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影,方 翔
(1.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重慶 400072;2.浙江浙大萬維科技有限公司,杭州 310052)
為了提高廣大農民物質利益以及民主權力,我國于2017年1月3日下發了《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農業部長韓長賦在新聞發布會上清楚明確地指出,我國農民現階段主要存在這樣兩點問題迫切需要解決,一個是對我國農民財產權利的維護需求日甚一日,另一個就是我國農民在增收以及持續增收方面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大。針對這兩點問題,我國想通過加大農民的集體資產占有使用以及收益分配兩方面的途徑,為農民開辟增收的新局面。在此形勢下,針對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民增收的影響以及對策的探討,成為現今社會各大農業企業爭相研究和探討的熱門話題。
我國在沿海等縣市實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之所以能夠在2015年底就分紅400多億元,主要是因為加強了農民的財產權利以及民主權利。具體來說,就是在集體經濟內部持有股份內部流轉、封閉式進行限制性運行的同時,將農村土地集體資產股份占有的權利、利潤收益、補給性有償退出、抵押擔保繼承等權利交與農民。與此同時,加強農民在集體經濟內部運營過程中的知情權、參與權、表決權、監督權等,按照自主意愿選擇民主性權利。讓農民在此次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中,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參與和獲益的目的。
我國實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將我國農村資產轉化成資本,其本質上也就是把錢幣的“不動的項”變成“可動的項”。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現階段我國農村都是把空閑的土地和房屋作為改革的主要突破口,在實施過程中通過政府出面規劃土地,作為整體一起承包;或者通過政府扶持,鼓勵大農戶、合作社承包大面積房屋土地進行統一土地耕種。雖然部分試行點已經印證了這種改革確實有助于我國農民增收,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這種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只是表面上實現了農民增收,實質上引發的問題卻遠遠多于改革帶來的益處??v觀我國試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地區,在改革過程中普遍存在這樣幾點問題,具體內容如下:
1.在土地房屋流轉的過程中,產生的糾紛比較多。由于土地流轉沒有統一的價格標準約束,法律也沒有針對土地違約的懲罰,導致土地流轉沒有受到應有的保護。為了利益,農民往往在有價格對比之后,將土地房屋租給出價比較高的戶主,這種違約行為產生的土地糾紛越來越多。
2.缺乏政府市場定價機制。由于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時間不長,對改革的研究力度不夠,導致政府對土地房屋流轉的定價缺乏管理約束機制。這種缺失價格約束的土地房屋流轉,在價格上會受地區影響,顯現出高低不平的不均衡狀態。
3.國家政府的扶持機制政策缺失。由于缺乏科學完善的社會政策扶持,導致很多信貸能力不夠,但是技能技術夠格的合作社、大農戶得不到必要的信貸支持,嚴重影響合作社、大農戶的農耕收益,這也會間接影響農民的增收。
4.土地房屋流轉表面化集中,缺乏實質。由于很多大農戶、合作社為了騙取國家政策扶持,只是表面將土地房屋進行集中登記,而實際中土地房屋在利用時還是自用自種。這不僅無法解決土地閑散浪費的問題,無法提高農民增收,而且還會影響國家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發展。
5.鄉鎮欺上瞞下問題嚴重。由于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國家政府支持鄉鎮作為土地統籌者,將土地統一承包給大農戶、合作社,以增加農民收益,減少土地閑置、耕種利用率低的問題。但是,由于國家管控力度不夠,很多地區出現鄉鎮將農民閑置閑散的房屋土地高價承包給大農戶、合作社,卻分與農民較低的款項。這種行為不僅沒有實質增加農民的收益,反倒讓農民對承包失去了信心,嚴重影響了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發展。
6.農民的實質收益與補償存在較大差異。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種植的農作物不同,國家對經濟農作物與其他農產品的補貼存在區別,導致農民的土地收益與土地補償產生較大差異,這也是影響農民受益的因素之一。
7.種地收益不固定,收入不穩定。為了追求穩定的收入,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由于外出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固定的工資收益讓農民土地收益成為家庭收益的小項,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導致農村閑置房屋土地越來越多,這種土地房屋的閑置,造成了土地房屋資源的浪費。
