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攀
(夾江縣中醫醫院,四川 樂山 614000)
脛骨平臺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此病患者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其發生多種合并癥,嚴重影響其康復和預后。近年來,隨著微創手術技術的逐步發展,為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使用膝關節鏡微創手術進行治療的效果得到顯著提高。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為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使用膝關節鏡微創手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間夾江縣中醫醫院收治的60例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將這6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30例患者中,有男16例,女14例;其年齡為26~69歲,平均年齡為(46.7±15.6)歲;其中發生左側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有11例,發生右側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有19例;其中脛骨平臺骨折分型為Ⅰ型的患者有4例,為Ⅱ型的患者有20例,為Ⅲ型的患者有6例。在觀察組的30例患者中,有男17例,女13例;其年齡為29~61歲,平均年齡為(48.5±15.8)歲;其中發生左側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有12例,發生右側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有18例;其中脛骨平臺骨折分型為Ⅰ型的患者有6例,為Ⅱ型的患者有17例,為Ⅲ型的患者有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使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具體方法是:1)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其開放上肢靜脈通路,并對其實施全身靜脈復合麻醉。2)根據患者具體的骨折類型,在其膝關節前外側或前內側做一個手術切口。3)切開患者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充分暴露其脛骨上段和脛骨平臺。然后,橫向切開患者半月板下方的關節囊,并清除其關節腔內的積血和散碎的骨塊等。4)向上牽拉患者的半月板,對其骨折的部位進行復位處理,并修復其脛骨平臺上各關節面的平整度。5)在患者的骨缺損處進行植骨填塞。⑴若患者發生骨折塌陷,在其脛骨前方的骨皮質部位進行打孔、開窗。然后,使用股剝離器撬開患者的骨窗,并對其塌陷的部位進行復位處理。最后,在患者骨缺損的部位使用同種異體骨進行植骨。⑵若患者發生半月板、側副韌帶損傷,需分別對其損傷的部位進行修復處理。6)為患者植入鋼板、螺釘進行內固定。7)術后在患者的手術切口處放置引流管,并為其使用外科手術縫線進行縫合。為觀察組患者使用膝關節鏡微創手術進行治療。進行膝關節鏡微創手術的具體方法是:1)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其開放上肢靜脈通路,并對其實施全身靜脈復合麻醉。2)根據患者具體的骨折類型,按照標準要求使用膝關節鏡將其膝關節前外側或前內側作為手術入路。3)對患者關節腔內的積血、散碎的骨塊等進行沖洗清理。4)通過膝關節鏡查看患者脛骨平臺關節面的塌陷程度、軟骨組織的缺損面積和骨折移位的方向等實際情況,并對這些情況進行對癥處理。⑴若患者脛骨平臺骨折的分型為Ⅰ型,需在膝關節鏡下對其進行手法按壓復位。在使患者骨折的裂縫縮小后,為其使用克氏針進行經皮臨時固定。然后,沿著克氏針的方向為患者固定拉力螺釘。⑵若患者脛骨平臺骨折的分型為Ⅱ型、Ⅲ型,需在膝關節鏡下將其塌陷的脛骨平臺用撬拔器進行固定、復位處理,并修復其脛骨平臺上各關節面的平整度。然后,通過填充患者的自體髂骨,對其脛骨平臺面的骨缺損部位進行復位處理。最后,使用C型臂X線機對患者骨折復位的情況進行觀察,在確定其復位情況良好后,為其使用解剖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5)術后在患者的手術切口處放置引流管,并為其使用外科手術縫線進行縫合。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手術的時間、術后住院的時間及術后住院的成本。
使用Rasmussen脛骨髁部骨折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分。此量表的評分項目主要包括患者術后膝關節的穩定性、膝關節的活動度、膝伸直的缺失程度及關節疼痛的程度等。此量表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優、良、可、差四個等級。1)優:治療后,患者的Rasmussen脛骨髁部骨折膝關節功能評分≥27分。2)良:治療后,患者的Rasmussen脛骨髁部骨折膝關節功能評分為20~26分。3)可:治療后,患者的Rasmussen脛骨髁部骨折膝關節功能評分為10~19分。4)差:治療后,患者的Rasmussen脛骨髁部骨折膝關節功能評分≤9分。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7.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更高(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優良率的比較[n(%)]
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術后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其術后住院的成本更低(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組別 例數 進行手術的時間(min)術后住院的時間(d)術后住院的成本(元)觀察組 30 79.12±10.21 4.16±1.02 3876.27±244.53對照組 30 102.98±12.53 6.51±1.66 5406.54±316.34 t值 10.438 8.529 27.065 P值 0.000 0.000 0.000
脛骨平臺骨折是骨科常見的一種負重的關節骨折。此病是由于患者在瞬間承受過大的壓力導致其體內高能量釋放而引起的。此病患者常伴有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內側副韌帶損傷等多種合并癥。此病可影響患者膝關節的功能和脛骨平臺的穩定性,嚴重降低其生活質量。復雜性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多合并有其他嚴重的軟組織損傷,進而加大了對其進行診斷和治療的難度[1-2]。近年來,隨著微創手術技術的逐步發展,膝關節鏡微創手術被廣泛地應用于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中。為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使用膝關節鏡微創手術進行治療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勢:1)使用此手術方法對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縮短對其進行手術的時間,減少對其機體造成的損傷,降低其術后感染的發生率。2)使用此手術方法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可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進而可有效避免其關節腔內、外發生黏連。3)使用此手術方法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可保證其關節囊滑膜的完整性,使其在術后可盡早地開展功能鍛煉。4)使用此手術方法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可同時處理其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內側副韌帶損傷等多種合并癥,徹底清除其關節腔內的凝血塊。5)使用此手術方法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可減小其手術的切口,增加其手術視野的清晰度,提高其骨折復位的效果。膝關節鏡微創手術更加適用于無嚴重損傷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如Schatzker脛骨平臺骨折分型為Ⅰ型~Ⅲ型及部分輕度Ⅳ型的患者等。而對于發生骨折端嚴重移位、關節面嚴重塌陷等患者,不可使用此手術方法對其進行治療[3-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為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使用膝關節鏡微創手術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其治療的優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