:我的孩子,我的未來,可以依靠誰?
政府的形象是玻璃做的,它是透明體,也是易碎品。政府的責任與措施越透明,其形象越不容易碎。對真相的徹查,對責任的嚴究,對監管的重建……這些都是相關部門必須要做的。
政府的行為,不能只是文件上傳下達,更應該是行動。要確保人命關天的產品萬無一失,讓害人害己、讓無視別人生命的謀利者沒有任何僥幸。這樣才能讓恐慌不再,讓信任可期。
【小編說】
藥品事關健康和人命,藥品絕對安全是一條不可絲毫觸碰和動搖的底線。政府機構在疫苗生產、使用上的監管需要更加有力,對非法的生產經營行為“重拳治亂”,如果處罰只是“雨過地皮濕”,就形不成教訓和震懾。同樣重要的是,“喻于利”的企業必須守住起碼的道德底線,不能賺帶著血的黑心錢。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監管部門,都必須以“敬畏生命”為信條,以更嚴格的生產標準、更嚴厲的常態監管、更嚴重的違法處罰規范行業發展,保住公眾對疫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