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溯
小城的一家書店,門口有一盞青紗方燈,旁邊的小木牌上用“篆體”書寫著店名。書店很古樸,周圍擺放著長長的木桌椅,線裝的古書籍,綠生生的菖蒲。
一面墻上掛著老板的幾幅水彩畫,每一幅都是植物的生長圖?;ōh似的白花車軸草,從播種到發芽、長葉、開花、枯萎、留種,一幅圖就是一朵花的生長階段。注視眼前,內心明朗成一串詩行。書店老板喜歡觀察植物,愛書也愛畫畫,于他,內心寧靜地守著書店,與讀者成為知己,是內心與靈魂的結合。
某日清晨的窗外,大霧下的植物掛著露珠,鳥兒在鳴叫,遠處是一片朦朧。池塘邊,碧綠的荷葉迎風搖曳,緩風有靜香,令人心里不由得溫潤起來。伸開雙手,嘴角微微上揚,經過的人詫異地問:怎么了?你卻也只道了一聲:心歡喜。
午后,推開一扇窗,望見種了許久的馬蹄蓮開了幾朵,白色的葉片里旖旎出一抹淡淡的紫。心沒來由得“撲通”一下,似有一道日光溫潤著你,讓你不由得屏住呼吸,直擔心驚擾了它,于是慢慢退回安靜里。這個午后,我與幾朵馬蹄蓮相視一笑,靜靜地走進書頁里,內心清幽干凈,又滿是歡喜。
某個夜晚路過河邊,有些人在樹叢里看螢火蟲。一個婦人攏著雙手,小心翼翼地走到一個小女孩面前,然后緩緩打開。“嗚哇……”女孩伸出雙手,輕輕驚嘆,臉上堆滿喜悅。
《枕草子》中“可喜之事”里寫道:“可喜之事,例如發現了許多尚未讀過的物語。又如讀了第一卷之后覺得興味濃厚的物語,終于找到了次卷;喜獲用檀木樹皮制成的紙,即使是一般的紙,只要是純白色,都令人歡喜;訂制裝飾用的梳子,結果做得漂漂亮亮,心中真是歡喜。”
讀到胡適的一首白話詩《八月四夜》——人都靜了,夜已深了,云也散干凈了,仍舊是凄清的明月照我歸去,我的酒又早已全醒了。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胡適的詩里蘊含著寂寥孤遠的味道,可卻是美的,想到人生自然會有煩惱,但要保持心靈的明凈,及時醒來坦然面對所有困苦,人生自會擁有難得的自在與歡喜。
或許人若活得有層次,總能找到令自己生根發芽的事物,讓萬物之美清清楚楚地呈現在心里——一幅畫、一陣鳥鳴、一朵花、一只流螢,還有生活里普通普通的片段,你盼著、愛著、靜謐著……讓這些點滴組成你生命的能量——內在豐盈的力量。
而大抵,內在的豐盈就是心歡喜,是放下貪婪,本真前行,不和虛榮打招呼,不和名利打招呼,不和紛擾打招呼,只是做著喜歡做的事情,向著自己喜歡的境界飛翔,讓雙臂化翅,讓塵心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