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潔
摘 要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們進入了網絡時代,而伴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一種以網絡為載體的新的媒體形式應運而生,這種全新的網絡媒體以其獨有的優勢,給傳統媒體尤其是紙媒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面對這種沖擊,傳統紙媒不能坐以待斃,要結合自身優勢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與網絡新媒體在競爭中求合作,在合作中謀發展。
關鍵詞 網絡時代;傳統紙媒;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7-0081-02
伴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新媒體的誕生,國內外的新聞界產生了一種觀點,即“紙媒滅亡論”,他們認為紙媒產業如今已是“黃昏產業”,并將不久于將來。關于這一觀點的擁護者也很多,理由就像達爾文的《進化論》里說的——“優勝劣汰”,但以我看來,在很多方面傳統紙媒相對網絡媒體來說的確有其相對的劣勢,但是紙媒也具有網絡媒體所不具備的優勢,可以繼續發揚壯大,謀求發展,下面我就主要從這兩個方面來進行一下簡要的
分析。
1 傳統紙媒相對于網絡媒體的劣勢
1)網絡媒體的海量信息是傳統紙媒不可比擬的。網絡媒體擁有海量信息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究其原因,首先,高科技下誕生的網絡空間,可以涵蓋來自全球各地的新聞信息,打破了地理上的限制;其次,由于網絡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提供者,使得網絡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斷;并且,由于“數據庫”的存在,使得歷史上的新聞信息都得以保存,從廣度和深度上成就了網絡媒體信息的海量性。而傳統紙媒,主要是指報紙,由于受到成本、版面、行業規范等的限制,所呈現出的信息往往是經過層層篩選的,有限的,因此當然無法比擬網絡媒體的海量信息。
2)相對傳統紙媒,網絡媒體更具實效性。我們先來說網絡媒體,首先從技術手段上來看,網絡新聞傳播的載體是光纖通訊線路,光纖傳遞數字信號的速度為每秒30萬千米,只需要一瞬間,信息就可以傳送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這就在技術環節上保證了網絡新聞傳播的即時特點。此外,上文我們也提到,網絡傳播主體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人人都有發布信息的權利和途徑,所以人們可以在得知信息的第一時間就把信息發布在網絡上。再來看我們所知的報紙,報紙的生產周期常常以天甚至是周來計,從記者獲得新聞資料、采訪、寫稿、改稿,到編輯審核、排版、印刷,每一個步驟的完成都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即使是出版以后,也還是要受到交通手段和零售環節的影響。所以當受眾把報紙拿到手中的時候,“新聞”很可能已經不“新”了。
3)網絡媒體信息具有超文本性。我們都知道網絡新聞是兼具數據、文本、圖形、圖像和聲音的超文本結構,實現了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報道手段的有機結合。網絡新聞這種兼容并包的超文本結構是以往報紙、廣播、電視這些媒體所不具備的。以我們這次主要探討的報紙為例,它主要是通過文字和圖片來傳遞新聞信息的,并且圖片的數量也要受到版面的嚴格限制。
4)網絡媒體還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匯聚力。我們都知道網絡信息傳播是一種開放的互動式傳播,網絡傳播既可以是單向傳播,也可以雙向甚至多向傳播,信息的傳播具有很強的交互性,網民與網站之間、網民與網民之間可以利用網絡聊天室、網絡電話、電子郵件等工具實時溝通,實現互動,對信息內容也可以隨時展開討論,還可以舉行網絡會議。也正是因為網絡媒體的強互動性,也使得它具有很強的匯聚力。通常網絡新聞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在任何一個狹窄的主題領域力匯聚起相當數量的人群,使他們能夠對這一新聞做出集體化的反應,有人稱這種神奇的現象為“圍觀文化”。而報紙的傳播方式則是單向的,編輯把新聞編輯、排版、印刷出來以后,報紙就直接流向讀者,編讀雙方因此無法就新聞內容進行隨時隨地的雙向溝通。
5)網絡媒體傳遞信息的成本遠低于傳統紙媒。網絡媒體發布新聞、傳遞信息的過程省去了制版、印刷、裝訂、投遞等工序,不僅省掉了印刷的費用,而且避免了紙張的開支,從而使得傳播的成本大大降低。對于紙媒來說,這些固有成本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而且有些報紙為了和網絡媒體競爭,需要增加版面、更新設備、擴大印刷能力,這些都將導致成本的進一步擴張。
2 傳統紙媒如何適應網絡時代并謀求發展