綜上所述,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帶來的問題遠比給農民增收創收的影響大。為了實現農民增收的目的,筆者認為,想要讓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民實現增收的目的,需要針對這些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這些問題主要為“土地糾紛問題較嚴重”“政府市場化定價機制缺失”“政府扶持政策機制不完善,操作申請過于死板”“土地房屋表面集中,實質閑散”“農民土地房屋承包費用政府鄉鎮領大頭,承包商得小頭,農民收益低”“土地收益與土地補償存在較大差距”“政府法律保護力度不夠,農民收益得不到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多,閑置土地房屋資源浪費”等形式。針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驗提出建議,進行解決,以期促進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發展。
全國聚焦三農問題,經濟發展重點主要在平衡城鄉經濟發展問題方面。雖然近年來,在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試行點,為農民增收帶來了諸多益處,但是想要真正通過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農民增收的目的,就必須解決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在實行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進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為了增加農民收益。在實施過程中,不僅可以在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實施過程中,在統籌農村土地房屋資源的基礎上,通過興建廠房進行農產品再加工的方式,以及合作社、大農戶農活招募農民用工,增加失地農戶提供就業崗位機會;還可以通過政府市場化定價機制管理,避免房屋土地低價承包,增加土地房屋流轉股金分配額度。
2.縮小城鄉生活差距。可以通過增設工廠、招商引資等方式,增加農民耕種收益,縮小城鄉收益差距,從而減少農民外出務工的人數。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土地閑置浪費,也能更好地促進農村發展。
3.加大政府管理權制,統一規劃土地房屋租賃。在政府方面,可以通過加強管理,實現對土地房屋流轉的同價同權管理,避免土地房屋流轉糾紛,以及縣市高價承包給用戶、低價撥款給農戶等問題的產生。
4.完善政府政策,加強政府對土地房屋流轉的管理。具體可以通過建立政府承包檔案,幫助農業耕種能力強的大農戶、合作社通過檔案彌補信貸力不足的問題;還可以通過政府增設農村房屋土地管理服務機構,幫助打擊濫用職權,危害農民房屋土地權益的行為。
5.加強社會對農民增收的幫助,彌補政策的不完善。具體可以通過鼓勵農業保險發展,彌補政府對改革增收管理的不完善,還可以通過整合農業補貼的發放信息,幫助增加社會政策扶持,減少農村房屋土地收益與房屋土地補償之間的差距。
6.加強國家對改革政策的號召力度。這樣不僅可以增強農民土地集中利用,也可以減少土地房屋閑置,還可以增加農民房屋土地資源利用率。讓更多閑散農戶加入到房屋土地整合活動當中,從而不僅可以推動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發展,還可以促進農民的增收。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有名的農業大國。作為農業為國庫經濟創收主力的國家,如何增加農業產值,如何達到土地使用最大化,如何實現農民經濟利益最大化,不僅關乎到提高我國經濟效益必須思考研究的話題,而且也是如何提高我國綜合實力的關鍵性問題。筆者結合所學知識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基礎上,簡要針對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在農民增收方面的影響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對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土地糾紛問題較嚴重”“政府市場化定價機制缺失”“政府扶持政策機制不完善,操作申請過于死板”“土地房屋表面集中,實質閑散”“農民土地房屋承包費用政府鄉鎮領大頭,承包商得小頭,農民收益低”“土地收益與土地補償存在較大差距”“政府法律保護力度不夠,農民收益得不到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多,閑置土地房屋資源浪費”等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應從“增加失地農民就業工作機會”“增加失地農民股金分配額度”“縮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增加管理,實現土地租賃同權同價”“完善政府政策”“增強社會政策扶助”“加強國家制度改革號召”等幾方面改革以促進農民增收的對策建議,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參考。
[1]劉娥蘋.關于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民增收的影響分析與對策探討[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5,(10).
[2]陳雪靈.關于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探析[J].農業經濟與社會財經,2016,(4).
[3]盧思巍,鄔芮奇.農村土地流轉中的融資難點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4,(14).
[4]于多,孫宏國,谷秀俠.針對推進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相關研究[J].江北科技信息,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