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華,唐 瑤
(攀枝花市中心醫院眼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7)
急性球后視神經炎又被稱為急性特發性視神經炎。該病是視神經發生感染、炎性脫髓鞘病變及非特異性病變所致的疾病。該病會對患者的視神經造成損傷,影響其視力??筛鶕颊甙l生病變的部位將該病分為球內視神經炎和球后視神經炎[1]。球后視神經炎的主要發病人群為青壯年人。甲潑尼龍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抗炎藥。為探討使用大劑量的甲潑尼龍對急性球后神經炎患者進行沖擊治療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間攀枝花市中心醫院收治的44例急性球后神經炎患者。這些患者的視神經均受到損害,其在發病后48 h內視覺光感度快速下降,但存在間接光感,其瞳孔擴大,視盤正?;蛩[[2]。這些患者均為單眼患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地塞米松組和甲潑尼龍組。甲潑尼龍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齡為20~46歲,平均年齡為35.9歲。地塞米松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4例;其年齡為21~47歲,平均年齡為35.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將1 g的甲潑尼龍加入到50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為甲潑尼龍組患者靜脈滴注。每天滴注1次。將10 mg的地塞米松加入到50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為地塞米松組患者靜脈滴注。每天滴注1次。兩組患者治療5 d后,讓其均改為服用強的松片,每天服1次,每次服80 mg。同時,在兩組患者的顳淺動脈旁注射2 ml的復方樟柳堿、40 mg的甲鈷胺、100 mg的維生素B1,每天注射1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治愈:患者治療后的視野缺損范圍較治療前減?。?0%,其視力水平>0.8。顯效:患者治療后的視野缺損范圍較治療前減小20%~40%,其視力較治療前提高0.1~0.2,無效:患者治療后的視野缺損范圍較治療前減?。?0%或在增加,其視力較治療前提高<0.1或在降低??傆行?(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治療前后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的視力水平。對兩組患者均隨訪1年,觀察其病情復發的情況。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甲潑尼龍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地塞米松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視力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甲潑尼龍組患者的視力水平高于地塞米松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視力水平
治療后1年內,甲潑尼龍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病情復發,其病情的復發率為4.55%;地塞米松組患者中有12例患者的病情復發,其病情的復發率為27.27%。甲潑尼龍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低于地塞米松組患者,P<0.05。治療期間,甲潑尼龍組患者中有5例患者發生向心性肥胖,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1.36%;地塞米松組患者中有6例患者發生向心性肥胖,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3.6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P>0.05。
急性球后視神經炎的主要發病人群為青中年人。該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直接影響患者的視力水平和視野范圍[3]。我國視神經炎患者發病的原因主要是髓鞘脫失。髓鞘完整是視神經信號傳導的基礎。髓鞘脫失會導致視覺電神經信號減弱,視神經和視盤周圍的組織發生水腫,壓迫視神經,導致患者的視野呈向心性縮小、視力下降,生理盲點擴大,視神經斷裂[4]。
臨床上主要使用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對急性球后視神經炎患者進行沖擊治療[5]。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急性球后視神經炎可保證患者視神經細胞的能量供應,調節細胞內外離子的平衡,降低細胞內鈣離子的濃度,從而減輕視神經的炎癥反應。甲潑尼龍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糖皮質激素。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讓急性球后視神經炎患者口服甲潑尼龍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差,部分獲得一定治療效果的患者在治療結束后其病情也容易復發。使用甲潑尼龍對急性球后視神經炎患者進行沖擊治療可在給藥15 min內起效,有效地改善其視神經軸漿的流動性,從而明顯提高其視力水平,且不容易引發不良反應。使用大劑量的甲潑尼龍對急性球后視神經炎患者進行沖擊治療可增加其血管的緊張性,降低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輕其水腫的癥狀,抑制磷脂酶的生成,影響花生四烯酸代謝的過程,減少炎癥介質,起到抗炎的作用。此外,甲潑尼龍還能抑制環氧化酶的表達,阻斷炎癥相關介質的釋放,進一步起到抗炎作用。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使用大劑量的甲潑尼龍對急性球后神經炎患者進行沖擊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其視力水平,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且安全性較高。