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洪
(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醫院骨科,江蘇 常州 213200)
頸椎病是骨科的常見病。此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為3.8%~17.6%。此病好發生于中年男性人群。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頸椎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且患者呈年輕化的趨勢[1-2]。頸椎牽引療法是一種治療頸椎病的有效方法[3-4]。本文對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醫院接診的120例頸椎病患者進行分組比較研究,旨在探討用頸椎牽引療法治療頸椎病的效果。
選取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醫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入選標準是:1)其臨床表現符合《第三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5]中關于頸椎病的診斷標準。2)年齡在40~60歲之間。3)病程<1年。其排除標準是:1)存在進行頸椎牽引治療的禁忌證。2)合并有其他的嚴重疾病。3)處于妊娠期。將這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牽引組(60例/組)。對照組患者中有男42例,女18例;其平均年齡為(50.32±6.76)歲,平均病程為(120.69±30.72)d。牽引組患者中有男41例,女19例;其平均年齡為(52.39±6.35)歲,平均病程為(123.18±17.62)d。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本次研究通過了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
為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的中醫療法進行治療,包括根據其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中草藥熏蒸、推拿等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牽引組患者進行頸椎牽引治療。方法是:根據患者頸部疼痛癥狀的嚴重程度及其進行X線檢查的結果為其確定進行頸椎牽引治療的角度與力度。對于頸椎病變部位為上頸段的患者,可對其進行頸部向后伸5°~20°的牽引治療。對于頸椎病變部位為C4-C5的患者,可對其進行頸部向后伸20°~30°的牽引治療。對于頸椎病變部位為C5-C6的患者,可對其進行頸部向前屈5°~10°的牽引治療。對于頸椎病變部位為C7-T1的患者,可對其進行頸部向前屈20°~30°的牽引治療。對患者的頸部進行牽引2 min后,讓其休息10 s。每次牽引治療的時間為15~20 min,每天治療1次。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連續21 d的治療。
在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進行X線檢查,觀察其頸椎病灶部位的變化情況,記錄其頸椎曲度變直、頸椎局部反弓、頸椎小關節紊亂的發生情況。在治療后1年,統計患者病情的復發率。
治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勞累后可出現頸部不適,但不影響其日常生活。好轉: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進行中等強度以上的勞作后可出現頸部疼痛的癥狀。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的改善。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67%,牽引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0%。牽引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前,牽引組患者中存在頸椎曲度變直、頸椎局部反弓、頸椎小關節紊亂患者的占比分別為55%、21.67%、48.33%,對照組患者中存在頸椎曲度變直、頸椎局部反弓、頸椎小關節紊亂患者的占比分別為53.33%、25%、50%;兩組患者中存在頸椎曲度變直、頸椎局部反弓、頸椎小關節紊亂患者的占比相比,P>0.05。治療后,牽引組患者中存在頸椎曲度變直、頸椎局部反弓、頸椎小關節紊亂患者的占比分別為10%、6.67%、11.67%,對照組患者中存在頸椎曲度變直、頸椎局部反弓、頸椎小關節紊亂患者的占比分別為50%、25%、48.33%;牽引組患者中存在頸椎曲度變直、頸椎局部反弓、頸椎小關節紊亂患者的占比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進行X線檢查結果的比較[n(%)]
在治療后1年內,對照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為60%(36/60);牽引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為23.33%(14/60);牽引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臨床研究發現,頸椎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存在頸椎勞損、頸椎生物力學狀態失衡及由此導致的頸椎形態學改變引起的[6-7]。對頸椎病患者進行常規的中醫治療主要是通過改善其頸部的血液循環、緩解其頸部的炎癥反應來減輕其臨床癥狀,對其頸椎的結構無改善。對頸椎病患者進行頸椎牽引治療主要是通過糾正其頸椎生物力學狀態的失衡、對其頸部進行制動來緩解其頸部的炎癥反應及水腫癥狀。有研究表明,對頸椎病患者進行頸椎牽引治療能夠改善其頸椎的生理曲度,減輕其頸椎間盤的壓力,擴大其狹窄的椎體間隙,重建其頸部的生物力學平衡[8]。在本次研究中,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醫院采用常規的中醫療法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牽引組患者進行頸椎牽引治療。研究結果顯示,牽引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100%)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6.67%),P<0.05。這說明,用頸椎牽引療法治療頸椎病可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治療后,牽引組患者中存在頸椎曲度變直、頸椎局部反弓、頸椎小關節紊亂患者的占比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對頸椎病患者進行頸椎牽引治療能夠改善其頸椎的曲度,幫助其重建頸椎的生物力學平衡。在治療后1年內,牽引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23.33%)低于對照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60%),P<0.05。這說明,對頸椎病患者進行頸椎牽引治療的效果確切,能夠降低患者病情的復發率。
綜上所述,用頸椎牽引療法治療頸椎病的效果較為理想。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