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鈞杰
(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成都 611731)
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作為公司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不僅關乎股東的利益,而且與企業的運營戰略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在實務屆和學界都備受關注。健全企業股利分配制度,有利于社會、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因此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基礎概念。股利分配政策是指企業綜合國家相關政策,企業發展和企業制定的分紅回報規劃等情況,向股東分配利潤的一種政策,其中包括股利支付比率、股利分配時間、股利支付形式。在我國,股利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另外,還有財產股利和負債股利,它們并沒有被法律禁止,但在公司實務中較少被使用。
2.經典理論和影響因素。(1)經典理論概述。在股利分配研究中,比較經典的理論有股利無關理論、代理成本理論、信號傳遞理論等,它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探究了股利分配政策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公司在不同發展階段采取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最終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所以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經常會被用于股利分配政策研究。(2)影響因素。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常常與當時的政策環境、所處的行業和企業發展階段有著密切的聯系。2000年以前,我國大多采用股票股利,較少發放現金股利。2000年以后,隨著政策趨嚴,發放現金股利成為主要的股利分配方式,但是股利支付率較低,每股現金股利少[1]。
在生命周期理論中,企業的發展分為進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發展階段,企業在每個發展階段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為了讓企業更好更快地發展,一般企業會在四個階段分別采用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2]。
1.現金股利為主,股息率低。2017年4月29日,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披露完畢,在滬深兩市共3 205家公司中,有2 452家上市公司披露股利分配方案。雖然大多數上市公司都進行了分紅,但是有九成企業的股息率沒跑贏一年期定存,有36家企業自上市以來重未進行過分紅。
2.企業傾向于股票股利。雖然上市企業采用的是現金股利,但是企業更熱衷于股票股利,因為股票股利相比于現金股利有著更大的優勢。(1)在我國,股票股利相比現金股利對股民的利好刺激更大,因此才會出現“十送三十”這樣奇葩的送股現象。(2)股票股利能減少企業的現金支出,利于再投資。另外,還能稀釋股本,降低股價便于買賣。(3)日后公司要發行新股票時,則可以降低發行價格,有利于吸引新的投資者。
3.股利分配政策缺乏連續性。每年大多數上市企業都會進行現金分紅,但是卻缺乏連續性。截至2016年,我國僅有1/3的上市企業連續五年進行了現金分紅,有170家公司連續十年都未進行現金分紅。這種現象嚴重損害股東的利益,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1.管理落后和財務知識缺乏。(1)由于我國證券市場設立不久,很多企業上市比較短,在公司管理的意識方面還未得到提高。因此,大多上市公司并未建立有效的股利分配制度,導致股利分配缺乏連續性,并且隨意性和變動性較大[3]。(2)部分管理者在財務和經濟方面知識欠缺,也沒有管理上市公司的經驗,導致產生錯誤認識。他們認為,分紅會降低企業利潤,減少企業的資金流動性。另外,也認為分紅并不會讓企業的股票大漲,反而有些時候還會拉低股價。
2.企業財務報表信息失真。上市公司在財務報告和公告上披露信息時,存在著對內部信息進行加工與修改的行為,以達到混淆投資者的目的。這其中的目的有很多,比如,部分企業管理者為了穩定股價或者吸引潛在投資者,因此對財務報表造假虛增利潤,這種情況下,企業是不會高額分配利潤的。因為所有利潤增長的數據都是假的,一旦分紅,企業極有可能因現金不足導致企業陷入經營危機或者暴露其造假的行為。
3.相關法律法規缺乏引導。我國的證券市場發展相對于西方國家來說,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法規依然不健全,市場仍處于弱勢有效。在股利分配方面,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更是缺乏。同樣,企業也并未對“何時分,怎么分,分多少”的問題建立相關制度。近些年,雖然相關管理機構在輿論上呼吁交易者理性投資、價值投資,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這主要是因為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
4.中小股東投資觀念存在問題。由于我國中小股東缺乏專業投資知識,盲目追求收益率高風險大的股票,忽視了公司內在價值對股票的影響,缺乏長期投資意識,這也給不分紅的企業以可乘之機。
1.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與企業管理理念落后分不開的。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加強企業相關制度的建立健全;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管理者的基本財務和經濟知識的教育力度,提高管理者科學管理企業的意識。
2.加強投資者教育。大力普及與財務相關的基本知識,提高投資者整體素質,使其避免盲目投資。另外,加強中小股東風險意識的教育,引導其做價值投資者,減少投機行為。
3.完善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力度。我國許多股利分配的問題只能通過完善法律法規才能得到解決[4]。健全法律法規時,一方面應該吸取國外相關的經驗,另一方面也應該考慮中國的具體情況,不能脫離實際只追求制度上的完善和創新。在完善法律法規時,還應該兼顧企業和中小股東的利益,盡量做到雙方的利益平衡。加強對相關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也是很重要的,既能維護市場的秩序,也保護了眾多中小股東的基本知情權,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廣大交易者走向“投資之路”。
近些年,我國股利分配亂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但是距離一個健康、有效的證券市場,依然任重而道遠。建立健全相關股利分配制度,有利于社會、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因此健全股利分配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1]譚舒丹.淺析我國股利分配政策及其影響因素[J].商場現代化,2012,(27):274.
[2]趙全山.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企業股利分配政策研究[J].財會通訊,2013,(9):28-31.
[3]鄧曉.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現狀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7,(19):21-22.
[4]周淵.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性回歸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