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亮
摘 要 在互聯網技術飛躍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微博、微信以及各種直播平臺為代表的新媒體應運而生,并逐漸發展壯大,迅速成為公共輿論環境中的主流媒體形式,對傳統媒體形式形成了強烈的沖擊。在這種新媒體語境下,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而處于底端的地市級電視臺更是面臨著生存或被取代的危機。面對此種形勢,地市級電視臺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已成為目前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 新媒體;地市級;電視臺;生存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7-0092-02
近些年來,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媒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迎來了新媒體的全新時代。新媒體是相對于包括廣播、電視、報紙、雜志、電影等傳統媒體而言的,與傳統媒介方式相比,以新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形態,因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全面體現個性特征、受眾選擇權增多、信息發布及時快捷等新特點,使得新媒體很快便成為引領媒體潮流的主力軍。傳統的媒介傳播方式也因此逐漸走向衰微,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戰。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并結合當前地市級電視臺的發展現狀,就當前媒介語境下探討一下處于底端的地市級電視臺未來的生存及發展戰略。
1 新媒體語境下地市級電視臺的現狀
作為一種新生力量,新媒體的出現對于重塑媒體環境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但同時,也改變了包括電視臺在內的所有媒介的生存環境。相較于新媒體的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等優勢,電視臺這種傳統的媒介方式就顯得被動且單調,受眾只能被動接受電視所呈現的內容,無法自由進行更多的選擇,而新媒體卻能為受眾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體驗。盡管電視媒介不會消亡,但其目前確實面臨著生存困境,加之現在新媒體的競爭壓力,對于原本就存在多種“先天不足”的電視媒介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1)電視臺內部機制體制不合理。我國目前沿用的是第十一次全國廣播工作會提出的以中央、省、地區、市縣四級辦臺的政策,地市級電視臺同時受上級廣電部門和同級政府的領導。在這種政策下,形成了行政區域化的廣播電視發展局面。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促進了地市級電視臺的發展與崛起,但它帶來的弊端也不容忽視。在這種體制下,地市級電視臺的長期發展受到地方政府的限制,發展腳步被固定在行政框架內,導致地市級電視臺缺乏獨立自主的經營能力,長此以往也就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2)頻道定位不準。在管理學中有這樣兩種概念: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做正確的事,這是戰術問題;而正確地做事,則是戰略問題。對于地市級電視臺而言,首先要對下轄頻道進行準確的定位,以最大限度地展現本地特色、提升在本地受眾群的影響力和收視率。但實況卻是,我國很多地市級電視臺對頻道、節目的經營運作不切實際,往往是只重視數量而忽視質量,盲目亂開頻道亂開節目。
3)缺乏專業媒體人才。近年來,由于缺乏對人才的科學管理與有效薪酬機制,我國地市級電視臺普遍出現整體人員過剩但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一方面,由于電視臺大多屬于事業單位性質的新聞機構,不少眼饞“皇糧”的人死守著崗位不愿離去,這些人大多數都能應付日常工作,但涉及到專業問題時卻往往無法獨當一面,這就導致另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因找不到發展空間而只能被迫另謀出路。另一方面,近些年來,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地市級電視臺的生存日漸艱難,電視臺的收益不理想,辦公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福利待遇跟不上,造成一些有才之人紛紛離去。這些原因導致地市級電視臺人才流失嚴重,電視臺內部員工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