網絡媒體正以其強有力的,不可阻擋的勢頭沖擊著傳統紙媒。應對網絡時代的到來,應對網絡媒體的沖擊,不能硬碰硬,也不能畏手畏腳,要找準策略,再采取措施。上文中提到的網絡媒體的優勢都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優勢短時間內傳統紙媒應該是無法超越的,因此,傳統紙媒想在網絡時代謀發展,就要換個角度了。
1)網絡媒體的“軟肋”,傳統紙媒的“契機”。我們知道網絡媒體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許多方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網絡媒體也有它的“軟肋”,而這些“軟肋”往往就是傳統紙媒可以與之抗衡的關鍵之處,是紙媒發展的
“契機”。
(1)網絡新聞過于龐雜。網絡媒體的海量信息,有利有害,而傳統紙媒則恰恰可以彌補網絡媒體在這些方面的不足。因為信息量很大,這就增加了受眾獲取信息的難度,人們面對如此眾多的信息,如果沒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就很難快速的從中提取出自己需要或者是對自己有利的信息,既費時又費力。
(2)網絡新聞過于淺顯。網絡媒體過于追求實效性,而忽略了新聞的解讀,而從無限激增的信息中選擇真實的、有價值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解讀,恰恰是報紙的優勢。網絡新聞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新聞的淺顯性。互聯網上基本上是一些簡單、淺顯的初級信息,缺乏進一步地加工和提升,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由于追求實效性,沒有時間去對信息的內容進行深度解讀,而是由于網絡信息來源廣,很多信息發布者根本就不具備解讀信息的能力。這就使得受眾對新聞的真實性和內容價值的甄別的難度大大增加。
(3)網絡新聞失真。網絡監管不嚴,把關力度不夠,導致網絡新聞魚龍混雜,真假難辨。而報紙不但可以提供事實,還可以去偽存真,提供事實的真相。傳統媒體在這一方面則比較有優勢。在說優勢之前,我們需要明確兩個概念,什么是“事實”,所謂事實,往往就是一個事件的結果,以新聞的分類來說,就是動態新聞:而何為“真相”,真相就是一個時間發生的原因和實踐的全部過程。可以說網絡媒體在第一時間為我們所提供的往往只是事實,是每個人都可以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事實的真相,而揭示事實真相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4)網絡新聞缺乏公信力。網絡新聞的上述三個弱點導致網絡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下降,而傳統紙媒又恰恰彌補的網絡媒體的這一缺陷。再來看傳統紙媒,1996年5月我國組建了第一家報業集團。大多數傳統紙媒都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讀者,尤其是黨報的品牌優勢,是網絡媒體難以達到的。此外,傳統紙媒有層層的把關人,有嚴格的審查制度,信息發布也有一套專業的規范,這種認真嚴格的態度也為傳統紙媒積累了不少的公信力。而公信力的累積也使得紙媒的權威性一直存在,并且從未被超越。
2)紙媒發展的新方向——媒介融合。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以前的媒介融合主要指的是廣播、電視與報刊這三種媒介融合在一起,使各種信息在一個平臺上得到整合,以促進各方的共同發展。網絡時代,隨著網絡媒體的出現,也賦予了“媒介融合”新的含義。
第一,紙媒應把自身的資源與網絡共享。大多數紙媒都選擇建立自己的網站,但網站的個性化經營卻做得不夠。大多數報紙的做法就是把在報紙出版后,報紙的電子版平鋪在網站上,點擊量極低,可以說網站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把網站辦得有自己獨立的靈魂和思想,打破以往的先見報,后上傳的固定模式。第二,紙媒也要學會如何有效利用網絡資源。首先,傳統紙媒往往缺乏與讀者的良性互動,不能及時的收到讀者的反饋。而網絡媒體的一大優勢就是互動性強,因此紙媒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與讀者進行交流,及時了解讀者的用戶體驗。此外,對于突發性事件,紙媒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3 小結
傳統紙媒的發展并不像許多悲觀論者的觀點,認為紙媒的發展已經走上了窮途末路。我們必須承認,網絡媒體的確擁有著強大優勢,但就像硬幣是有兩面的,網絡媒體也有其不完美的地方,而傳統紙媒想要與網絡媒體抗衡,就要從網媒的這些“軟肋”入手。但競爭抗衡并不是終極目標,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發展,才是最終出路,因此也要從媒介融合入手,雙管齊下。
參考文獻
[1]李良榮,童希.互聯網時代新聞報道新思維[J].新聞學與傳播學,2010(10):29-31.
[2]蔡辛怡.網絡時代之美的發展現狀及前景[J].網絡傳媒,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