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娟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上海 201700)
新生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新生兒肺炎患兒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咳嗽、發熱、肺部濕啰音等。該病患兒若病情嚴重可發生呼吸困難,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1]。對新生兒肺炎患兒進行治療的關鍵是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鹽酸氨溴索具有清除氣道中的痰液,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釋放的作用,可有效地緩解新生兒肺炎患兒的臨床癥狀。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對新生兒肺炎患兒使用鹽酸氨溴索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效果。
將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收治的98例新生兒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這98例患兒平均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在常規組患兒中,有男30例,女19例;其日齡為1~25 d,平均日齡為(18.54±0.64)天;在觀察組患兒中,有男28例,女21例,其日齡為2~26 d,平均日齡為(17.05±0.44)天。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常規組患兒進行抗感染、吸氧等常規治療。對觀察組患兒使用鹽酸氨溴索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將15 mg的鹽酸氨溴索加入2 ml的生理鹽水中讓患兒進行霧化吸入,將氧流量設置為2~4 L/min,將氧濃度設置為50%,每次進行霧化吸入的時間為10 min,每天治療2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7天。
觀察兩組患兒的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臨床療效、肺部濕啰音消失的時間、咳嗽消失的時間及氣促消失的時間。根據兩組患兒病情的改善情況,將其臨床療效分為以下三個等級。顯效:治療后,患兒肺部濕啰音、咳嗽、氣促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進行X線胸片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肺部陰影消失;有效:治療后,患兒肺部濕啰音、咳嗽、氣促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進行X線胸片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肺部陰影面積明顯縮小;無效:治療后,患兒肺部濕啰音、咳嗽、氣促等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在加重,進行X線胸片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肺部陰影面積未縮小。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97.96%)高于常規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71.43%),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n(%)]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動脈血氧分壓為(98.87±5.66)mmHg,其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為(40.25±2.33)mmHg;常規組患兒動脈血氧分壓為(84.65±7.77)mmHg,其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為(46.69±3.54)mmHg。治療后,觀察組患兒動脈血氧分壓高于常規組患兒,其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常規組患兒(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兒動脈血氧分壓及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的比較(mmHg,±s)

表2 治療后兩組患兒動脈血氧分壓及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的比較(mmHg,±s)
注:*與常規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動脈血氧分壓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觀察組 49 98.87±5.66* 40.25±2.33*常規組 49 84.65±7.77 46.69±3.54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肺部濕啰音消失的時間為(4.41±2.02)d,其咳嗽消失的時間為(3.33±1.20)d,其氣促消失的時間為(3.54±0.55)d;常規組患兒肺部濕啰音消失的時間為(8.54±3.69)d,其咳嗽消失的時間為(7.26±3.57)d,其氣促消失的時間為(7.26±3.57)d。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肺部濕啰音、咳嗽及氣促消失的時間均短于常規組患兒(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的比較(d,±s)

表3 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的比較(d,±s)
注:*與常規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肺部濕羅音 咳嗽 氣促觀察組 49 4.41±2.02* 3.33±1.20* 3.54±0.55*常規組 49 8.54±3.69 7.26±3.57 7.26±3.57
新生兒肺炎是兒科的常見病。新生兒肺炎患兒的病情較重,可發生呼吸困難等癥狀,對其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2]。對新生兒肺炎患兒進行常規治療不能夠有效地改善其氣促、咳嗽等臨床癥狀。有資料顯示,對新生兒肺炎患兒使用鹽酸氨溴索進行霧化吸入,能有效地減少其肺部的濕啰音,緩解其呼吸困難等癥狀。鹽酸氨溴索是一種祛痰藥。該藥可改善患兒的呼吸功能,促進其肺表面活性物質的釋放,防止其肺泡發生萎縮。該藥還可促進患兒支氣管纖毛上皮的再生[3],促進其氣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進而起到局部抗炎的作用[4]。對患兒采用霧化吸入的方式進行給藥,可提高藥物的吸收率[5-6]。本文的研究結果證實,對新生兒肺炎患兒使用鹽酸氨溴索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效果顯著,且可縮短其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