4)收視率低,影響力下降。根據有關數據顯示,近些年來,地市級電視臺頻道的收視率和收視份額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出現這種現象,無疑與新媒體的沖擊有關,但從地市級電視臺的內部原因來說,不管是其采編水平、制作能力,還是傳輸手段都無法與省級、上星和國家級電視臺相比較,更別談經濟實力和覆蓋范圍。地市級電視臺無論是頻道數量還是質量,都處于下風,這也致使其收視率年年下滑,影響力越來越微弱了。
5)媒體融合進程緩慢。由于在技術、人才和資金等方面缺乏同中央及省級電視臺競爭的能力,多數地市級電視臺同新媒體融合的進程緩慢。然而目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卻是整個行業的大勢所趨,地市級電視臺在這方面的發展腳步卻嚴重滯后,這就導致地市級電視臺在技術平臺、服務平臺以及業務方面嚴重落后于中央及省級電視臺。
2 地市級電視臺的生存及發展策略
在新媒體盛行的當今時代,雖然電視媒介處于夾縫中求生存的尷尬地位,但作為曾經廣泛使用的媒體,在中國擁有著最為龐大的收視群體。盡管新媒體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但“看電視”尤其是家庭“合家歡”的觀看電視,這種早已被人們接受和認可的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培育的生活習慣不會消失。地市級電視臺應清楚分析自身的優勢,并以此為基礎做出調整,以尋求新的發展。
1)加強管理,讓自身優勢充分發揮。新媒體雖然具有公開性、共享性等一系列優勢,但其內容的魚龍混雜也使得其真實性受到質疑。與新媒體相比,電視媒體作為國內各級黨委直接管理的官方媒體,其權威性不容置疑。電視新聞媒體的職業化以及長期積累得來的公信力是保持電視媒體在未來的發展中始終占據媒體市場一席之地的關鍵因素之一。基于此點絕對優勢,地市級電視臺應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要抓住當前“總局+總臺”新機構模式已經形成、廣電媒體即將由上到下開展深度融合的改革大浪潮,進一步推動體制機制的深化改革,對電視臺內部進行大力調整、整頓,加強電視臺內部的架構重建與組織管理,改變以往組織較渙散、架構不合理、管理不科學的局面,以最積極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與新的機遇。
2)精準定位,加強專業程度。目前而言,新媒體各種網站下的網絡直播盛行,但電視臺的直播報道仍是電視媒體抵御新媒體的最有力模式,而且,電視媒體在深度報道與大制作的節目也明顯更勝一籌。那么地市級電視臺應利用自身的優勢,加強自身的專業程度,并對下轄頻道進行精準定位,在努力提高節目制作的基礎上,注重節目內容的選材,牢固樹立地市級電視臺的本土意識,從而做出符合地方觀眾喜愛的特色節目。
3)招賢納士,吸引專業人才。工資待遇不高,優秀人才招不來、留不住,在崗人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是目前地市級電視臺普遍存在的問題。面對此種問題,地市級電視臺首先要改變不合時宜的人才招聘引進方式,實行全員聘任制,讓能者居其位,并根據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實行不同階位的業績考核制度,從而拉開收入檔次,增強員工的上進心理,畢竟,不想拿高薪水的員工不是好員工。
4)豐富節目內容,提升平臺服務能力。所謂危機,有時候就意味著在危險中蘊含著的機遇。雖然地市級電視臺目前所處的尷尬處境,很多長度上是源自于新媒體所帶來的沖擊與壓力,但新媒體具有的覆蓋面積廣泛,受眾可以跨地域、跨時間限制,自主互動能力強等優勢,也是電視媒體可以借鑒甚至采納的。鑒于媒體未來的發展態勢將更趨于智能化、平臺化、服務化,地市級電視臺要改變以往“關門辦臺”、固“臺”自封的陳舊發展觀念。
5)去糟取精,加快媒體融合進程。縱然地市級電視臺受到新媒體的強烈沖擊,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媒體便從此落寞。既然新媒體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那地市級電視臺必然不可以違背時代發展的總體趨勢,而是要僅僅抓住機遇,秉承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態度,對新媒體的優勢加以學習和利用,加快與新媒體的融合進程,以促進自身更好的發展。
3 結束語
在當今不斷倡導改革和創新的時代,各種意識形態不斷刺激和吸引著大眾的目光,各種新媒體形式迅速發展。外有新媒體的激烈競爭,內有亟需解決的自身問題,處于媒體行業底端的地市級電視臺若想在這種內憂外患的處境中為自己謀求一席之地,就要努力找到并充分發掘自身的優勢,然后積極做出應對和改變。否則,地市級電視臺只能在政府政策、資金扶持下茍延殘喘,徹底喪失翻盤機會,最終只能成為這個時代的淘汰品,埋沒于歷史的黃沙之中。
參考文獻
[1]戴琳.當代媒介語境下地市級電視臺生存與發展戰略[J].中國傳媒科技,2013(22).
[2]高秀利.新媒介語境下地市級電視臺生存與發展戰略研究[J].新聞傳播,2014(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