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利賢
(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重慶 408017)
縮宮素是臨床上用于減少產婦產后出血量的常用藥。有研究指出,為順產產婦在宮頸處注射縮宮素能夠有效地促進其子宮的收縮,減少其產后出血量[1]。本文對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60例單胎頭位順產產婦進行分組比較研究,旨在分析為順產產婦在宮頸處注射縮宮素的效果。
本研究的對象為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60例單胎頭位順產產婦。其納入標準是:1)具有進行順產的指征。2)臨床資料完整。其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妊娠期并發癥。2)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將這60例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產婦。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19~35歲,平均年齡(27.2±4.01)歲;其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41.96±1.04)周;其中有初產婦15例,經產婦15例。觀察組產婦的年齡為20~32歲,平均年齡(27.3±4.02)歲;其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40.07±1.13)周;其中有初產婦14例,經產婦16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孕周、分娩經驗等基本資料相比,P>0.05。
在胎兒娩出后,為對照組產婦靜脈滴注20 U的縮宮素,然后對其實施會陰創口縫合處理;為觀察組產婦靜脈滴注10 U的縮宮素,并在其宮頸處注射10 U的縮宮素,然后對其實施會陰創口縫合處理。采用容量法和稱重法測量產婦的產時出血量及產后2 h內的出血量。
1)對比兩組產婦的宮縮效果。宮縮效果的評價標準是:(1)顯效。產后2 h內,產婦子宮的收縮力較強,其陰道的流血量在400 ml以內,且子宮質地較硬。(2)有效。產后2 h內,產婦子宮的收縮力較強,其陰道的流血量在400~500 ml之間。(3)無效。產后2 h內,產婦子宮的收縮力較弱,其陰道的流血量在500 ml以上[2]。2)對比兩組產婦的產時出血量及產后2 h內的出血量。
采用統計軟件SPSS 22.0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縮宮處理后,對照組產婦中宮縮效果為顯效的產婦有17例(占56.7%),為有效的產婦有4例(占13.3%),為無效的產婦有9例(占30%);觀察組產婦中宮縮效果為顯效的產婦有26例(占86.7%),為有效的產婦有3例(占10%),為無效的產婦有1例(占3.3%)。觀察組產婦宮縮的總有效率(96.7%)高于對照組產婦宮縮的總有效率(70%),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宮縮效果的比較[n(%)]
對照組產婦產時出血量、產后2 h內出血量的平均值分別為(413±34)ml、(481±31)ml,觀察組產婦產時出血量、產后 2 h內出血量的平均值分別為(251±19)ml、(309±19)ml。觀察組產婦的產時出血量、產后2 h內的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產婦,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時出血量及產后2 h內出血量的比較(ml,±s)

表2 兩組產婦產時出血量及產后2 h內出血量的比較(ml,±s)
組別 例數 產時出血量 產后2 h內的出血量對照組 30 413±34 481±31觀察組 30 251±19 309±19 t值 26.306 29.919 P值 0.000 0.000
產后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圍產期并發癥。此病主要是由于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止血處理,可發生失血性休克。有研究指出,在胎兒娩出后應立即采用有效的干預措施促進產婦子宮的收縮,以減少其產后的出血量。縮宮素屬于子宮收縮藥,常被用于治療產后出血。閆貴貞等[3]研究指出,為產婦應用縮宮素能夠增強其子宮的收縮力,興奮其子宮平滑肌,降低其產后出血的發生率。臨床研究發現,給藥途徑會對藥物吸收的速度及生物利用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產婦的宮頸處注射縮宮素,能夠讓藥物直接作用于其宮頸及宮體,促使其子宮平滑肌收縮、子宮血竇關閉,從而可起到減少其產后出血量的作用[4-5]。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宮縮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其產時出血量、產后2 h內的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產婦。
綜上所述,為順產產婦在宮頸處注射縮宮素的效果較好,能夠促進其子宮的收縮,減少其產后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